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 AI 的應用中,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技術因其先檢索相關資料、再生成答案的特性,常被認為能提高回答的準確性。這是因為它能將生成的答案範圍限制在特定的資料集內。然而,一般的生成式 AI(如 GPT)在回答問題時,同樣是根據輸入內容生成最適合的回應。因此,關鍵問題在於
究竟是什麼因素讓 RAG 能在特定應用場景下比純生成模型更準確?
以智能客服為例,這是一個廣泛應用且需求多樣的場景,能很好地說明 RAG 在提升回答準確性和靈活性方面的優勢
首先,我們來看傳統智能客服系統的運作方式,並探討其存在的局限性。接著,我們將進一步分析這些瓶頸如何影響用戶體驗,最後引出 RAG 在此場景中的應用價值。以下分為三個部分詳細說明:
主要依賴預設的 FAQ 知識庫來處理用戶問題,其運作流程為下:
這樣的流程雖然能快速提供答案,但缺乏靈活性,無法針對未預見的問題進行回答,以及在檢索相似問題的環節,有可能因為換句話說,導致大腦無法理解,而無法給予正確的回覆。
例如,當問「考駕照需要什麼文件?」時,模型可能會基於其訓練中見過的資料,生成針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回答,如「身份證和體檢報告」或「護照和學習駕駛證明」。然而,這些答案可能不符合用戶所在國家的實際要求。例如,在某些國家可能需要額外的視力測試報告,而模型生成的答案可能會忽略這些細節。
這就會造成當企業導入生成式 AI 作為智能客服時,無法精準生成該企業特定的回答。雖然答案合理,但不一定適用。
正因為生成式 AI 無法真正理解問題語義,且其答案可能因為訓練資料的廣泛性而缺乏針對性,這就導致了在特定應用場景中準確性不足的問題。例如,當涉及地區性規定或企業內部專屬資訊時,單純依賴生成式 AI 很難滿足需求。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技術應運而生。RAG 結合了檢索與生成的優點,可以視為「LLM + 檢索大腦」的技術組合,其流程如下: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RAG 技術在解決傳統智能客服和純生成式 AI 的瓶頸上展現出明顯優勢。透過將檢索與生成結合,RAG 不僅能提供準確的回覆,還能提升系統在多樣化場景中的應用能力。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為什麼 RAG 技術在智能客服這個應用場景中,比單純依賴 LLM 更具優勢。透過結合檢索與生成,RAG 不僅能提升答案的準確性與針對性,還能提供更流暢、更自然的回覆方式,顯著改善用戶體驗。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想深入了解 RAG 的朋友提供一些啟發與思考。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不同的見解或想法,歡迎隨時一起交流討論,讓我們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應用這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