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市民團] 樂鳴心希:桃園市民合唱團 2024 冬季公演

這是桃園市民合唱團創團以來的第 4 場演出,也是第一次整場只有合唱團的專場音樂會,因此不但曲目增加,風格和語言也更多變。團員們在張淳菡老師的指導下努力學習,排練之外也花大量時間自主練習,希望能克服這些困難的曲子,在演出時拿出好的表現......

三首舒伯特合唱作品

這次張老師選了三首舒伯特的合唱作品來提升團員的能力,分別是選自《德文彌撒》的〈至聖至聖〉、經文歌〈詩篇 23〉和〈音樂頌〉。

大家第一次唱古典合唱作品,除了要適應變化豐富的和聲,還要學習德文歌詞的發音,因此投入許多心力練習。〈至聖至聖〉和〈音樂頌〉都短短的,很快就練起來了,〈詩篇 23〉則比較長,歌詞又多,是所有曲目中最難的,但是真美啊!

這首曲子的歌詞取自著名的舊約聖經〈詩篇〉第 23 首,聽起來輕飄飄的,好像有許多小天使在雲端飛來飛去。為了營造天堂的氛圍,女高音必須一直輕柔地掛高音,女低音也有很多音偏高,我覺得唱起來有點辛苦。其實飆高音不難,難的是用弱音量唱高音而不掉音準,需要全神貫注、精準控制氣息,非常消耗嗓子和體力。

(Michael Gohl 2014 年指揮蘇黎世青年合唱團的演出版本,我們是直接使用原曲的女聲四部合唱譜。)

練習這些經典合唱曲時,張老師除了教大家每個德文字的正確發音,也特別要求在正確的時間點吐出德文字尾的子音,而德文的子音真的有夠多!我多年前剛加入台北愛樂合唱團時,當時的常任指揮吳尚倫也非常要求這些細節,因此我大概了解一些原則。不過這次的歌曲很多,德文歌的排練時間不太夠,光是把歌詞唱順就是大挑戰了,有點難以顧及這些小細節......

動人心弦的中文合唱曲

這次張老師選了六首中文歌曲,其中三首選自台灣當代作曲家冉天豪的知名合唱作品,分別是〈愛情樹〉、〈我有一個戀愛〉和〈為要尋一個明星〉。

我一直很想唱〈愛情樹〉,但從來沒有機會。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 2012 年台北愛樂四十週年的《新世代的聲音-20.30.40》音樂會上,由吳尚倫老師指揮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演出。我當時一聽到這首曲子的前奏,就覺得那個上行的半音音階特別好聽。歌詞和旋律雖然簡單,細聽卻別有韻味,整首曲子的結構就像歌詞中所述,從一顆小種子發芽、慢慢長大,逐漸伸展枝椏成為參天巨木,直達天堂。

(吳尚倫老師 2012 年指揮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的演出版本,張老師說他最喜歡這個詮釋版本。)

〈我有一個戀愛〉和〈為要尋一個明星〉選自冉天豪的《風雪戀星:徐志摩詩四首》合唱曲集。這兩首詩蘊含的情緒豐富多變,作曲家也透過和聲變化來表現,有時激昂、有時抑鬱,有時則像是對跌宕起伏的人生發出喟嘆。張老師要求合唱團做出相應的情緒變化,以表現出詩句的畫面感。

這兩首歌與〈愛情樹〉中都有單純男聲兩部的段落,對我們的八位男士來說是一大挑戰,必須調和彼此的音色並融入感情,而且稍有瑕疵很容易被發現,真是辛苦了。

另外兩首曲子是周鑫泉的〈雪花的快樂〉與〈城南送別〉。〈雪花的快樂〉也是徐志摩的詩作,詩人想像自己是一朵雪花,在天上輕飄飄地飛舞,期盼飄到花園中探望心愛的人,並「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我將「柔波」解讀為心跳)。這首詩非常浪漫,滿滿的新月派風格,我都戲稱是徐志摩的把妹詩。想像一下,如果有人寫這樣的詩向你示愛,你難道不會馬上陷入愛河嗎?

