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超閱讀觀點116】古代盛世背後的真相?用財政視角看王朝興衰--《龍椅背後的財政秘辛》

現在要再回想求學時期,還記得歷史課本得哪些內容,好像只剩下「貞觀之治」之類的太平盛世,而《龍椅背後的財政秘辛》,以財政的角度,提供另外一個觀點看待歷史,全書有大概五百頁,探討中國古代王朝如何透過稅收、賦役和經濟政策來鞏固政權,以及皇室、地方政府與人民各自面臨的挑戰與關聯。

raw-image


國營事業的兩難

從漢武帝開始,為後續各朝代帝國建立一個「財政典範」,尤其是國營事業。起因為漢武帝打仗需要籌集資金,而推動國營化的部屬,所根據的理由是,鹽鐵工業以前是私營的,所以許多大商人因而暴富,然後奴役普通民眾,所以必須把鹽鐵業收為國有,以確保平民的權利。

那麼,這樣做有達到目的嗎?最終的結果是政府取代富商,成為新的壓榨者。唐朝實施鹽業專賣,每斗鹽上漲11倍起跳,經過政府認證的鹽商,為了要獲益,再提高一倍價錢出售,由於鹽價高,有許多百姓不吃鹽。

那鐵業國營化呢?政府自然不會特別關注民間需求,所以生產的鐵器劣質,也不會根據市場需要修正,導致老百姓買不到合用的工具,只能用高價買到劣質產品。

由此可見,只要政府過度干預市場,往往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然而,這種財政甜頭帶來的短期收益,讓統治者難以放手,導致惡性循環。

稅收:效率與壓迫的平衡

根據歷史發展經驗,一個亂世中誕生的王朝,從開創到真正盛事,往往需要50年左右時間。隋代只花了十幾年就達到,如果從財政角度抽絲剝繭,會發現這樣的盛世其實是人為製造的泡沫。

三國魏文帝時期,有很多郡縣想歸附魏國,這些郡縣老百姓戶籍不全,逃戶嚴重,魏文帝也曾想嚴格整理戶籍,卻被司馬懿建議模糊戶政制度,好讓政府與人民間有模糊地帶,以致不過於壓榨人民。

而隋朝在隋文帝決心推動下,戶政調查非常成功,隨後更要求要定期人口普查,以致沒人可以逃避稅收與勞役,但後續為了引起朝廷重視,地方開始浮誇虛報,導致最後統計結果,隋朝在統治面積比現代中國小的狀況下,耕地面積卻比現代中國還大。最後變成帝國倉庫堆滿帛匹糧食,地方卻是苦哈哈。

可見初始立意良善的政策,在多層級命令轉達與執行下,也會導致不良的結果。稅收若過於嚴苛,容易民不聊生,國家短期富裕,卻種下滅亡的種子。

政府帶頭在錢幣加料-貨幣通膨的歷史輪迴

在紙幣還沒發行的時代,由政府發行的金屬貨幣,及需要錢的狀況下,都無可避免的,會在金屬貨幣中慢慢參雜比較不值錢的材料鑄幣,雖然後面有過準備金制度,但在打仗、外敵侵擾、政府組織變龐大、效率不佳、天災等複合式因素下,迫不得已政府得發大面額的貨幣,致使前一個貨幣貶值,在這不斷循環中,導致財政崩潰。

宋朝民間因緣際會有了紙鈔後,政府發現紙鈔的好處,壟斷發行後,也是一樣的狀況,從一開始每三年發一次新紙幣,人民可拿舊紙幣換新紙幣,到後來政府不按規矩收回舊紙幣,於是市面上兩種交子並行,紙幣發行量擴大一倍,在沒準備金狀況下,皇帝吃了擴大發行紙幣的甜頭,帶頭斂財,但後面造成通膨,連紙幣放在地上都沒人要。

戰爭的財政代價

過往在看歷史課本時,很多時候看到oo盛世,腦袋都在幻想著兵強馬壯的畫面。不過兵強馬壯的背後,也必須要有財力支持。

所以持續對外作戰,擴張領土的朝代,背後要付出的,是勞民傷財,可能讓後續接棒的皇帝接下爛攤子;而對外和談,給錢的朝代,可能是在盱衡戰爭跟和談,所以付出的財政代價後,所得出的結果。

王朝更迭的經濟邏輯

看了書中的介紹的各個朝代後,可以發現,如果是由藉由「禪讓」而得到的朝代,由於是比較和平的轉移政權,所以難免要承接前朝的包袱,加上地方勢力也都保持原狀,所以要再維持比較難。

藉由戰爭改朝換代的話,雖然重新洗牌,比較有大破大立的空間,但難免,「中央集權」跟「地方自治」兩種制度各有優缺。建朝之初,通常都是以小政府的型態,隨著各層安插親信,或是前面提到的,為了要建立國營事業,而設立了相關機構,整個政府組織開始肥大起來,又或是錢多了之後,就開始對外擴張等因素,就需要更多的錢。

那錢從何而來?當然是向百姓壓榨,比如偷印紙鈔、國營事業、各種稅收,更可怕是的賣官,然後素質不佳的人進入官場後,造成惡的循環,總之,最後倒楣的都是人民。然後皇帝就要在滿足國家運作需求與避免民間反撲中尋求平衡,直到平衡失去破壞,改朝換代...。


後見

《龍椅背後的財政秘辛》打破了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學到對於「盛世」的單一敘事框架,從財政角度讓我們看到盛世背後的經濟壓力與財政陷阱。

讀完後會發現,皇帝固然是天之驕子,仍然不是事事能盡如己意,如果不是開朝皇帝,難免就要承接前面皇帝留下來的問題,一旦財政發生問題,短期的財政特效藥往往會被一再濫用,直到無效為止。稍微好一點的是,我們現在處在民主社會,可以靠投票,而不是靠戰爭流血推翻政權,以尋求希望與改善。

但看到國營事業跟貨幣等相關章節,還是會感到,歷史總是驚人的類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