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0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掃地蛙隨筆20250201》中天4128TWO、合一4743TWO~生技股熱潮的天之驕子,是蒙塵珍珠還是魚目混珠

20250201 18:00 全文完


台灣是多元社會,人人追求的目標與境界不同,才剛剛準備過完金龍年,再說金蛇不免「龍蛇雜處」,所以預祝諸位有個繽紛多彩、錦繡燦爛的錦蛇年。

這是《盜井筆記》版友付費捐贈的文章(精華版),針對個股解答疑惑,所以既不是介紹、更不是推薦,而是單純分享,諸位若有感買進賣出,請責任自負,故事發生如下:

至一月第四週(至1/24)更新進度報告~春來江水綠如藍、春風又綠江南岸~祝諸位錦蛇年新年快樂,股市日出江花紅勝火



阿桑(1975年2月28日—2009年4月6日),你很容易迷戀她沙啞滄桑的嗓音,34年短暫人生讓記得的人不多,但凡記得的卻都印象深刻~華研旗下歌手,2003年演唱偶像劇《薔薇之戀》片尾曲〈葉子〉,滄桑的磁性嗓音吸引觀眾,於年底發行首張專輯〈受了點傷〉,並邀請《薔薇之戀》男主角鄭元暢和任家萱合拍〈葉子〉MV,2004年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

搭時光機回到2004年,〈葉子〉入圍金曲獎最佳詞曲,得到最佳作曲獎,《受了點傷》阿桑入圍最佳新人,敗給給了那個人,只能說時運不濟、雖敗猶榮~那個人是《樂行者》林俊傑……

那年的驚嚇還不止這個,最佳專輯周杰倫《葉惠美》,最佳男歌手伍思凱《愛的鋼琴手》,手下敗將是陶喆、王力宏、陳奕迅、周杰倫,最佳女歌手王菲《將愛》,陪榜的是蔡依林、戴佩妮、梁靜茹、蔡健雅,28歲才算「出道」的阿桑,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再明亮的珍珠也會暗淡。



葉子 是不會飛翔的翅膀 翅膀 是落在天上的葉子 天堂 原來應該不是妄想 只是我早已經遺忘 當初怎麼開始飛翔

孤單 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 是一群人的孤單 愛情 原來的開始是陪伴 但我也漸漸地遺忘 當時是怎樣有人陪伴

我一個人吃飯 旅行 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 寫信 自己對話談心 只是心又飄到了哪裡 就連自己看也看不清 我想我不僅僅是失去你

我一個人吃飯 旅行 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 寫信 自己對話談心 只是心又飄到了哪裡 就連自己看也看不清 我想我不僅僅是失去你


合約結束後,阿桑選擇了離開華研,跟著經紀人前往大陸發展,由於〈葉子〉在當地「K房」傳唱度頗高,有特定的商演機會,但不是沿海,而是內地的二線都市,也都是些規模有限場合,因為常常出現在四川成都,效應是咱親戚人人會唱〈葉子〉,呃,你問唱的怎樣?~頂好,過年嘛,說好話、做好事總是必須。

還有人等著阿桑回去開演唱會……她在互聯網連消息都很少。

這幾年田馥甄的舞台不斷被限縮了,由於政治表態的不夠清楚,對岸的演唱會及演出,一直受到抵制與檢舉,或許很多人覺得,連《中國話》都唱了,還有什麼表態不清楚的嗎?~呃,《中國話》,那不也分台灣腔與北京腔,你不覺得Ella北京腔越唱越好嗎?

「小粉紅」不就是種萌寵嗎?你表態不清楚,就是跟祖國人民過不去。

網路開始流傳Hebe的單飛成功是偷來的,或者說是戴著前人血鑽石,至少咱四川親戚或多或少覺得,她偷了阿桑的美麗人生……

誤會了,Hebe專輯中沒有收錄過〈葉子〉,也沒有拍攝過MV,現場演唱收錄在2010年底《To Hebe Live音樂會》,當時阿桑已經過世,小粉紅無非奉命抹黑,由於詞曲版權屬於華研,以唱片公司的立場,也需要歌手延續詞曲商業壽命。

最重要,Hebe若是原唱,一定會輸給阿桑嗎?

