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寫程式還可以當工程師嗎

不會寫程式還可以當工程師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時候看到一些資工系學弟妹在網路上發文問:

「資工系是不是很吃天分?」

「沒有很會寫程式還能當工程師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兩個面向:喜歡寫程式想持續精進自己的程式能力

喜歡寫程式,且願意花時間研究

很適合繼續念資工系,雖然一開始可能有些挫折,但學習一門新技術不就是這樣嗎?

大學的時候有一位教授說,自己以前沒有很會寫程式,但他很認真練習,有空的時候會一直刷題目,最後也讓自己當上資工系的教授了。

所以我覺得如果是很喜歡寫程式,也願意花時間練習、鑽研新技術的話,一時的挫折是無法打敗你的。

以前念研究所的時候,做研究非常的痛苦,當時有一位博士班學長跟我說,研究卡關的時候真的覺得非常痛苦,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會發現自己還是很喜歡做研究,所以無法放棄繼續念博士。

如果你也是這類型的人的話,我覺得可以嘗試看看做演算法相關的工作、念博士、成為厲害的軟體工程師。

喜歡寫程式,但沒有想一直追求新技術

另外一種人可能是不排斥寫程式的工作,但不會想要花很多時間在追求新技術上。

畢竟新的技術一直不斷的推陳出新,要想一直學習新技術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時候也可能是覺得,光是掌握現有技術就很吃力了,實在無法分神出去學習新的東西。

我覺得這樣的話,可以不一定要做很吃 Coding 技術的工作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演算法大師,一些 IC design 的工作也不會真的需要很優秀的程式能力。

更注重的可能是邏輯思考、問題解決的軟實力,而在 coding 的部分,熟悉 c 語言用法、 bit operation,還有了解計算機結構,甚至是電子電路都是很加分的。

不喜歡寫程式,但覺得學習新技術很有趣

第三種人可能是不喜歡寫程式,但是擁有寫程式的能力,也覺得學習新技術很有趣。

我覺得這種人可以將寫程式做為一種能力或是工具,而不一定要把它當成賺錢的主力。

例如有些人在投資理財的時候會用程式交易;或是需要某個網站的資料時,可以自己寫爬蟲程式抓取;甚至是老闆交代你要整理資料、排班表等瑣事時,可以自己寫一支程式來減少 routine 的工作。

這些工具不會很需要厲害的程式技術,但對於提升自己的生活和效率也很有幫助。

網路上甚至可能找得到別人已經做好的工具,如果是開放原始碼的話,擁有寫程式的能力,就可以看懂,並且自己修改,也是事半功倍呢!

不喜歡寫程式,也不想學習新技術

最後一個類型的話,我就會勸你放棄,不要再硬撐著了,否則你會念的很痛苦。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還是趁早另尋出路吧!

但還是可以把學到的技能帶著走,就算沒有寫得很好,但至少你知道要怎麼寫、怎麼架設環境、怎麼編譯。

結論:工程師百百種,要先想好自己想走的路

寫程式是一種工具,在未來甚至可能是人人必備的一種能力,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要靠寫程式吃飯

念資工系很需要天分嗎?其實我覺得是。

有人腦筋動得很快,就可以寫出很簡單的演算法;有人很細心,就可以寫出比較完善的程式碼,考慮到很多 corner case。

不可否認的,有些人對於想演算法真的很有sense,但你要說那些程式能力差的人都當不了工程師嗎?好像也不盡然。

主要是因為工程師不是只看重程式能力,其他特質也很重要,像是細心、團隊合作、溝通、邏輯思考、應用能力等等。

所以我覺得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定位

我就是一個不排斥寫程式,但程式能力不是非常突出的那種工程師,但我還是喜歡解決問題、喜歡研究東西,所以雖然我程式能力不是頂尖,我還是成為了工程師。

我也了解自己並不適合當主管,所以在自己目前的職位也不會積極的爭取想成為管理職。

也許這樣對某些人來說會顯得不夠上進,但因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所以做了覺得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另外,工程師也有很多種工程師,如果你知道自己不喜歡硬體,那就不用強迫自己成為硬體工程師。

如果你不喜歡演算法,那在找工作的時候不要找很需要演算法的職缺。

如果你數學不好,那就不要找很吃數學的職位。

雖然都是掛名工程師,但工程師百百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好了。

avatar-img
理想生活計畫
14會員
92內容數
在探索理想生活的路上跌跌撞撞的摸索,目前專注於【習慣養成】。偶而也會分享閱讀心得和有趣的體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理想生活計畫 的其他內容
每對情侶都會吵架,而吵架不一定會導致關係破裂,相反地,用正確的方式吵架反而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個 TED talk 當中,講者介紹了三種常見的吵架風格。不論是哪一種吵架風格都有機會擁有成功的關係。重要的是要讓正面回應多於負面回應。
我在科技業工作算起來也五年了,前兩年是產線 IT,後三年則是轉職成為豬屎屋 (design house) 韌體工程師。其實外界常說的科技業是爆肝工作,想到工程師往往就會聯想到很操勞、壓力很大,賺的錢都拿去看醫生等負面連結,但我覺得這是一陣一陣的,不僅和公司有關,公司裡不同部門也有落差。
隨著 Web 3.0 技術的推進,NFT、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網路世界這些概念在未來似乎也不是遙不可及。到時候我們可能不只是在「使用」網路,而是整個人「沈浸」在網路世界中。若是有一天,大家真的能夠在虛擬世界交流,那現在看似虛幻的「virtual」、「digital」,到時候都會變成是「reality」
每對情侶都會吵架,而吵架不一定會導致關係破裂,相反地,用正確的方式吵架反而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個 TED talk 當中,講者介紹了三種常見的吵架風格。不論是哪一種吵架風格都有機會擁有成功的關係。重要的是要讓正面回應多於負面回應。
我在科技業工作算起來也五年了,前兩年是產線 IT,後三年則是轉職成為豬屎屋 (design house) 韌體工程師。其實外界常說的科技業是爆肝工作,想到工程師往往就會聯想到很操勞、壓力很大,賺的錢都拿去看醫生等負面連結,但我覺得這是一陣一陣的,不僅和公司有關,公司裡不同部門也有落差。
隨著 Web 3.0 技術的推進,NFT、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網路世界這些概念在未來似乎也不是遙不可及。到時候我們可能不只是在「使用」網路,而是整個人「沈浸」在網路世界中。若是有一天,大家真的能夠在虛擬世界交流,那現在看似虛幻的「virtual」、「digital」,到時候都會變成是「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