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恩.貝克(Sean Baker)的電影《艾諾拉》(Anora)(2024)講述一位名叫Anora的布魯克林脫衣舞娘的故事。她與一位俄羅斯寡頭之子Ivan衝動結婚,但這段婚姻很快面臨來自Ivan家族的挑戰。電影探討了身份、個人自我展現的行為,以及人際關係中的權力動態。這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但它也很精準地在建立一個更複雜的《灰姑娘》敘事,獲得了2024年坎城影展金棕櫚。
在我們的生活中,麻雀變鳳凰這個概念反覆出現於文章、劇、電影,每個人的潛意識也都會有一種,人可以透過婚姻進入豪門,或更近一步的說是「女人可以靠婚姻(姿色、溫良賢淑、撒嬌)進入豪門」。2024年的今天,西恩.貝克交出了具有階級、性別,甚至是國族想像,俗套且寫實的劇情。作為觀影人的我,需要對於這個電影背後所預設的想像保持距離,卻又在《艾諾拉》光影絢麗景象中,理解了我們現今所出的世界已經慢慢推進到,讓大家都可以理解到「善良」、「美德」、「奇蹟」和「平等」等等,總離現實世界有很大的距離。
作為千禧年代過後出生的我,能接觸到這類劇情的第一個是《灰姑娘》,《灰姑娘》透過電視或是幼兒園老師的講述,讓我們可以讀到一個王子招親,然後繼母跟繼母的兩位女兒,對於灰姑娘的苛責,神仙教母把灰姑娘變成漂亮的女生參加舞會,然而午夜十二點灰姑娘需要滾回家,王子找不到他,接下來尋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女子,透過玻璃鞋才知道這個地位低下的人是他的真愛,就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灰姑娘這個故事的原型在全球各地都有相似的版本,但都脫離不了一個堅毅、善良,且善於忍耐的人,盡量還需要是個「女的」(1),後來因為一場魔幻的、不可思議的,也盡量要是一個無法置信的奇蹟,發生在他們身上,產生一種「是我嗎?是我嗎?」的快樂和疑惑,一路往幸福快樂的未來前進。
《艾諾拉》也是。
2024年年底,全世界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讀出這是一個《灰姑娘》般的故事,Anora(小名Ani)在脫衣舞店中認真辛勤的工作,他是一個聰明且需要謹慎掌控自己生活並且斤斤計較的女性,但這些勤奮和謹慎對應到的是,如同廢物般卻擁攬所有資源的Ivan,這裡王子和灰姑娘的第一層想像已經慢慢破除,顯示出階級存在的不公平,勞動階級(2)需要在這個社會結構中掙扎,爭取尊嚴和公平,必須對於自己的工作、行為精心計算,才能掌握自己的資源;Ivan的處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狀況,他的存在不僅揭示階級的不公,還顯示出社會對於性別角色的概念是如何,被以不同樣貌再次呈現在大眾眼前。
資本社會依賴財富累積,以致於Ivan的父母透過寡頭體系積累出鉅額財富,為他提供巨大的經濟支持,但他自身缺乏責任感以外,在自我驅動力上更是有氣無力;資源的過剩削弱了個人對生活和未來主動的可能;而在性別的內涵上,Ivan的行為反映了父權體制中男性的脆弱性。Ivan雖享有經濟特權,但缺乏自主能力,並且被他的父母(尤其是家族中的父親形象)壓制。在劇中大半部份的時間,父親的名字幾乎只是被提到,但完全可以讓人想像他是一個強悍或是非常有社交手腕的人,如同幽魂般卻又致命。
Ivan的脆弱性不僅透過他在家中是個無用的屁孩以外,還透過身材顯示出來。Ivan不符合「強壯、有力量」的形象,他是一個看起來薄弱,在做愛時如同在模仿成人影像「猛幹」的形象,實則易射;管家說他「是個屁孩」,一個屁孩穿上男人的衣服就要做上所有的事,結婚、企業接班人,甚至在Anora爆罵Ivan父母說,Ivan娶一個性工作者就是要拿來氣你們的,換來的是父母的冷落和嘲笑。
