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趣~鐵道任務 (中文版) Ticket to ride

桌遊趣~鐵道任務 (中文版) Ticket to rid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桌遊非常適合全家同樂,從小就讓懿嘗試不同桌遊,也讓祐試著參與,桌遊非常適合親子同樂、很多遊戲更是寓教於樂。放下平板,跟孩子玩桌遊吧!(對於腦傷的祐只要能ㄧ起,即使只是讓我們帶著投骰子🎲,他就滿足了)

懿常拿自己的紅包錢大方地說「我出錢(買)。」

懿常拿自己的紅包錢大方地說「我出錢(買)。」

鐵道任務有美國版與歐洲版,美國版相對於歐洲版簡單一些,歐洲版的差異性在於有火車站。六歲的懿玩的這一款是美國版。

分配到的火車車廂跟地圖上的路線顏色沒有關聯。

分配到的火車車廂跟地圖上的路線顏色沒有關聯。

這是蓋鐵路的趣味桌遊,簡單來說,以蓋出最多最長的鐵路為目標。

鐵路色卡-每一次輪流到時抽兩張卡,對應地圖上的鐵路顏色。

鐵路色卡-每一次輪流到時抽兩張卡,對應地圖上的鐵路顏色。

【鐵道任務】內裝遊戲道具,

  • 火車車廂-遊戲開始會先分配到,蓋鐵路時備用。
  • 鐵道路線任務卡-遊戲開始每個玩家抽三張,完成任務可加分,沒有完成會扣分。可以選擇留下兩張或全留下。
  • 鐵路色卡-每一次輪到時,可以從檯面上的五張卡裡選兩張卡,若沒有需要的顏色就用抽的,累積一定同顏色張數可開始蓋鐵路。
鐵路色卡~彩色為萬用卡。黃色鐵路站與站之間只要三個車廂,蒐集到三張黃色卡片就能蓋鐵路。

鐵路色卡~彩色為萬用卡。黃色鐵路站與站之間只要三個車廂,蒐集到三張黃色卡片就能蓋鐵路。

蒐集到紅色色卡就在紅色鐵路上蓋自己的火車車廂,蒐集到白色色卡就蓋自己的鐵路車廂...以此類推。 萬用卡(上面印有彩色車廂)可以取代任何顏色。

第一次玩不僅蓋出最長鐵路,還打敗大人成為贏家。

第一次玩不僅蓋出最長鐵路,還打敗大人成為贏家。

點與點之間需要的火車節數愈長,積分也相對較多。

聖誕桌遊趣~過年更可以大玩特玩!

聖誕桌遊趣~過年更可以大玩特玩!

任務卡上有國字跟路線圖,對於還看不懂國字的孩子,可以由大人協助先認出需要完成的鐵路線是哪一條。

鐵路地圖外圍數字屬方便計分用。

鐵路地圖外圍數字屬方便計分用。

以六歲的懿玩的經驗來說,雖然適用年齡是八歲以上,但真正玩的時候需要具備的認知門檻不高。孩子具備一定的顏色、長短觀念就能嘗試了。

raw-image

成為玩家裡蓋出最長鐵路的那位,可以多獲得這張加分卡。

當某一個玩家僅剩下兩節車廂時,準備結束遊戲計算積分。

當某一個玩家僅剩下兩節車廂時,準備結束遊戲計算積分。

2~5位玩家就可以玩這組遊戲。

raw-image

透過美國地圖玩桌遊,順便認識這個城市也是培養國際觀。

❇️官方產品說明:(美國版)

為了達成挑戰,你將需要合理計畫來規劃行程及路線。通過收集不同的車票再城市之間旅行,你所經過的路線越長、造訪的城市越多,你就距離勝利更進一步。現在,計時開始,快!踏上這場穿越北美的冒險旅程吧!

raw-image

❇️Gokids推薦原因:(美國版)

以下推薦來自博客來

回到20世紀的美國,追隨前人的足跡,沿著鐵兔開始一項新的挑戰,踏上衝月大陸的冒險旅程!歡迎來到《鐵道任務》,在這裡你將回到1900年的給美國,作為完成了環遊80天壯舉的Phileas Fogg的大學同學,你們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開始了自己的挑戰之旅: 100萬美金的獎勵!7天的時間!搭乘火車造訪北美最多的城市的一位便是最終的勝利者。遊戲適合8歲以上,2-5名玩家一同遊玩,遊戲時間30分鐘。

