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歲後的人生下半場那篇文章裡有提到-「打造住家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住的人幸福」。而要讓自己幸福,那麼就應該深入瞭解自己的需要及喜好。
沙龍裡有一個房間是「單身實驗室」。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將會由五種感官做延伸,由我的角度自我觀察來做發想,嘗試會探究到些什麼。而螢幕前的你們,或許也能藉此反觀自己對於家的感覺。那麼未來不論是想要自己妝點家裡,或是請設計師設計時討論表達需求,都能夠更輕易且準確地明白什麼才是自己所期望的~
人生在低谷期的某一年,發現聲音在工作中陪伴可以帶來不同的頻率影響。不同的影片、音樂、或不同的講座聲音,都可以感受到傳遞來的能量不同,不論我有沒有聽懂耳機裡的語言,但選擇不同的語速及音調就能讓我感覺到能夠穩定情緒地思考或是激昂努力地工作。
在桑桑的貼文《做個市調,你最喜歡的旅遊 YouTuber 是?》中,正好我和Emma有了一段有趣的討論,那便是我推薦的youtuber的影片讓她覺得直接錄製的白噪音感覺不適,但對我來說這樣生活的聲音卻是平時會放著只聽不看也覺得很好的背景音。
每個人對於聲音的偏好和接受度不同,在這樣小小的地方便顯現了出來~因此我們可以更多地去嘗試關注日常,偶爾關起別的感官,只著重在聽覺試試~或許你也是個聲控喔~
試著思考一下,你喜歡海浪還是蟲鳴的聲音?你喜歡古典樂還是搖滾樂?你喜歡青叔音還是奶聲奶氣的小奶狗?
小時我是在鄉下長大的。而就算現在每回回到外公家時,我還是會很喜歡晚上四周靜下來就能聽見田裡的蟲鳴聲、風吹窗戶則會有些搖動的聲響。
我不是很喜歡待在都市,車水馬龍又人聲鼎沸的喧鬧長期下來會讓我煩躁,但又喜歡享受都市的便利,於是城鄉交界的郊區會是個好選擇。讓我能靠近自然,但仍舊能夠享受城市的資源及便利性。
👆這是近期晚上洗完澡後,經常一邊保養一邊播放的頻道조화영 조아용 JOA。女孩的聲調是我喜歡的中性嗓音,加上自然營地的環境音,令我覺得舒適放鬆。她也喜歡在雨天露營,若是喜歡下雨的聲音的格友們,可以點進頻道感受一下喔~
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喜歡晚上播放著Plan D的頻道,只是聽著當背景音,然後做自己的事。
後來我開始思考,這樣生活中做料理,逛超市、整理家裡等等的聲音,為什麼令我這麼偏愛呢?後來猜想,可能是以前住在家中時,即使我是個很喜歡在房間獨自做自己事情的孩子,但家人在家中活動的聲音讓我知道我不孤單。像是晚上爸媽睡覺的呼吸聲、媽媽炒菜的聲音、現在兒子在房間玩電動或聊天的聲音,都讓我有種有家人同在的安心感。
我平時並不追劇,但會固定看某些生活類綜藝,反思之下也是因為會令情緒起伏的劇情並不太適合我,我更喜歡平實的生活、穩定的心情。加上我和孩子都習慣待在自己的電腦前,於是電視對我們家來說就一點也沒有需求。
而日劇中會出現的風鈴,隨風搖擺並發出清脆聲音的景象想起來很浪漫、很文藝。但實際上比較高的音調若是長期存在在我家,並不會讓我感覺自在,半夜要是響起來可能我還會自己嚇自己地覺得害怕😂。
近幾年喜歡播放R&B或是靈魂樂類型來搭配工作。在屬於我的「開工儀式」一文中有提過,聽不懂的歌詞和音樂速度,反而讓我能夠情緒穩定並專注工作。
💡不喜吵鬧,比起市中心,城鄉交界的郊區更適合我。
💡樓板的隔音效果也很重要!但還好目前法規已更新,從2021年開始,內政部規定「分戶樓板的衝擊音隔音構造」必須達到58分貝,比以前的78分貝低了20分貝。
💡不需要電視,但需要大書桌可以擺放桌機及適當大小的螢幕以便工作及娛樂。(實際上我家省略掉客、餐廳,整個空間都是我的工作室)
💡其他常活動空間會有小型擺放架,讓我可以放手機或pad播放音樂、podcast或是視頻(通常僅聽即可。然後做事之餘抬頭望一眼,看到是頻裡的人可能也正在炒菜就莫名有種親切感~)
💡沒有特殊收聽需求,昂貴的音響並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
💡隔音窗會在我未來的考慮之內。雖通常我會開窗讓空氣自然流通,但偶爾雨勢太大,打在遮雨板上的聲音仍是讓我覺得世界好像天崩地裂一樣誇張!或是像之前曾做過一段時間線上分享會及線上讀書會。外頭小孩的哭聲或是摩托車來往的聲音難免造成困擾。
整體來說,相對安靜僅有分貝不高的生活白噪音的環境是更為適合我的。加上些許室外環境中偶爾會聽到的清晨的鳥鳴、風吹樹葉的聲音...以及自己會播放的中低音調的人聲(音樂或視頻),便會讓我感覺穩定且心安。
聲音能引起心靈的共鳴。_威·柯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