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筷子理論(二)債券波動:你買長債的理由?我找不到我的⋯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閱讀這篇文章前:您最好已具備一些債券的基礎知識,例如:何謂債券票面利率、當前殖利率、到期殖利率、續存期間,以及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向走勢的關係。並且有能力自行搜尋、查閱文中所提各種短、中、長期海外美債ETF,以及國內投信的20年美債ETF。

約莫從去年開始,就有好友詢問我美國長期公債能不能買,因為當時市場充斥著買長債是難得的好機會的各種訊息;一直到最近,有些網友在股市獲利了結後,打算轉進美國長期公債,陸續透過留言或私訊想知道我的想法。我一直沒有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有時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對債券的基本了解、投資的目的與想法都不同⋯。至於我,則是想來想去,都找不到自己買美國長期公債的理由⋯。

基本上⋯基礎入門的債券是隨時可以買的東西,例如美國公債或投資級公司債。以目前的美國公債來說,三個月的短債到期殖利率(YTM)若是5.5%,你只要持有三個月,就一定能獲得5.5%的(年)報酬率。同樣地,20年公債持有20年,當然也一定能獲得4.6%的年報酬率(註:但ETF殖利率會改變)。因為債券本來就是固定收益的金融商品,只要你願意簡單地這麼做,是不可能賠錢的。

筷子理論:債券波動

我們先來看一下,債券的價格波動大概是怎麼樣的。一如下圖,債券到期時間愈長,愈受到升、降息的影響。20年期美國公債的波動,會遠遠大於1年期的美國短期債券,如果你拿一根筷子,固定手腕處然後上下晃動,20年期公債就會在筷子的尖端,波動非常大;低於1年期的短債則會靠近筷子的手握處,波動很小,或幾乎不會波動。這就是我所謂的筷子理論(動態影片:YouTube:Beta波動與科技股),它可以簡單有趣地讓一般人快速理解它們的波動關係。筷子理論(一):星巴克與股市波動

raw-image

圖中的英文字母為美國長、短期公債ETF,從左側的短債SGOV、SHV、VGSH、SHY,到中長期的BSV、IEF,一直到最右側的20年以上的長期國債TLT。黃色手寫的數字,則是它們目前在殖利率倒掛期間,每月配息約略的當前殖利率。如果你買的是短期債券SHV,目前它的殖利率大約5%,20年的TLT,殖利率則接近4%。如果美元利率維持不變,投資人每年的報酬率就約略是黃色數字。

就像股票每年會配息,但股價會波動一樣,債券價格也會波動。只不過債券價格是直接與升、降息(利率)和債券續存期間相關,簡單來說,每降息1%,存續期間1年的債券,會上漲1%,存績期間為10年的,則會上漲10%,這就是市場與投資人猜測降息時間,試圖押注美國長債的原因。因為20年以上的美國長債,其續存期間約略在16年左右,只要美元利率降息1%,債券就會上漲16%。

同樣地,若升息1%,債券投資人在短期帳面上,就會損失16%。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長期國債在過去幾年,因為美元升息,債券價格跌掉近1/2的原因。

從這張圖可以很快地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投資短債,會有大於5%的報酬,而且零風險,因為這些短債存續期間只有0.3~1年,價格幾乎不會波動,因此可以直接將其視之為定存。事實上,目前短債利率大於長債的情況,只有在利率倒掛的期間才會有。

低風險高報酬 穩賺不賠:美國短期國債(報酬率是一種選擇:短債 vs 長債)

但散戶投資人通常是貪心的,很少人會滿足於每年4~5%的報酬率。這挺奇怪的,因為什麼風險都不用承擔,就能拿到5%的報酬,其實是件挺不錯的事。就和投資股票一樣,問題總是出在本金太少,本金如果只有20萬,報酬只有1萬,就不會滿足,若本金有200萬,報酬有10萬,就比較能理解5%其實是不錯的報酬。

第二章:原則.先用大錢賺小錢,再用時間賺大錢 (2-2)

市場鼓吹買長債的理由

過去一年以來直至近日,大多數人買美國長期公債,不管是藉由美國的ETF TLT,或是台灣的元大美債20年00679B、國泰美債20年00687B,其理由似乎都是因為市場不斷告訴投資人,如果美國不再升息,未來債券價格勢必上漲。於是受利率影響最大的美國長期公債,一時之間便成了投資理財市場的熱門商品。一如上述筷子理論的債券波動圖,因為債券的價格和利率呈反向走勢,降息勢必推升債券的價格。

只是⋯若投資人用短線思維猜測美國會降息,試圖賺取美國長期債券上漲的價差時,就把一個長期確定的東西,變成了短期的不確定。這意味著投資人又走向了不確定、習於猜測的慣行思想,背離了長期債券固定收益的明確性。過去一年市場那麼熱,長債價格卻依然持續下跌。

總有一天是哪一天?

