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志祺七七的影片:
裡面提到新聞要求記者每天產出 8 篇新聞,我實在太震驚了。
但我震驚的原因,是我之前待的傳媒公司有更高的要求。
最初面試時,主管就有和我說:「要先被看見,才能談內容。」還叫我不要對媒體有太高期待。但我入職後就沒見過他了。
我在那間公司大約兩個禮拜的時間。我們實習生被要求一天要產出 12 篇部落格文章,或是 14 篇臉書貼文。
另外也要自己找照片、自己上架。以上這些都沒有人會檢查內容,只有接案的社群內容才會有正職審核。
但我實在很難憑空寫東西,所以要一直查資料,根本沒有這麼高的產量。我最高一次的產量,一天是 6、7 篇部落格。有一天,我撰寫一篇關於台灣直飛日本的廉航的部落格,但現有資料很多其實都需要轉機,所以我到每一家廉航的網站,一一確認哪些機場有直飛,那天只寫了 2 篇。
除了網站部落格外,也有另一個新聞平台,大多都是轉載政府機關的新聞稿,讓我們從台北市政府開始,接續是新北市、桃園市,因為這些直轄市有更多新消息,也更容易有點閱。而這些轉發的市政新聞,只要複製文字和標題即可,唯一需要動腦的時刻就是挑選照片(如果新聞稿提供 3 張以上照片才挑,不然也是複製貼上),最後再複製圖說。
我離開之後,我到部落格上看了其他實習生的文章。不得不說,有些題材細寫的話絕對是一篇不錯的內容,可是都是點到即止,沒有任何重點可言。
我實在很好奇,不論網路媒體公司也好,或是公司經營的部落格內容也好,這些點閱到底有多大的利潤、到底可以吸引多少閱聽人,讓他們可以一再產出這樣空洞的內容。
我剛開始閱讀英文新聞時,對於台灣許多新聞只有別人摘要長度,甚至可能更短,而感到訝異。
若我們習慣都只讀一點點,只看到新聞結果,那也難怪看長文會越來越不耐煩,難怪不會多加思考。
若我們的閱聽習慣能夠餵養這樣的內容和平台,是否象徵著我們的閱讀素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