【難得糊塗】-絕對讓你有所感悟的小故事
做人不要太清醒。
孔子周遊列國,有一天看到兩個獵人在比手畫腳,好像為了一件事而爭論得面紅耳赤,唾沫橫飛。
孔子問他們在爭論什麼,原來為了一道算術題。
矮個說三八等於二十四,高個堅持說三八等於二十三,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以至於幾乎動起手來。
最後,二人打賭請一個聖賢作裁定,如果誰的答案正確,對方就將一天的獵物給勝者。這時,孔子來了。
二人請聖人裁定,孔子竟然叫認為三八等於二十四的人將獵物交給說三八等於二十三的獵人。
這個人拿著獵物走了。
這種裁判,矮個不答應了,他氣憤地說:「三八二十四,這是連小孩都知道的真理,你是聖人,確認為三八等於二十三,看樣子也是徒有虛名呀!」
孔子笑道:「你說的沒錯,三八等於二十四是小孩子都知道的真理,你堅持真理就行了,幹嗎還要與一個根本就不值得對待的人討論這種不用討論也再明顯不過的問題呢?」
獵人似有所悟,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那個人雖然得到了獵物,但他卻得到一生的糊塗,你是失去了獵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訓!」
矮個獵人聽了孔聖人的話,點了點頭。
白隱禪師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
相傳在白隱禪師住地附近住著一對夫婦,家中有一女兒,無緣無故身懷有孕,父母苦苦追問對方是誰,姑娘無奈之下竟指白隱為其子之父。
父母自然怒不可遏,找白隱禪師算賬,白隱聽完了對方的辱罵,只淡淡地應道:「就是這樣嗎?」
可事情並沒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嬰兒降生後,姑娘的父母竟毫不猶豫地將嬰兒送給了白隱。
這著實是讓白隱禪師難堪的事,一位出家的和尚,竟與民女通姦,還生了孩子,出的是哪門的家,街談巷議不絕於耳。
這位白隱禪師儘管名譽掃地,但並不介意,還是認真、細心照顧孩子的成長。
隔年之後,真相大白,原來孩子的親生父親是一個市井之徒。
他利用手段引誘姑娘失身於他,並致使姑娘懷了孕。
父母親追問,姑娘無奈才胡編濫造安在了白隱禪師的頭上。
接下來自然是賠禮道歉,並物歸原主。
白隱在交回孩子時仍然只是輕輕說道:「就是這樣嗎?」
【思考】
中國古代有位叫做孔子的先生,他在周遊列國的時候,有一天看到兩個獵人很激動地比手畫腳,似乎是為了爭論一件事而吵得面紅耳赤,二人都唾沫橫飛爭的不可開交。
孔子見他們如此激烈的爭吵,於是便過去問他們到底在爭論些什麼,結果一問才得知原來這二個獵人是為了一道算術題,因為二個人所提出的答案不一樣,又都堅持自己是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已經僵持了許久。
比較矮的獵人認為,三乘以八等於二十四,比較高的獵人卻堅持說三乘以八的答案是二十三,雙方都各執己見,為了證明自己的答案是對的而爭論不休,甚至於幾乎都要動起手來了。
最後二個獵人覺得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二個人決定打個賭,並且找一位大家認定的聖賢來做裁定,如果最後聖賢說誰的答案是正確的,那對方就必須將一整天打獵所得到的獵物給那位贏家。
而這時恰巧孔子周遊列國看到了正在爭執的他們,於是二個獵人就決定請孔子來做裁定看誰是對的。二人告訴孔子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後,孔子竟然說堅持三成以八等於二十三的那個獵人是對的,並且叫認為三成以八等於二十四的獵人,將一整天捕獵得到的獵物,交給堅持三成以八等於二十三的獵人。
於是堅持三成以八的答案是二十三的那個獵人,便開心地拿著比較矮的那個獵人的獵物走了。比較矮的那個獵人對於孔子的裁判,完全沒有辦法接受,他非常氣憤地告訴孔子,三成以八等於二十四,這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答案,而孔子身為聖人,確說三成以八等於二十三是對的,看樣子孔子聖人的稱號不過是徒有虛名。
沒想到孔子笑著回答比較矮的獵人,其實他說的並沒有錯,三成以八等於二十四這件事,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答案,孔子告訴他只要堅持心中的真理就行了,何必還要與一個完全就不值得用心對待的人,去爭論這種不用討論,就再明顯不過的問題。
比較矮的獵人聽完孔子的話似有所感悟,孔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跟他說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那個說三成以八等於二十三的獵人雖然得到了獵物,但他卻會一生都在糊塗中度過,孔子對比較矮的獵人說,雖然他是失去了今天狩獵得到的獵物,但是卻得到了深刻的教訓。比較矮的獵人在聽了孔子的話之後,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果然聖人的見解就是不一樣。