(連芳貝老師 2012 年指揮台大合唱團的演出版本。)

〈城南送別〉給我最多感觸,以大家耳熟能詳的〈送別〉(李叔同詞曲) 為骨幹寫成。小時候只覺得這是已經作古的人寫的歌,離自己的世界好遠好遠。但可能是因為年紀漸長,開始有一些認識的親朋好友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這個世界,因此我在重新思索這簡單的歌詞時,有了新的感受。

例如今年有兩位台北愛樂的舊團員癌症過世,其中一位才大我兩歲,讓我非常感慨。此外還有一些很在乎的朋友,彼此的人生已經沒有交集,因此可能再也不會見面,搞不好有機會再相遇的時候,大家都已經白髮蒼蒼了,真的是「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雖說這是人生的常態,但一想起來還是感到揪心。有時也會想像如果將死之人是自己,我能在這個世間留下什麼痕跡呢?

有一次我在練這首歌的時候,想到以上種種,哽咽到差點唱不下去,因此唱完就跑去廁所擦眼淚擤鼻涕了。幸好只是排練,在台上表演時千萬不能失控......

(房樹孝老師 2022 年指揮台北室內節慶合唱團的演出版本,我很喜歡房老師的詮釋。)

最後一首中文歌曲是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團歌〈彩虹〉,由總監金承志作詞作曲。張老師說這首歌的歌詞對曾經離家遠遊的人來說特別有感,我沒有這種經驗,但看得出歌詞裡思念故鄉的真摯感情,感傷中帶著溫馨,很適合當整場音樂會的總結,因此老師選為安可曲。

擔任獨唱

除了德文歌曲和中文歌曲,我們也要演唱上次音樂會《悸動‧歌詠》中的兩首日文歌,以及三首音樂劇選曲。其中選自《大娛樂家》的〈This Is Me〉需要三位獨唱,而有一位在音樂會前夕病了,因此老師臨時指派我代打。雖然只有兩句,但我還是有點緊張,因為這兩句的音高剛好卡到我的換聲區。我在家裡試唱了幾遍,總是感覺嗓子不太順。

根據我以前在愛樂聲樂發表會的經驗,只要維持情緒高亢,我就比較不會怯場,或因為全身緊繃而影響歌聲。這次我打算沿用同樣的方式,跨過首次在正式演出中獨唱的關卡......

總彩排

這次的音樂會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的演藝廳,是只有 500 多個座位的小場地,後台也比較狹小,因此張老師要我們在家先化好妝並著裝再過去。

《樂鳴心希》音樂會摺頁和票券。

這次演出要穿深藍色或深紫色的禮服,我原本在網路上看中了一件,結果收到之後才發現買錯長度,裙子只到膝蓋以下一點點,因此臨時又買了另一件比較便宜的雪紡紗禮服。原本那件只好穿去吃喜酒了......

演出當天,我在規定的時間抵達演藝廳。許多團員已經在現場,聚成一團嘰嘰喳喳地聊天,非常熱鬧。每一位女團員都打扮得亮晶晶的,看起來賞心悅目。

大家到後台放下東西後,沒過多久就到舞台上調整位置和總彩排。為了節省聲音,我們只唱了幾首歌,老師提醒大家要把聲音拋高一點往前丟,否則在最後幾排會聽不太清楚。

演出前的幾個禮拜,我的工作比較忙碌,而且為了準備市民團的音樂會和愛樂的驗收,壓力有點大,睡眠狀況不太好。演出前一天晚上雖然有睡滿八小時,但累積好幾週的疲累感還沒完全消退,因此我在演出當天上午的總彩排刻意將歌聲放輕,免得消耗過度,影響正式演出。

最後合唱團花了好些時間排練上下台的順序,結束時也接近中午了。大家回後台吃便當休息,輕聲聊天 (太大聲的話前台和觀眾席會聽到),並彼此分享喉糖。還有許多人溜出休息室,在文化局大廳擺姿勢合照,我也四處插花......

