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龍時代最後的尾聲,馬斯垂克期的北美大陸,最著名的恐龍在此上演著大自然最壯觀的景象,成群結隊的三角龍在一片片森林之中覓食,而暴龍則跟隨草食恐龍伺機而動。
一頭年輕的暴龍憑藉自己那高於成年暴龍的速度,鎖定眼前不遠的一頭看似是體型略小的三角龍發動襲擊,牠心想,只要趁對方還沒反應過來,或許有以小搏大的機會。
但當那頭「三角龍」在年輕暴龍的面前轉身禦敵時,暴龍幾乎是被嚇了一大跳,那巨大而拉長的頸盾上有著富有警告意味的鮮豔色彩,還有兩顆像是怒目圓瞪一樣的花紋,讓這隻年輕暴龍在一瞬間將其看成了體型更大的捕食者,而亂了陣腳,進而讓這次的襲擊失敗了。
這頭乍看之下與三角龍差不多的恐龍叫做牛角龍(Torosaurus),是生存年代最晚的角龍類之一,儘管平均體型比三角龍略小,但其頭部更加巨大修長,2.6公尺的頭顱尺寸使得牛角龍成為已知頭部最大的陸生動物之一,僅有同屬角龍類的五角龍能超越。
曾經因為年代與棲息地都與三角龍重疊,而且外型也十分相似,牛角龍一度被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是三角龍的成年體或是某種性別的三角龍,而兩者最大的差異-牛角龍的頭顱頸盾上有兩個孔洞,三角龍則完全實心也被解釋為在頸盾的生長中,為了減輕重量而做出的改變。
不過,實際上已知的其它角龍類並沒有頸盾重新長出孔洞的生長過程,而這個猜測也在牛角龍自己的幼年個體被發掘出後不攻自破。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白堊紀末期的北美大陸上,有兩種巨型角龍類共處同一片棲地,但體型略小,而且頸盾沒那麼堅固的牛角龍,是怎麼抵禦終極捕食者-暴龍的襲擊呢?
我個人猜測角龍類的頸盾除了防禦頸部之外,上面也可能有鮮豔的色彩用以向同類展示、或是警告掠食者等等,如同現代蜥蜴、鳥類都有類似的展示結構一般,牛角龍那寬大的頸盾,上面也可能會有複雜的花紋,也許甚至還能起到嚇跑沒經驗的捕食者的奇效呢!
作者:手手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