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宗教信仰多元且豐富,其特點不僅僅表現在宗教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信仰實踐的融合性與包容性,宗教信仰在台灣是個人的精神寄託,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歷史到現代,台灣的宗教發展深刻影響了台灣的文化、社會結構以及人們彼此的日常生活,從已成為常態活動的大甲、白沙屯媽祖遶境祈福年度盛事,到由基督、天主教而對應之聖誕佳節,在在增添許多不同面貌的人文色彩。
《花蓮最速報》製播的節目「華山論見」介紹了花蓮當地最大的王爺信仰中心「花蓮代天府」,並邀請了主任委員黃冠欽先生及今年(甲辰年)爐主許育昇先生向觀眾朋友說明建廟的歷史背景及如何聚攏信眾,凝聚民間力量,進而創造美好的宗教信仰理念,連結如下:
《華山論見第20集》五府神威「震」,八方財護聖
https://youtu.be/NjsgO_7Ejdo?si=zmbo4w0KaYj-p76J
除此之外,節目內容另外論述一個值得深思的重點,花蓮在歷經0403強震後,造成多數建築毀損,代天府也是嚴重受創的標的之一,依現行《災害防救法》及相關規定,政府的補貼主要針對受災民眾、住宅復原以及地方重建計畫為主,宗教場所修繕款項無法獲得任何支援,僅可能提供簡單的協助,例如技術評估與重建規劃,實際的修繕作業仍需仰賴信徒捐款或自行籌措經費進行。
主持人張逸華先生現任台灣道教總會副秘書長,亦是中華易經哲學學會榮譽理事長,曾任縣(市)政府政務官,以服務宗教團體與黨政經歷的專業經驗,特別做出評論,台灣地震後的補貼政策大致適用於民生需求,但在震後的救援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宗教團體處所傷損卻被忽略,對於宗教場所的修復,目前並無實質政策的資源可供運用調度,政府亦多半扮演輔助或規範角色,是否有修法的可能,需要相關單位集思廣益,考量公平性與公共利益,才能讓宗教信仰與社會資源取得和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