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示範與等待,就只是想表達一個非常簡單的觀念:「投資前就要知道結果」,也就是說,「股票在買進時,就決定了它的報酬,而不是在賣出時。」如果你有能力理解,並願意接受這個觀念,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你將會很輕易地看懂股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日子也會過得更自由自在。
許多人盲目跟隨他人,或聽別人的分析與意見買股票,這種方式常常會讓自己每天都陷入無所適從的狀態。因為沒有理解股市投資並形塑成自己的想法,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買了什麼樣的股票?自然就會股票漲一點就想趕快賣掉,跌一點更想賣掉,以解除擁有股票卻看不到未來的焦慮感。
如果你是這樣的散戶朋友,希望你明白,這稱不上投資,甚至連投機和賭博都不是(因為投機和賭博也是要穩贏)。你會像開車沒有開大燈,因為看不到前方而時時膽戰心驚。你當然有可能賺到錢,但賠錢的機率可能更大一些。
過去一年,我在臉書放了兩個置頂貼文:「謹慎買入,就能隨意賣出」的Part I 和Part II 。在這兩則貼文中,我利用另一個帳戶,模擬我們投資了十年之後,當我們需要錢時,就賣出示範帳戶中相同的組合,其中的和碩,分別在80元和100元左右。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至今日,我們會得到如下圖的結果。
在你繼續往下看之前,我想提醒你的是,我不是在推介這檔股票。這檔股票可以是任何你能理解、喜歡的企業,若沒有,你把它當成台灣50(也許更像穩定配息的ETF)即可。我更不是在教你技術分析或短線交易,因為股市投資就是長期持有一群好公司,才是最佳的策略。有錢時謹慎買進,幾年之後,需要錢(或當有更好、更穩的投資標的)時就能隨意賣出。
上圖總結了我們有錢謹慎投資,與缺錢隨意賣出股票時的幾個時間點:
其它的標記說明如下:
所以,當你看到這整個過程,你會如何解讀?它的意義和重點到底是什麼?
通常大多數追隨他人意見買股票,不喜思考的散戶,心態可能會是這樣:
如果你是聽別人分析,或是因為理財資訊或財經新聞的報導,發現股票在漲才要買股票,很大的機率會掉入這樣的情境。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投資人選擇的是好公司,「短期間」也不見得會賺錢,而且一下跌就認賠殺出的可能性更大。(YT參考影片:如果台積電漲到一千元你賺得到嗎?)
至於長期投資人要買的,當然最好是安全價格,但也可以是客觀的合理價。只要不受市場情緒影響,買在不合理的最高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為投資人不斷獲利之後,缺錢時自然不需要多加思索,大多時候都可隨意賣出。
下圖為我在T4的時間點所賣出的富邦金與和碩,其中富邦金賣在76元,報酬率為650%;和碩賣在115元,由於成本為零,券商的報酬率已無法顯示。也許有人會發現,富邦金目前的價格為92元左右,高出76元甚多。但對一個長期持有者來說,如果因為缺錢而賣出部份股票,76元和92元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們是模擬十年之後缺錢,所以沒什麼好考量的,況且,股價持續上漲代表你買對股票。如果沒有賣光富邦金,那它的價值持續增加;如果賣光了,反正短期股價本來就會波動,買進時的價格有意義,賣出的價格意義不大。因為會不會賠錢,取決於你有沒有謹慎買入,在買進的當下,就決定了一切。
巴菲特在某一年給股東的信中提到,他一定會選錯股票,但絕對不會受市場情緒影響,急迫地去買進股票。他所要表達的觀點很簡單:投資時一定要謹慎,即使出錯,也不至於是毀滅性的錯誤。如果你受市場情緒影響,隨意買進股票卻一無所知,接下來你的心情就會受到市場與股價的控制,一會兒股價上漲就覺得經濟前景光明,又一會兒,股價下跌就覺得未來經濟狀況令人堪憂。
我想要說的,和過去幾年在說的,其實沒什麼太大的改變。99%的人都不應該買個股,99%的股票都不應該買,99%的時候都不可以買股票。散戶任何時候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定期定額指數化投資:台灣50(0050、006208)、S&P 500(VOO、SPY),或VT。
要投資個股,你必須有能力,「獨立」理解與判斷那間公司的好壞,以及大致合理或安全的價格區間,永遠不要受市場情緒影響而買股票。
接下來,我把所有我講過的簡單原則,是如何套用在這整個示範過程,試著進一步地加以解釋與說明。如果你能領略與體會,相信在未來,無論任何時候,任何的時間尺度(短、中、長期),要賠錢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