白隱禪師是一位高僧,他修行的非常好,傳說在白隱禪師居住的附近住著一對夫婦,這對夫婦家中有一個女兒,然而他們的女兒居然無緣無故就懷孕了,這對夫婦沒辦法接受,一直苦苦追問女兒孩子的爸是誰,沒想到他們女兒在無奈之下,竟然說白隱禪師就是孩子的爸。
這對夫婦聽到之後怒不可遏,於是便馬上去找白隱禪師算帳,他們見到白隱禪師之後不斷地用難聽的字眼辱罵他。白隱禪師聽完了這夫婦的辱罵之後,卻只淡淡地回應他們,問他們就是這樣而已嗎。
這對夫婦無奈的離去,他們可不願意讓這件事就這麼結束了,在等他們的女兒肚中的嬰兒生出來之後,這對夫婦作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卻沒有絲毫猶豫,就將剛出生的嬰兒送給了白隱禪師。
這樣的舉動對於白隱禪師來說可是非常難堪的事,身為一位出家的僧人,竟然和沒有結婚的民女發生這種關係,還讓對方懷孕生下孩子,這可不是一個出家人該有的行為,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白隱禪師的事情,他們議論的聲音不絕於耳。然而白隱禪師儘管已經名譽掃地,但他並不介意,還是非常認真並且細心地照顧孩子成長。
過了一年之後,事情終於真相大白,原來孩子的親生父親是一個市井之徒。這個市井之徒利用了一些不好的手段,引誘這對夫婦的女兒和他發生關係,甚至讓她懷了孕之後就不聞不問了。因為夫婦不斷地追問,他們的女兒在無奈之下,才胡亂編造了事實,告訴他的父母是白隱禪師做的。
這對夫婦在得知這樣的消息之後,便馬上去找白隱禪師賠禮道歉,並且把孩子要回來。白隱在把孩子交回給他們時,仍然只是輕聲細語的問他們,就是這樣而已嗎。
可見我們並不需要跟沒辦法溝通的人,去做無意義的爭論,或是有想要說服對方的想法,如果對方一直堅持己見,不論我們說什麼也聽不進去,那我們說再多也只是在浪費時間與精力而已。
要跟這種人證明他的想法有問題,自己才是對的,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事情。我們只需要堅信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就好,試圖去強迫別人改變想法,不僅自己很累,對方也會感到不舒服。
真理是不會因為謠言而改變的,謠言終究沒辦法戰勝真理,因為謠言經不起求證。不管謠言的內容為何,在事實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與其花時間去和沒有邏輯的謠言做不必要的爭論,倒不如讓對方自己去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問題。
因為人的疑心是很難由別人去消除的,除非他自己打從心裡相信是真的,不然就算費盡唇舌也無濟於事。尤其是那些已經在心中根深蒂固許久的觀念,並不是是別人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改變的,這也是在說明教育是必須透過長時間的溝通,才能夠使人慢慢發現問題,並且打從心裡願意去改變。
如果教育只是在告訴別人哪裡做的不好,而沒有把前後的關係解釋清楚,提供對方改善的建議,去逐步的引導對方,是很難達到可觀的效果的。在提出對方的問題時,如果沒辦法言之有物讓對方信服,聽起來就會很像在批判指責,就算你講的沒有問題,可能也會造成反效果。
所以人跟人之間的溝通必須是有效的,要是雙方沒辦法建立一個有效溝通的管道,那不如選擇暫時不要溝通。要是沒有一個良好的雙向溝通模式,無論是二方都很強勢,或是一方比較弱勢,只要有人想要強加某觀念在別人身上,那就算對方表面上好像接受了,內心也不可能真的信服。
還是要等對方真的願意聽進去了,再開始切入自己想要表達的正題,否則你講的多用心都是徒勞,還有可能帶來強烈的挫折感。雖然我們的動機是友善的,但錯誤的溝通方式,卻很容易讓對方感受到惡意,對你產生誤解,這樣不僅對雙方的關係沒有幫助,還起到了反效果。
不是我們單方面用真誠就可以解決事情的,還是需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試圖去體會對方會這樣的用意是什麼。只有我們多去為別人著想,以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瞭解對方的處境,才有機會做出打動人心的表達。
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而是只在乎自己想講什麼,那不管用字遣詞如何拿捏,或是講到聲淚俱下,在別人看來也不關自己的事。畢竟我們講的可能不是對方想聽的,只是感覺到我們自顧自的在抒發心情而已,跟他們自己沒什麼利害關係,也就不會重視我們講的內容。
結論就是不要只在乎自己的意見,其實我們自己沒有很重要,在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多替別人著想,對方才有可能聽得進去。要是對方不願意溝通,那我們也無需強求,因為強求會帶給別人痛苦,這個痛苦會成為溝通上的一大阻礙。人跟人互動都需要溝通,能夠有效的溝通將會使人際互動變得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