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聖彼得堡地鐵不僅僅是一個交通系統,更是一部埋藏在地底的歷史巨作。這個地鐵系統展現了蘇聯時代技術、文化與意識形態的結合,完全就是一座兼具冷戰背景與藝術氣息的地下宮殿。
1955年11月15日,聖彼得堡地鐵的第一條線——基洛夫-維堡線(Kirovsko-Yyborgskaya Line )正式開通,那時的這個城市還叫「列寧格勒」。這條線路連接了市中心和北部的主要工業區,共包含8個車站。這些車站被設計成「人民的宮殿」,體現了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建築風格,每一處細節都散發著對工人階級的讚美與榮燿。
聖彼得堡地鐵是冷戰期間蘇聯的心血結晶。因為聖彼得堡地處濕地,為了避開鬆軟的泥士層,隧道只能挖得非常深,又因為建設地鐵的初衷之一是要兼顧核戰防禦功能,造就聖彼得堡地鐵成為全世界最深的地鐵。這些地鐵站深度平均有100公尺以上,如果一層樓算四公尺的話,地鐵站就是地下25層樓,像這種往下的手扶梯,長到看不到盡頭,差不多要坐個一分多鐘才會到底層。搭乘地鐵的電扶梯就像進入無盡的深淵,足夠讓你有時間完成一場哲學沉思,甚至可能想通人生的幾個難題。
隨著聖彼得堡城市規模的擴大,地鐵線路也逐步延伸,到1970年代,地鐵已經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系統。然而,關於地鐵的傳說也在這一時期興起。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蘇聯政府建造了「地鐵第二系統」,據說這是一個秘密的軍事地鐵網絡,專供高層領導和軍事用途使用,並與克里姆林宮等關鍵地點相連。
聖彼得堡的地鐵分好幾個顏色,比東京地鐵複雜多了,同一個block 若有不同顏色的線交錯,站名也會不一樣,常看到遊客靠在柱子上,拼命抓頭,研究到底要怎麼坐(好,其實就是我)。許多車站以古典主義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風格拼裝,充滿了大理石柱、黃金吊燈和馬賽克壁畫。最著名的車站之一「Avtovo」(阿夫托沃站)以其大理石柱和玻璃馬賽克而聞名,是地鐵中的藝術極品,在當時是象徵著蘇聯的光輝。這些裝飾並非純粹為了美觀,而是為了傳達蘇聯的政治理念。「Narwskaya」(納爾夫斯卡亞站)以壁畫和雕塑描繪工人、農民和士兵,展現了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的核心角色。這種設計既是對歷史的紀念,也是對未來的願景。
第一次到聖彼得堡坐地鐵,應該會被他們列車車門嚇到。不管在台灣或日本,車門快關的時候通常會通逼好幾聲,也會有站務人員幫忙指揮旅客進入車廂,遇到行動不方便的人也會幫忙;但是,這裡的地鐵完全感受不到溫情,進入車厢的時候自己要手腳俐落,因為這個差不多20公分厚的車門會毫無預警的關上。這種百年歷史的地鐵,用料都超實在,無論是鋼鐵或石材應該都是當時最好的,感覺再用個兩百年也不會壞,如果被這種機器夾到,應該整個扁掉吧!
列車行使的速度超快,聲音也超大,旅客彼此交談的聲音幾乎聽不到,空氣中瀰漫著一鼓濃濃的機油味。
我好喜歡這個味道,深深吸了好幾口。這個聲音跟氣味讓我回憶起紐約的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