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養.歷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綱


克服逆境獲得實力提昇,
自我約束磨練臨事能力。


(原22章) 原文/白話

================================

曲則全,枉則正;

洼則盈,敝則新;

少則德,多則惑。

經歷曲折過程而有了全面磨練,

遭受冤枉不公方認知當行正道;

發現水位低下才想要注滿貯備,

揭露弊病破敗後顯現革新機會;

面臨資源稀少故思考妥善運用,

選擇顧慮過多則感到迷惑混亂。

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所以理想的為政者抓住這道理,

並且能做為經營治理天下之用。

不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矝故能長。

不會自以為是所以能表現才幹,

不會只看自己所以能認清事理;

不會自我誇耀所以能立下功勞,

不會驕傲自大所以能學習成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正因為做到不引起爭搶念頭,

所以沒有人能跟這種人爭奪。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語哉!

誠全歸之。

古早人們所述「曲則全」的道理,

哪裏只是嘴巴說說而已!

道理真的全都包含在其中。

================================

全:完備。

枉:歪曲、冤屈。

洼(ㄨㄚ):窪下有水的地方。

敝:破的、舊的。

德:得也,此指獲得權衡運用的能力。

執一:「執」為拿著、握著,上述因果道理為「一」。



詮釋


當人生遭遇不順遂時,有誰想到克服逆境後能得到什麼?諸事一帆風順也意味著未經挫敗洗禮,既少了承受痛苦煎熬的磨練,亦缺乏不斷探索學習的嘗試,如此成長方式並非理想。當少了「曲折」的因,就沒有「多所歷練」的果,這便是「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因果關係。本章鼓勵學子面對人生挫折之際,以不同角度思考從而克服試煉、把握機會,其後將伴隨著寶貴成果。「曲則全」又可解釋為保持彎曲的彈性才能保全自己或大局,別一股勁地硬碰硬而以其他角度思索解決方案,此亦為很是受用的人生哲學。

同理,世上諸多突破與創新的本質,乃遭遇困難後而去努力克服的結果,若是沒有困難又何來突破創新呢?正因如此,當遭受到冤枉不公、積習弊病被揭露後才會想到司法與行政改革,面臨生活物質短缺、資源不足而激發如何妥善運用、補足缺口的思考,這些道理都與曲則全類似,故曰「誠全歸之。」反過來說,正因為不足與困難而使人專注於解決困境,若當資源充裕何來相關思考,甚至選項過多時反倒陷入不知如何選擇的迷惑混亂。

能掌握上述道理便是「執一」,而得以廣泛運用者則成為「天下牧」,在「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的思考下,成為天下牧的阻礙便是〈修養.贅餘〉所論述說明的自是、自見、自伐、自矜,故有道者務求去除此四種贅餘而發揮才幹、明白事理、做出成績與學習成長。

若以逆向思考看待曲則全的道理,如果沒有困難發生就不會有後續的突破與創新,按照這個思路,與其跟別人爭得頭破血流獲勝還不如讓他人不產生爭奪的想法,此亦屬「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的思維。舉例來說,「上善若水」就是以避開眾人追棒之物來做到不爭的例子,如此則免於與他人發生摩擦怨懟,因而不會留下相爭的後遺症。另外,兵家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則是做好萬全準備,使對手不見勝算只得放棄爭奪之心。以上兩種情況都需要全方位思考的底蘊修養,以期在各方面佔盡優勢做到最好,並不是隨便說說就能辦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堂一隅
6會員
61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草堂一隅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為學日益"是要我們學習,那"為道日損"是要我們不作為嗎?
Thumbnail
"為學日益"是要我們學習,那"為道日損"是要我們不作為嗎?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