Ivan在電影的觀看過程跟他的人生都是很容易被扁平的。
Anora的堅強有多麼吸引人,Ivan的脆弱就會被凸顯的令人無力,男性往往是可以理解、可以知道某種氣質想像是他們需要去達到標準的,Ivan也很理解他自己沒有在家裡獲得溫暖,他的那些冒險行為、濫用藥物、瘋狂開趴的過程都是用來掩蓋那份脆弱。
任何人其實在面對脆弱時,都會感到羞恥。因為我們在脆弱的時候,同時很容易會害怕別人排斥、否定,這種害怕會讓我們感覺到羞恥。同時,當人感到脆弱的時候,人其實是意識到很多的無力感,也就是對事情沒有掌控感。脆弱作為情緒狀態是,人對於內在的揭露、評價和對於失敗的感受,而脆弱往往會更其他情緒聯繫在一起(3),像是羞恥、恐懼、悲傷。
而羞恥是後天學習來的情緒,需要自我意識的發展、社會規範的內化,以及與他人互動的經驗,所以嬰兒就不會有羞恥感,當他開始意識到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就會開始注意到自己與他人的差異,而學著大腦認知能力的發展,孩子能夠開始理解他人的觀點,例如:別人對他笑或是皺眉,當小孩經歷過批評、讚美或糾正時,他們會逐漸內化社會規範,並開始將他人的評價與自己的行為或身份聯繫起來。
羞恥可以做到
但羞恥也可能導致低自尊心、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本身就是錯誤的)、避免與他人互動以不得到評價。
Ivan是一直處於在一個低自尊、脆弱、沒安全感的處境,前面提到社會規範和情緒的學習、了解,這兩者之間是有很大的連結。Ivan的父母對於Ivan是很功能性的期待(成家立業),而電影中,Ivan對於自己的理解又是非常扁平的,他沒有去承認他的脆弱和無力,他也沒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乖乖、聽話、沉默地去接受回歸父母的控制。
他最後還是被收編進那個無法讓他理解自己的社會規則中。
而那些無法做到,Anora都幫他做了。
《艾諾拉》很容易被聯想到《灰姑娘》這個故事,有趣的是,灰姑娘在精神分析上是一個伊底帕斯衝突(Oedipal Conflicts)(5)沒有處理好的故事。
什麼是伊底帕斯衝突,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一段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現象,大致上會認為發生在3-6歲,會有性別認同和情感依附上的反應。
孩子透過「認同」(identification)的方式解決這種衝突,開始模仿與同性別的父母角色,並接受家庭角色中的限制,進一步發展出穩定的性別認同和道德觀。如果沒有處理伊底帕斯衝突有可能會在成年後出現心理問題,例如對親密關係的不安全感、對權威的敵對態度,或是難以發展健康的性關係。
在許多版本的《灰姑娘》中,父親是一個缺席的角色,有些是早逝,有些在家庭中毫無影響力,完全聽從繼母的擺佈。父親作為女孩性別認同與情感依附對象,所產生的情感糾葛(如愛戀、渴望被保護)缺乏理解與解決。加上繼母對灰姑娘的情感壓抑,使得灰姑娘處於一種被動與壓抑的心理,灰姑娘的轉變並非透過自我認同或心理成長,而是嫁給一位王子來實現的。這種「靠他人(特別是男性)拯救」而且最後走向一個「幸福結局」(婚姻與富裕),事實上掩蓋了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像是未解決的依戀、性別角色的刻板化,以及個人能動性的缺失。
但《艾諾拉》這部電影有趣的是,Anora其實能動性很強,甚至電影在後段處理了Anora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一個人在生活中積極地作出選擇、行動和影響其環境的能力。從電影第二幕開始,當俄羅斯寡頭家族得知Ivan結婚後派家中管家去家中,請Ivan和艾諾拉離婚,Ivan聽到父母要飛來美國就嚇得逃跑,而Anora卻是希望Ivan可以一起向他的父母解釋,並獲得他們的祝福,在Ivan逃跑之後,與管家和小弟的周旋中,Anora以其肉身、大喊「強姦」去搏鬥這兩個男人。
