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視角:第一人稱
欸,不是。我說這印刷是怎麼回事,很多頁都深淺不一,還以為自己買到盜版書……
這應該不是出版社該犯的錯誤吧?讀者花錢就是買個「品質」與「娛樂」--關於娛樂,我們等會兒再來說。
印刷真的很影響閱讀體驗,感覺跟割了荷包君卻買到劣質品一樣,令人非常不舒服。請出版社再接再厲。
再來談談娛樂方面,其實從開頭一直到中後段都還可以(雖然中間有繁瑣的調查報紙過程,覺得看得有點疲乏之外),會讓人想一直閱讀下去,跟著主角找到真相。
但可能是在下才疏學淺,結局我真的大冒問號,一整個看不懂。
《閣樓裡的骷髏》就是我最害怕的寫作模式--讓上帝視角的讀者一點掌控度都沒有,對接下來的發展毫無頭緒,作者決定把爆點揣在兜裡直到最後,然後當你以為最後會是「龍蝦大拼盤」,作者卻端出「涼拌小黃瓜」……
書裡遍地灑伏筆與故佈疑陣,但大部分都是「假警報」……
小說跟所有影音娛樂很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就我而言,其實非常害怕遇到看完整部小說,卻感覺缺乏主體的作品。(因為浪費時間,看完一部小說少說也要花上大半天)
而通常用這種手法書寫的小說,大部分有這樣的情況--雷聲大,雨點小。
如果作者一心只專注於創造懸疑感,吝於讓讀者透過主角與配角的互動去猜測真相,最後的結局大多是罵聲一片。(讀者經驗談)
整體而言:不推薦。但如果是喜歡平和淡然,沒有出現血腥暴力場面的懸疑小說讀者,也許可以嘗試。
劇透區!未觀賞者快逃~~
(友善緩衝第一行)
(友善緩衝第二行)
(友善緩衝第三行)
就前面所提,這部作品在前期到中後期一直都是懸疑感拉滿,遍地伏筆。但神奇的是,最後那些伏筆都會友人「登門」拜訪解釋來龍去脈……
然後主角凱莉找了整本書的「媽媽」,最後也是採用主動「登門」解釋來龍去脈= =
一句「妳遲早會找到真相」,然後母親決定立刻現身?拜託!那請妳在老公詹姆士死亡後,就立刻現身啊!打個電話也好啊!靠夭!
當下心裡著OS:媽的,那我前面都在看三小?!我花了一整天欸!給我這種東西?
然後母親離開的部分更令人無言,凱莉與已故的父親始終堅信母親不會離開凱莉,離開她的女兒。而事實是,這只是作者要困住讀者思考的陷阱,因為人心永遠難測,更何況每個兒女都不會「完全」瞭解他們的父母。有時父母之間發生過的事,會超乎你的想像。
對,凱莉她媽就是自願走的,好換得家財萬貫的老爸(凱莉外公,現在都一律叫祖父了),出資養育自己的女兒。因為老公詹姆士能賺得錢雖不少,但仍跟門名望族的艾比家有天壤之別。艾比考慮到女兒往後的資源,出此下策。
這裡很矛盾…為何艾比懇求詹姆士帶著凱莉去見岳父母時,詹姆士因為自尊與固執say No,兩人吵到差點離婚,艾比還因為太痛苦跟瑞德外遇,搞得滿城風雨。卻在艾比失蹤後,詹姆士「願意」接受來自岳父的「資助」,幫助他養育凱莉?
詹姆士與艾比又不是雙薪夫妻,艾比是全職媽媽,沒事搞點勞心勞力又不會賺錢的慈善,所以少了艾比應當對家庭的收入沒有影響才對。
詹姆士不接受金援才比較合理吧?如果都是為了女兒的未來著想,回去見岳父母與接受岳父資助,都是同樣的概念。後者還比較低人一等欸!
如果艾比消失後,詹姆士開始收到一直跟他勢不兩立的岳父的資助,他不是應該立刻聯想到其中的交易嗎?(艾比離開詹姆士,外公出錢養孫女)就算不是立刻,那也有30年時間可以思考啊?都沒覺得哪裡怪怪的?
更別提,艾比是在凱莉6歲時候離開的,然後凱莉從完全沒有記憶,到只記得起來一點點?!凱莉,我覺得你要去看腦神經科,照個超音波還是核磁共振什麼的。5、6歲就是一個孩童開始記事的年紀啊!我5歲被巷口的野狗屁股咬了兩個洞,記憶猶新欸!我奶奶喊我吃飯、叫我起床、生病煮魚粥給我喝,也都歷歷在目。更別提6歲……我的媽啊,7歲就上一年級了欸!妳要告訴我妳再一年就上小學了,然後對全職照顧妳的媽媽沒什麼記憶?!對跟你們家互動頻繁的鄰居也沒印象?WTF……
……我已經無力吐嘲了,還有最後凱莉想起的「災星簡」的海報……對不起,我真的看不懂……
有看懂最後「災星簡」那部分的讀者,歡迎下面留言,謝謝。
總而言之,看完《閣樓上的骷髏》,我只有滿滿的怨念。還是在我發高燒請假在家,一邊畏寒,忍受關節酸痛,一口氣K完的,我覺得身體更虛弱了……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我要去躺了…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