正式演出

《樂鳴心希》音樂會曲目。

這是市民團的第一場專場音樂會,團員們非常認真地準備,今天終於要呈現了。

前三首是舒伯特德文合唱曲,我在台上時感覺大家有點緊繃,可能因為曲子比較困難、音又很高的緣故,尤其是較長的〈詩篇 23〉,開頭的高音有點飄,後半段則稍有疲態。但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這類曲子,而且排練時間不到三個月,有這樣的成果,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接著張老師開始介紹曲目,讓團員的嗓子有時間休息。之後每唱完一組歌曲,老師都會插入一段介紹。我覺得老師口條很好,講話的方式也很活潑,但他在事前都說會緊張......

唱完上一場音樂會唱過的兩首日文歌之後,是冉天豪的三首中文歌曲。我在台上感覺男聲比排練時好,整體融合度更高,聲音也比較放得開。據其他團員的親友團表示,男生唱得非常投入,聽了很紓壓。我個人最喜歡合唱團在〈我有一個戀愛〉中的表現。

接著是短短 20 分鐘的中場休息,我們退到後台,只來得及喝點水跟稍微補妝,就又要上台了。我跟一些團員從譜夾裡抽掉上半場的譜,因為一直捧著 14 首歌實在太重......

我即將在下半場的〈This Is Me〉中擔任獨唱。可能因為場地較小,或是只需要唱兩句的關係,我並沒有非常緊張。我跟另外兩位獨唱站在舞台前緣,輪到我的時候,我盡力將自己的聲音丟出去,應該還行吧!我老公說聽起來沒有什麼問題,我自己在音樂會後聽內部錄音,也覺得可以接受,至少沒有破音......

最後兩首周鑫泉的歌曲和〈彩虹〉氣氛很好,大家都很投入,在黃色的舞台燈光下,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我覺得是整場音樂會唱得最好的三首曲子,也能聽出合唱團進步了很多。

合唱團與指揮張淳菡及伴奏楊采欣的大合照。(credit:桃園市民合唱團)

結語

《樂鳴心希》音樂會圓滿結束!按照往例,合唱團當天晚上舉辦慶功宴,在文化局演藝廳附近一家很優雅的中餐廳。大家完成一個大任務,都鬆了一口氣,也仍處於興奮狀態,聊天的聊天、敬酒的敬酒,氣氛很熱絡。張老師在三桌之間轉來轉去地跟團員聊天,看來應該對這次的音樂會感到滿意......

團長謝韋民宣布,合唱團下一期要與市民管樂團合演精彩但吃重的曲目,看來又有一場硬仗要打。但練合唱團這件事是這樣:每次都因為歌曲很困難而苦惱,等到演出結束,卻又對下次要練的曲子充滿期待。這大概就是上癮了吧!

期待下個樂季。


----

「關於合唱團的回憶」系列連載中!我在這個系列中分享自己從兒時到成年後,參與合唱團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會提到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以下列出目前已發布的文章:

[回憶 1] 我愛唱歌,但沒加入合唱團
[回憶 2] 如果有機會登上舞台...
[回憶 3] 合唱初體驗
[回憶 4] 小小冒險、大開眼界
[回憶 5] 活力十足的台大合唱團
[回憶 6] 國家演奏廳
[回憶 7] 嘎然而止的合唱生涯
[回憶 8] 心靈大地震
[回憶 9] 重回台大合唱團
[回憶 10] 成為社會人士
[回憶 11] 兜兜轉轉又繞回合唱團
[回憶 12] 師大合唱團
[回憶 13] 台北愛樂合唱團
[回憶 14] 呂紹嘉與《戰爭安魂曲》(上)
[回憶 15] 呂紹嘉與《戰爭安魂曲》(下)
[回憶 16] 靜謐之光: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上)
[回憶 17] 靜謐之光: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下)


----

格主思密簡介:

到了人生的中點,才再度提筆寫作,寫寫詩、寫寫音樂,分享參加合唱團的經驗。有了些許人生歷練,白髮一根接一根冒出,外加忽然加重的老花眼。聽到感人的故事、動人的歌曲,親歷各種境遇,已不像年輕時心無所感或強說愁,而是化為真切的感悟。佛家追求無悲無喜之境,我則寧可感盡人世間一切悲喜,方為人、方不虛此生。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思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