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干涉新聞與學術自由
早在川普當選前,就有許多媒體頻頻動作:有人早早自我審查,避免觸怒未來總統;也有人高聲疾呼表達憂心。
而川普自上任以來,除了高舉關稅大刀以及遣送非法移民等被大量關注的議題,也不斷破壞新聞獨立。
- 掌控媒體池(press pool)
- 暫緩 USAID,《美國之音》與《自由亞洲電台》斷炊
- 雖說這是美國大外宣利器,但自由亞洲電台是很多集權國家人民少數可以接觸的外來聲音
- 也有聲音認為,自由亞洲電台這樣的資金來源,讓它作為獨立媒體的地位有待商榷
- 介入大學校園,要求取消 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原則和打擊反猶主義。揚言要凍結聯邦資金,哥倫比亞大學選擇妥協,而不願配合的哈佛被川普威脅取消免稅
- 點名不喜歡的媒體退出五角大廈
- 提告新聞單位 CBS、60min以及影視公司派拉蒙
- 不讓記者發問
- 新聞是監督政府的重要管道,而記者與民眾同樣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可以替民眾問出不理解、疑惑,或是認為政府措施有疑慮的地方。
- 好的記者可以問出犀利的問題,甚至戳破政治人物畫的大餅,讓政治人物和民眾對政策進行反思
- 對於一些政治人物來說,「挑戰權威」的記者就會是令他們頭痛不已的人物。一個批評的聲音出現,就會拋磚引玉引出更多思考和批判。
延伸閱讀:川普上任100天 向新聞自由正面開戰
賴比瑞亞總統波阿凱(Boakai)承諾民主治理
波阿凱上週發表演說,認為批評不會影響他的領導地位,而是珍貴的學習和改進機會。唯有在位者聆聽、反思,並在大眾監督下進行改革,治理(governance)才會強盛。波阿凱在 2024 年 1 月上任,隸屬團結黨。現年 80 歲的他是賴國目前最老的總統。
波阿凱認可媒體在民主和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更喊出:
think the media, build the media, and love the media.
不只要實質投資新聞訓練,要提升媒體專業、獨立性以及兼容並蓄。
自由來自責任(freedom comes responsibility),政府也要保護媒體。他的治理藍圖也包含透明、公民參與,以及可行的法律例如吹哨者保護。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跟非洲不熟(還是只有我見識淺薄),我問了 perplexity 一些問題。Daily Observer 跟甘比亞前政權有良好關係,而Boakai 和甘比亞的關係不錯,其領導風格偏保守,改革和打貪的相關承諾賴比瑞亞人的耳朵聽到快長繭。出身貧困的他曾任農業部長,重視農業和道路建設。BBC 說他常在正式場合打瞌睡。
近期的報導毫不意外大多來自我沒聽過的非洲媒體。不過《美聯社》報導他自砍四成薪水,大規模停職沒有在期限前做財產宣告的政府官員。
這幾天恰好看到幾則和非洲有關的新聞,包含非洲聯盟將推行數位身分證視為重要目標;奈及利亞加強問責和管理透明等等。
雖然對非洲幾乎可以說沒有認識,也尚未確定實施成效如何,可是在一個或許台灣人眼中的黑暗大陸有這個方向和期許,我覺得也都是其他民主國家可以看齊和交流的。
民主的運作重點包含
- 多元包容的聲音
- 資訊公開透明
- 有效的監督
民主制度的健康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保護並珍視這些自由空間,讓它們能夠不受政治干預地履行其監督與資訊傳播的重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