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秦始皇焚書不遑多讓,但一般人不太知道的皇帝

比秦始皇焚書不遑多讓,但一般人不太知道的皇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漢代書籍大量消失,和梁元帝江陵焚書事件脫離不了關係。

這比秦始皇焚書不遑多讓,但一般人不太知道。


梁元帝名:蕭繹(508-554年)。

他有一個在佛教界大名鼎鼎的父親(梁武帝蕭衍),

及大哥昭明太子蕭統(那一個把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個段落的佛學高手),

蕭繹為了不比昭明太子蕭統看起來不學無術,所以他的嗜好是「收集古書」!

可惜昭明太子蕭統,因被誣陷行巫蠱之事被廢,憂懼而死,讓蕭繹因緣巧合下,得以繼位!

公元554年10月,北方的西魏,派于謹、楊忠率兵五萬南下攻打梁朝。

魏軍即將攻破江陵之際,梁元帝嘆氣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感嘆書讀再多,還是會亡國!

此時上天開了一個大玩笑,讓原本梁元帝很文雅的嗜好「收集古書」,竟然成為了一次文化浩劫!

因為梁元帝突然心中想到,不如一把火燒掉這些書簡洩憤!



於是,他命手下高善寶,將自己多年收集的十四萬冊古書,聚集在一起全部燒掉!

這對漢代及之前的典藉的損失是很大的!

那時沒有印刷術,當時古書不是竹簡就是手抄卷軸,很多都是僅此一本,燒了就沒有了。

這一把火,讓華夏文化在秦始皇焚書事件之後,再度受到了打擊。


不是書讀的多,就有智慧,要點亮心燈,才有智慧。

不是書讀的多,就有智慧,要點亮心燈,才有智慧。



結論:

十四萬冊古籍,一炬成灰。梁元帝的嘆息,是對知識的絕望,也是對人性無明的表現。

飽讀詩書的他,在危急時刻,不是想好好地保護著文化的瑰寶,而是選擇了毀滅。

這不僅是一人一國的悲劇,更是世界文化的悲劇。

知識是人類文明的火種,它能照亮黑暗,引導我們前行。

然而,當我們面對困境時,往往會迷失方向,做出錯誤的選擇。

梁元帝的行為,正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人生如夢,世事無常。我們不必執著於個人好惡,而應注重對大眾的慈悲。

唯有心靈的富足,才能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風雨時,保持內心的平靜。

avatar-img
老安的雜文
187會員
485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安的雜文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蘇勛丞回憶錄《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中,對於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對比,藉此分析袁世凱擁護慈禧而非光緒的原因,並從愛民角度探討光緒變法失敗的可能性。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象徵著仲春的開始,春雷乍響,萬物復甦。本文詳細介紹了驚蟄的由來、節氣意義、習俗(祭白虎、打小人、吃梨、驅蟲)、諺語、三候以及氣候特點,並提供SEO建議,提升文章的搜尋引擎排名。
在這塵世間,有些習慣看似尋常,卻藏著深邃的文化根柢,喝開水便是如此。說起愛喝開水,幾乎可稱得上是一種橫跨兩岸的「華人特色」。 為何華人,會對喝開水情有獨鍾?這背後的故事,宛如一卷中醫與西醫戶相影響的篇章,有著歷史的因緣。 首先是中醫的推廣,在中醫的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指出: 「形寒飮冷則傷肺
本文探討蘇勛丞回憶錄《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中,對於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對比,藉此分析袁世凱擁護慈禧而非光緒的原因,並從愛民角度探討光緒變法失敗的可能性。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象徵著仲春的開始,春雷乍響,萬物復甦。本文詳細介紹了驚蟄的由來、節氣意義、習俗(祭白虎、打小人、吃梨、驅蟲)、諺語、三候以及氣候特點,並提供SEO建議,提升文章的搜尋引擎排名。
在這塵世間,有些習慣看似尋常,卻藏著深邃的文化根柢,喝開水便是如此。說起愛喝開水,幾乎可稱得上是一種橫跨兩岸的「華人特色」。 為何華人,會對喝開水情有獨鍾?這背後的故事,宛如一卷中醫與西醫戶相影響的篇章,有著歷史的因緣。 首先是中醫的推廣,在中醫的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指出: 「形寒飮冷則傷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