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實在有點失望,畢竟我還特意買了紙本書拜讀,結果結局還是被我猜到了一二,沒了意外感,實在很難盡興。
想不到看完繁城之下,絕了的大結局,這才管叫「出乎意料之外」嘛。此劇不論拍攝手法或質感、劇中每位戲精般的演技了得。雖然拿這二者比較,實屬不公平。但畢竟我的主場,我說了算,哈~
《繁城之下》是一部古裝探案劇,以敘事方式切入主題開始探討,帶來了一場關於道德、正義與人性的深度思考。
這部僅有12集的劇集,不走快節奏的路線,而是回歸故事本質,細膩描繪古今中外「市井小民無處伸冤」的永恆議題。
比如某橋段講述不識字的老人遭遇街頭惡霸敲詐的故事。表面上看似善意幫助,實則暗藏許多陷阱,這也凸顯出每個時代中「善」與「惡」的複雜交織,更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諸多矛盾。
然而,劇情也提醒我們,不論任何選擇都需要承擔相應的後果,沒有人能夠逃避責任。
我覺得這部戲,得慢熟。對我來說最精彩之處,竟藏在最後一集。
主要男角三更在劇末時,對於公道的感悟,他最終做出了選擇。但什麼才是真正的公道?根據每個人所定義的意圖,所謂人世間正義標準?是非善惡的界限?往往並非黑白分明的。哪能說得準?這可真是不勝唏噓啊。
陸直說「我就是命不好,所以想要改改命!」,這句話反映出小人物身處困境中時,想要掌控命運,追求希望的心。意味著人對於命運失望時,所衍生出來的渴望。
話又說回來,哪個年代沒有命不好的人?悲慘命運何其多?但陸直選擇了與命運搏鬥這條路,為了達到目的,這年輕人不講武德,甚至放棄身為人的基本良知。
然而,陸直的玩伴小寶子則與他形成強烈反差,小寶子雖然在青樓這樣複雜的環境長大,每天看著人情冷暖,經歷了許多世態炎涼,他卻依然保持著一顆純真善良的心。
劇中,小寶子與陸直有一段對話。起由是小寶子偷紅玉點心被扎針處罰,而學識淵博的陸直就給了他建議「要偷就要偷脾氣好的人,這樣即使一不小心被發現,也能逃過一劫。」
但小寶子卻感到疑惑的反問他「人家性情好還要被偷,這世道豈不是反了嗎?」而小寶子的善,就像一面鏡子,反照出了陸直的惡。
但我想,或許如此自命不凡、選擇與命運對抗的陸直,正是這個小靈魂來到地球,想要體驗的經歷吧?
陸直和小寶這兩個角色的對比,也正體現[小靈魂]與[友愛靈魂]在靈魂那端所做出約定。真是非常有意思~
我覺得《繁城之下》這部劇就像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當面對道德的抉擇時,堅守內在的準則有多麼重要。正如孔子所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真正的勇氣,不僅是面對外在威脅,更是要能夠在利益誘惑面前,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這部劇的價值在於它引發的深層思考:當面對私利與良知產生衝突時,是否有勇氣選擇正確的道路?在現今社會中,我們是否常常因為各種利益考量而在道德標準上做出妥協?這些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
通過《繁城之下》,我看到一個關於道德抉擇、正義追求的故事,但它提醒了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堅守內心的道德準則和勇於承擔責任的重要性。這部劇不僅是精彩的視覺享受,更是一堂生動的人生課程。
面對命運做出不同選擇
如果以靈魂層面看來,這的確是小靈魂們共同的約定。
若以人性道德面來看,如此慘絕人寰、大逆不道之事,簡直匪夷所思!
暫且不論哪一個層面,最終還不是得 自己善後
嗎?我覺得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並非此生結束,就永遠不需要負責任了,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誤會。我們經常在系統排列場上,活生生見到那百千年,依舊不願意放過彼此的執念,這時老師會問:「各位靈魂們,這麼久了,還要繼續下去嗎?」
說也奇妙,當靈魂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該面對的面對,該道歉的道歉,千年糾葛竟就這樣化開了。在那個當下,很難不被這些慈悲的靈魂們所感動,總是如此有愛和友善啊,的確非常符合小靈魂的設定呀。其實日常生活當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正如薛舉人和魏知縣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意思是指「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是啊,不論是祈求或怪罪老天爺,都於事無補啊。
只能說,冤有頭債有主,該道歉的,該還的,該請求寬恕的,該怎樣就怎樣,是任誰也逃不掉的。這輩子和解不來沒關係,接下來幾輩子都要追著你討啊!所以千萬不要心懷僥倖,因為根本沒有僥倖這回事,得面對的、得扛下的,終究還是得自己來才行啊!
.
.
.
當我們思考並付諸行動後,是否曾恍然發現「我可能錯了」?
當事實與想像不符時,這樣的落差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