在流行歌曲的商業世界裡,誰是第一重要也不重要,但誰能讓一種刺激或感動,能夠延續久遠才是真正成功,〈葉子〉這首歌很幸運,因為兩個出色歌手,讓歌曲紅了二十年……

本蛙知道你想問什麼?那選錯商業模式呢!?



生技股的本夢比與本益比,是典型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

中天與合一不是珍珠蒙塵,而是明珠暗投,問題相對複雜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唐朝詩人張籍的《節婦吟》,有著複雜交錯的詩體,和最單純真摯的情感,總讓咱想起諾貝爾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之一)。

曾在一篇短文中讀到,世界上有兩種可以稱之為浪漫的情感,一種叫相濡以沫,一種叫相忘於江湖。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和至愛相濡以沫,和次愛相忘於江湖。

咱希望中天和合一的領導階層,能夠看到這篇評論,錯過了最佳決斷時機難免遺憾,卻不能在該相忘於江湖時,繾綣於相濡以沫。

「愛是盲目的,而戀人無法看見自己的荒唐」~生技股就是如此,所以演出荒唐行情後,愛戀者不願清醒~愛情最典型的荒唐,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只剩不肯逃走的傻子,和不願面對現實的騙子~呃,跟生技股談戀愛也是,咱沒那麼大學問,那句話是莎士比亞說的。

中天是集團控股母公司,問題出在整體運作策略,說穿了就是報社記者,能不能改頭換面成生技產業老闆。而合一的問題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擁有一個好的外用新藥產品,集團卻沒有辦法將其「價值變現」,搞不清楚白色巨塔規則,徒然在資本市場迷路。



中天集團的組織結構先天不良,合一是股價的樞紐,集團經營的重心卻全在大外宣


由於採權益法認列加交叉持股,簽約又一定集團共同分享,把一個簡單問題複雜化,都忘了讀讀「三國演義」,那樣至少知道火燒赤壁連環船,加上火燒連營七百里,嗚嗚嗚,會有什麼後果。以生技公司而言,最忌諱股本龐大,中天股本59億,合一股本45億,鑽石生技則為85億,長期增資結果籌碼虛胖,偏偏獲利遲遲無法兌現,即使獲利也會過度稀釋,股票罩門又在持股比例最低合一身上。

只有合一開始穩定獲利,整個集團股價死結才能打開,其他都是杯水車薪式無濟於事,因為市場被騙久了,沒有支持本夢比的笨蛋了。

各位經常聽到經營管理,其實經營是經營,管理是管理,經營著重於產品與服務的內涵,而管理的重點則在於組織的結構與運作,本蛙不瞞諸位位說,對於路孔明董事長的評價,就是既不懂經營又不懂管理,才會把一手好牌,打到家徒四壁

記者出身更要避開記者的思維,中天集團最不缺的就是宣傳,他很聰明的培養了「職業寫手」,澄清了許多外界疑慮的問題,也讓公司治理獲得罕見的高分,還記得咱常說的嗎?誠信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更何況是選擇性的誠信。

難道合一不想獲利嗎?~不是你想獲利就能獲利,一定要有足以獲利的經營模式,合一兩個世代的經營階層,都還困在敝帚自珍的觀念裡,產品賣不出去,多會研發及宣傳都沒用,為什麼賣不出去,是因為一群白癡不會賣產品,也不肯乾脆讓公司被併購,禿鷹當然在旁邊打瞌睡,等待關鍵時刻肢解最大利益。



中天集團的營業費用結構中,推銷費用就佔了將近50%,但對應整個集團本質,卻應該是家新藥研發公司,你就知道資源錯置的多嚴重。每天非凡財經頻道的跑馬燈廣告,不是中天的產品,就是懷特新藥的產品,打定的主意就是,在宣傳輔助性藥品同時,也幫公司的股價打廣告。

但廣告解決不了逐年的累積虧損,中天不僅本業虧損,業外更是虧損連連,很多還是來自財務操作,例如鑽石生技接手中天的合一持股,合一如果繼續虧損,由權益法改為按市價認列,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

這個要解釋一下,若鑽石生技定位為育成公司,就不應該接手合一股票,因那已是公開發行公司股份,子公司定位都不清楚,組織如何有效運作?


