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傳遞馬祖歷史與文化的火炬:津寮

在馬祖這片孕育歷史與文化的土地上,津寮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林家緯先生(大山)對於津沙的深厚情感的具體展現。如同許多偏鄉地區,隨著人口外移、空間閒置和其他非物質文化隨時間的流逝逐漸被遺忘,這不僅使大山感到遺憾,也激發了他希望透過津寮的力量來重塑這些古老建築的念頭。讓津寮成為讓馬祖被台灣認識的空間,讓亞洲進入馬祖的入口。

raw-image


飄洋過海到落地生根,從他鄉變故鄉

大山身為一個台北人,原本的工作和生活圈和馬祖八竿子打不著邊,但卻因為馬祖正推行偏鄉數位導入政策,於是大山便被邀約至離島,執行數位創生與運用的相關事宜。在執行專案時,大山多次進出馬祖,他說:「每次雖然都是因為工作過去,但是反而都不像是在工作,馬祖的步調、風土、人情都讓我感覺很舒壓。」這種自在的感覺就像找到第二個家鄉,讓大山不自覺地越待越久,最後乾脆舉家移居馬祖。

津寮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更是一個地域品牌,大山笑著分享:「津寮這個名字,可是有在馬祖天后宮擲筊、被神明認可的名字唷。」津寮團隊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外界認識馬祖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並且讓這些珍貴的資產得以延續與傳承。馬祖的老屋不應只是歷史的符號,更應是當代創新的舞台。大山期望能從傳統中汲取力量,並賦予其新的理念,實現地域創生與聚落永續的使命。


津寮創生基地、地方實驗、永續發展

津寮的定位並非單純的商業品牌,而是一個集結地方設計、文化保存與青創支持的綜合性平台。透過「海洋x環境x行動x數位」的倡議,津寮致力於打造聚落永續支持系統。這裡不僅是地方設計的展示舞台,更是一個青創補給站;大山深知,馬祖的未來需要更多青年來活化,因此,他透過津寮為這些年輕人提供陪跑服務,幫助他們在創業道路上找到方向。

津寮的服務範疇廣泛,包括島嶼選品、島之食、體驗定制等,讓外界新客戶得以透過這些服務深入了解馬祖。例如在體驗定制服務中,遊客可以親手製作在地美食「趕貓」(黃金餃),或者挑戰SUP,或者悠哉閒散地待上一段時日,從一個個釀酒步驟體驗馬祖的百年風土。這種深入淺出的沉浸式生活微旅,無疑為津寮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至於津寮的選品,自然不像許多觀光紀念品店一樣流於形式,大山說:「我們以綠色商品、循環經濟和永續行動成為我們的商品,更透過『海廢循環經濟行動計畫』,串聯旅人、居民和企業,同時符合聯合國SDGs14維護海洋環境的指標。」津寮運用廢棄漁網、寶特瓶再生纖維製成的「永續循環購物袋」,還有原料為牡蠣殼、淡菜殼的海洋廢棄物製成擴香石和海廢杯墊等ESG文創商品。透過對當地材料的揀選與設計,津寮的產品既保留了馬祖傳統的元素,又融入了現代的美學,使得馬祖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大山希望,銷售這些商品的一部份利潤能用在SDGs14維護海洋環境的指標上,例如:珊瑚復育這件事,「當遊客來到馬祖,捐款或購買津寮的永續產品,透過島島連線聯盟再由潛客在台灣的海域種下一株珊瑚;捐款者之後可以數位追蹤珊瑚的狀況,甚至可以寫在個人或企業的永續報告書裡面關於減碳項目......」一切雖然尚在籌備階段,但是大山的願景十分具體。他將從馬祖開始,把計畫拓展至澎湖、金門、小琉球等離島,保護海洋環境,讓旅客能來一趟「有責任的海島旅行」。


在困境中砥礪前行,讓津寮在地方定錨

在馬祖創業絕對不是容易的事,離島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資訊不發達,如何將當地產品推向城市客戶,都成為大山必須解決的難題。此外,當地的文化傳統與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也常常讓大山陷入兩難之境。

基地建立之初除了施工裝潢、敦親睦鄰等瑣事,最讓大山煩惱的是「空間定位」。觀光地區除了餐廳和住宿好像沒有別的產業,導致產業扁平化;但津寮的目標是做為政府和地方的中介組織和青創培育的功能,商業模式應該如何制定,才能夠讓一個外來團隊津寮可以在馬祖生存下去?大山深知,雖然草創期可以獲得政府資金,但補助不會是永久的經費來源。此外,與當地居民的溝通也是費時費心,許多議題不是短暫地開個會就能取得共識,大山回憶道:「要真正理解彼此立場,就要深入對方的生活,例如一起吃飯、工作,透過日常生活中頻繁且長時間的磨合,才能取得居民認同感。」

然而,問題只有多不會少,在每一次的困難面前大山都堅持不懈,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力求找到最適合的解方。津寮希望透過台馬關係人口的建立,除了在地人一起參與改變,也廣邀台灣跨域跨界人才前來馬祖,透過認識馬祖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方,兩者彼此激盪產生火花,一起調整計畫方向、推廣馬祖的魅力,實現永續共好的目標。大山認為,正是這些挑戰讓津寮團隊不斷成長,也因此變得更加成熟與完善。


漁村創生,讓津寮成為一種方法

展望未來,短期內大山希望建立起「漁村支持系統」,透過資源整合和服務設計來擾動地方、吸引青年返鄉;中期則希望發展馬祖的海洋循環經濟,並應用此經驗作為教案,建立「島嶼永續學校」;長期透過打造「無圍牆聚落博物館」,以空間活化和數位應用等方式保留有形、無形的文化財產,透過漁村創生的過程,讓津寮成為一種方法。

而對於那些即將踏上地創之路的年輕人,大山建議:「首先可以盤點一下這個區域有什麼和缺少什麼,用實驗和補位的心態的方式進入地方。麵包和愛情都很重要,時時回到初衷,清楚做這件事的起心動念,才不會迷惘。此外,兼顧好生存和生活、家庭的平衡非常重要,不要一頭栽入工作,結果反而失去了初衷。」


【更多資訊】

電話:0972 511 609

地址:連江縣南竿鄉津沙村50號

粉專:津寮.創生基地 


【影音專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