raw-image

❇️【GoKids】鐵道任務 歐洲篇 Ticket to ride Europe

raw-image

個人更喜歡歐洲版,讓孩子開啟不只一個國家的世界觀。

raw-image

與美國版最大的不同,在於多了車站、隧道,每一條路線需要完成的列車節數比美國版短一些。

raw-image

隧道需要透過彩色火車卡牌才能蓋列車。另外一款則需要靠運氣。

raw-image

遊戲過程,全程沒有使用到任何車站,可以在結算時加分。一座車站加4分

raw-image

當所有玩家其中一位只剩下兩節車廂時,視為最後一輪的遊戲準備結算。

raw-image

遊戲開始時,每人抽三張任務卡,三選二。遊戲過程中若能完成路線,可以加分;反之若無法完成路線,則是扣分。

raw-image

透過桌遊開啟孩子的世界觀,透過桌遊跟孩子聊世界。

raw-image

列車最長的玩家可以額外再加10分,每次幾乎都是懿蓋了最長的列車,多賺了最高分。第一次玩的時候總分接近120分,非常得意。

❤️這是身障手足與健康手足的生活記錄~

紀錄腦麻兒大兒子祐哥輪椅走遍的足跡,也記錄常兒二寶的喜好以及可以跟哥哥一起玩的場域。【無障礙需求】不僅是輪椅族的必要品,跟其連帶的所有家人都需要被考量進去,因為我們出門當然不可能將身障手足晾在一邊,也只有滿足坐輪椅的祐哥的無障礙環境才有辦法讓我們全家人及陪同的親朋好友一同進得去。紀錄的同時也期待軟硬體環境愈來愈友善,以人為本。

20221207國中轉銜參訪

20221207國中轉銜參訪

腦麻兒大兒子祐哥於2023年9月26日凌晨去世,出生於2011年5月26凌晨的祂由我們決定插管急救,但這一次祂自己掌握想要的人生。

媽媽想透過子祐~我們疼愛的寶貝~告訴更多人 【友善共融從來就不是一種選項,它是必需品!】 唯有每一個人將它視為理所當然,願意認識進而理解,同理心才可能發酵於日常每個角落中。也希望透過持續記錄,讓更多同溫層家庭可以找到浮木,這也是我的子祐可以創造的最大價值、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202212台北植物園

202212台北植物園

以輪子代步的人生需要更多友善

以輪子代步的人生需要更多友善


avatar-img
懿口童聲~祐來了的沙龍
19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十三年前20110525到診所待產準備催生,原本期待的是一家和樂的相見歡,從沒想過遇上了這位超級有勇氣的天使祐,不僅選擇了我們賦予任務,也選擇了與眾不凡的出生方式。(催生整天後於0526凌晨兩點多出生插管急救)這樣的心路歷程一點都不簡單,如果你的孩子有相同的考驗,面對它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玩」是孩子的大事,若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環保知識,環保議題融入日常便可以透過小小行動一起守護海洋,讓海洋生態不致於失衡。推廣海洋教育,你我也能成為海龜的守護者。「玩桌遊的時候把自己變成海龜,而不是人類。」原本為遊戲設計師的創作者,希望大家多認識一分,海洋生態就可能不會.....
「我是當地人,幾乎每天都來這裡健行,你們是第一個我看到推輪椅上來的!」在這個挑水古道,子祐享受了芬多精的同時遇到了一位婆婆。 看到孩子的爸正在努力將孩子推上好漢坡,跟我們反向在上坡路段的她忍不住一直對爸爸豎起大拇指!這是中部稀有推車輪椅可行的爬山步道!對於日日與輪子為舞的我們來說,彰化縣芬園....
十三年前20110525到診所待產準備催生,原本期待的是一家和樂的相見歡,從沒想過遇上了這位超級有勇氣的天使祐,不僅選擇了我們賦予任務,也選擇了與眾不凡的出生方式。(催生整天後於0526凌晨兩點多出生插管急救)這樣的心路歷程一點都不簡單,如果你的孩子有相同的考驗,面對它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玩」是孩子的大事,若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環保知識,環保議題融入日常便可以透過小小行動一起守護海洋,讓海洋生態不致於失衡。推廣海洋教育,你我也能成為海龜的守護者。「玩桌遊的時候把自己變成海龜,而不是人類。」原本為遊戲設計師的創作者,希望大家多認識一分,海洋生態就可能不會.....
「我是當地人,幾乎每天都來這裡健行,你們是第一個我看到推輪椅上來的!」在這個挑水古道,子祐享受了芬多精的同時遇到了一位婆婆。 看到孩子的爸正在努力將孩子推上好漢坡,跟我們反向在上坡路段的她忍不住一直對爸爸豎起大拇指!這是中部稀有推車輪椅可行的爬山步道!對於日日與輪子為舞的我們來說,彰化縣芬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