理財資訊催促大家買美國長期公債的理由很簡單,聽起來當然也合理:「美國總有一天會降息,一旦降息,美國長債的價格就會上漲,現在不買,等到降息才買就來不及了⋯現在是購買美國長期公債的大好機會⋯」。

這個合理的理由,就這樣隨著美國長債價格一路往下滑,跌到了現在。市場仍然說它是“好機會”,但投資人卻失去了2023一整年,直至今日的股市多頭行情,並且在美國債券價格上大幅損失。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美元升值,稍稍減少了投資人在帳面上的損失。

然而⋯經過了一年,這個「總有一天」仍然沒有人能精準地知道,到底是哪一天⋯。當然,若以今天2024/5/23的狀況來看,無庸置疑,降息的可能性又高了些。

你買長債的理由?

你買長債的理由為何?是不是如我說的?只是在猜測降息的時間點,而非因為債券是長期固定收益的標的(例如因為到期殖利率是4.6%)所以買它。猜測降息時間點,試圖賺取債券上漲的價差,簡言之,這就是投機(投資一個機會)。

不要誤會我,人們當然可以投機(如果勝率高 x 賠率大)。特別是投機一個可以長期持有的投資標的,無論長線或短線,攻守兼備,聽起來美妙無比,令人心安。重點是,投資人要真的心安。過去一年,美國20年長期公債ETF TLT下跌約16%(美元計價),美元對台幣升值約6%,台幣計價的元大美債20年ETF 00679B,受惠於美元升值則僅下跌約12%。同期間台灣50上漲超過30%,代表全球股市的VT上漲超過15%,投資人看到股市上漲債券卻下跌,有心安嗎?我不是很確定⋯。

市場與投資人近一年來的猜測,在短線上並沒有帶來任何的成果。當然,一如股市高、低點的預測,只要不斷地猜測,總有一天⋯總會有某個人⋯幸運的⋯預測成功。喜歡預測未來是人的天性,保持未知,則是投資最困難的事。第二章:原則.保持未知 (2-3)

你買美國長期公債的理由為何呢?如果是短線的投機猜測,那勢必得忍受短期間帳面上的損失,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知道自己的理由為何,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我找不到自己有任何買美國長債的理由。

我找不到買長債ETF的理由⋯

長債的優勢,肯定在於其長期明確的固定收益。有趣的是,如果很確定能持有長債10年,那更不需要持有它了,因為股票的長期報酬,肯定勝過債券,何況它的價格波動是如此的不穩定。此外,長債ETF的到期殖利率仍然會因為降息而減少,因為新購入的債券票息也會受降息影響。因此,除非你真的能接受債券低風險低報酬的特性,而大量長期持有美國長期公債,否則長債會只剩下兩個買進的理由

  1. 一個就是上述這一年來,眾人短線猜測美國降息時間點的價差投機(可惜降息尚未成真)
  2. 另一個就是用來進行資產配置降低波動的傳統做法

預計美國會降息而去買長債,如果目的是短線的價差投機,沒有不可以只是要知道這就是一種猜測、一種投機,賭的其實是各種的不確定性。因為即使降息也不代表要一直迅速地降下去,況且除了換匯時產生的匯率風險(假設原本沒有美元),一旦美國降息促使美債價格上漲,美元貶值的可能性當然也大增(因為利息也減少了啊!)。

就台幣的角度,投資人反而不應該希望美元貶值(切記:你現在持有美元),增加匯率風險,因為未來換回台幣的金額也會減少,倘若沒有要長期持有美元的話。

因此既然是長債,最好是用長期的角度去看待它,把它當成長期資產配置的一(小)部份,例如:10~15%。目的就是讓資產自己慢慢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此思考能讓你遠離習於猜測的壞習慣⋯。

簡單的實作:買進長債TLT

雖然這兩個理由對我來說都不具吸引力,但為了避免我一直講下去講不完的習慣(光說不練,也是一種壞習慣⋯),我直接把其中一個示範帳戶的短債SHV,換成長債TLT,並同樣維持約略10~15%的比例。然後過一陣子再來看看是不是在短時間尺度下,例如未來半年,真的會比短債SHV來得有機會。

查理將原本TD(左圖)佔15%的短債SHV,換成20年長債TLT;Firstrade(右圖)則維持原來的配置。

查理將原本TD(左圖)佔15%的短債SHV,換成20年長債TLT;Firstrade(右圖)則維持原來的配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65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超簡單股市投資術、別鬧了,查理先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0.2K會員
105內容數
投資就是人生。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出的一句話,來詮釋為什麼投資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答案,不管是投資,還是人生。只要選擇良善、正直的企業,或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會有不同的結果,但結果一定不會太糟,而且通常是甜美的。永遠,也不要妥協。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長期會帶來的效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