Anora光是用性和肉體,就成熟到足以和世界對抗。在與Ivan性愛時,相比Ivan只會蠻幹的進進出出,Anora知道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男人有性慾,他跳舞、調情、微笑,一些簡單的小動作,都顯示眼前這個女人都比只會進進出出的男人好得太多、聰明的太多,他想積極去影響自己的命運,他不甘於眼前的生活,而他搞錯的一件事,就是寄於太多對安定感的渴望,以致婚姻被賦予過高的期望。
他傷心,但他無法搞清。
《艾諾拉》這部電影並沒有那麼的苦痛,第一幕都是大量會令人驚喜的性愛、調情場面,第二幕是超級荒唐一直互相對罵的公路電影,第三幕才讓電影緩了下來,試圖去搞清Anora沒搞清的。關於Anora的名字是在和另一個重要角色Igor,揭示了Anora的名字代表「石瑠、光明、明亮」,但Anora並不認為自己的名字背後所代表的意涵有多麼重要,唯有名字的空白,才能讓他具有能動性。使用「Ani」這個小名讓他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個與真實自己不同的角色,除了減少工作帶來的心理負擔,也有助於創造更親切或神秘的形象。但Igor卻對Anora的名字非常重視,第三幕中可以看見Igor和Anora的脆弱都因為身分低人許多階而有的感受,大腦之中對於共情的感受來自於「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它是人類大腦內建的社會性,使人可以理解、感知並與他人連結,當我們看到別人哭泣、歡笑或經歷痛苦時,我們能夠在腦中「重現」這些情感,從而產生共情。
Igor投射給Anora的感受,透過了在第二幕中被搶奪回去的結婚戒指,Igor把它還給了Anora,Anora坐了上去Igor的腿上,慢慢的服務Igor,慢慢地也在過程知曉,自己前一天才說Igor最後一定會強暴他,而最後是Anora自己坐上Igor的身上,這個想要填補空缺和滿足情感的感受。「性」這件事在Anora身上是有非常複雜的感受,一來這是他熟悉的工作,二來他能對抗世界的就是性,而性同時也是人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方式。
性不僅僅是一種生理行為,它同時是情感的表達、身份的展現、社會規範的反映;Anora在商業化的過程模糊了性對於他的深層意義,但他也具有選擇權的掌控,他是自主,也是被動的。因此,在最後一段,當Anora傾向去從Igor身上找尋親密關係的建立需求,試圖建立他的安全基礎(secure base,類似避風港的意思),性行為是Anora最能夠行使的方式,快速、直接的方式去填補情感上的空缺,提供短暫的情感穩定效果,減緩焦慮以外,也希望重新找回與他人的連結。
在孤寂的漫天大雪和汽車雨刷所發出的摩擦聲下,西恩.貝克底下的Anora哭了,他似乎慢慢的可以理解他自己正在經歷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一幕也是電影中我覺得最精彩和最難受的片段。
最後白話文:我覺得《艾諾拉》我沒有那麼推薦,他屬於那種無聊突然想去電影院看電影,然後如果你突然不知道要看什麼,看這部就會覺得好像什麼都看了,也什麼都沒看到,但最後會說它畫面拍得很漂亮,女主角很美、男主角很帥、小弟超級有魅力,然後就句點的一部電影。西恩.貝克把它拍的太過於日常,也讓人可以直接理解這是一個當代世界會發生的故事,所以很多角色的細節,以及那些互動上的細微的變化,其實是很容易被人直接看過去的,但也就是那麼仔細的處理才能讓電影在俗套的劇情中,找到一個全新定位的樣貌。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