中天集團的股價關鍵樞紐在合一,合一卻在戰略上連連犯錯

合一的產品與技術無法有效變現,終極的原因不在產品與技術本身,而是集團策略失誤


身為科技股科班出身,你真要聽聽本蛙說的實話,在台灣資本市場中,投資生技股失利是必然,成功絕對只是偶然,而且注定是「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不了手」。

這些昔年天之驕子,根本就是謊言製造的泡沫,投資人早被騙到怕,以前是「解盲失敗」股價暴跌,現在「解盲成功」也一樣下場,即使得到當地藥證,以前是連續噴出搶進,現在則是當成利多出盡。

提醒一下現在的AI的周邊概念股,特別是矽光子及機器人概念股,遲早重蹈生技股地獄。

看看下方圖解!從2019~2022,三年期間全球傷口照料產業,就可以成長29%,這種鬼扯你也信,那表示年複合成長率9%,每年平白多一成需要傷口照料者?

1.09×1.09×1.09 = 129.5029%

為什麼生技股炒不動? Show me the money!~預測與謊言已經餵不飽飢渴市場。所以咱從不分析生技公司技術能力,那個不是有主管單位認定嗎?投資人只管它是否能技術或產品變現。

新藥為主要營業項目或是題材的公司,請你不要浪費時間分析營運數字~中天是控股母公司,或許還有點分析意義,去分析合一純粹浪費時間,即使有一次性里程碑,或是單次銷售合約入帳,都改變不了股價趨勢,而且這種落後指標,反而是大股東出貨最佳內線依據,要用併購的角度,看看公司在市場上價值為何?~假設有國際藥廠出價併購,那個價位區間合理,免得純粹淪為跟自己抬槓。

所謂合一的錯誤,就是中天集團錯估自己,對自己充滿幻想,以為自己的產品有市場性,想憑一己之力,打通銷售的最後一哩路


猴子是爬到高處才讓人發現屁股紅的,難怪爬越高害人摔越重


中天集團的錯,錯在讓一個沒有視野及實力的記者,擔任公司決策及經營者,該相濡以沬時,覺得對方身家不匹配,錯誤已經造成,又沒有勇氣相忘於江湖,集團所以股價不振,在於重壓華潤雙鶴中國經銷權,認為中國國營事業有助取得「醫保」,結果一翻兩瞪眼,目前兩頭落空,咱曾經建議兩個選擇:

  1. 最好換股美時這樣的績優股,至少他可以用業績評定價值,等待解套時機。
  2. 其次握股合一等待今年度中國醫保審議,通過的話再觀察後續業績表現。

不知道你做什麼選擇?選擇換股美時的,應該都沒有繼續損失,買定離手莫相怨~但可以先告訴你,合一產品是否有市場價值,母公司中天的錯誤又發生在哪裡,簡單說法就是「白色巨塔」效應:醫療組織是盈利組織,卻披上道德的白色長袍,讓你做出錯誤的評價與決策。

天真!最後一哩路,全部掌握在既得利益者手中,公司卻把心力用在宣傳藥效。



合一的產品好不好不重要,他媽的宣傳有啥屁用,賣不賣的出去才是重點



之前【切格拉底】寫過《發明疾病的人》書評,這本書爭議頗大,便是裡面不斷重申「陰謀論」~醫療產業由三大利益分配者挾持並操控,他們分別是醫療機構、醫療人員、醫療保險~除非這個「新藥」對三者利益重新平衡,否則為何要取代原本有療效的藥品,醫療產業的存在,在於增進人類最大福祉,如果真是如此,醫生應該每個都兩袖清風,醫院都是家徒四壁。

當初會建議買合一,當然確信公司產品的療效與潛力,公司不願意賤賣可以理解,但想要撇開他人吃獨食,真的要掂掂自己斤兩,現在的結果就是被踹了,咱是真的沒料到,會有蠢到這樣的經營者,三階段臨床試驗就該布局分潤,用最快速度入市鋪貨,再利用療效取得口碑,取得更好的談判條件,在併購圈這兩年,深深知道資本市場給人機會,但有實力者創局,沒實力者順勢,沒看過這種白目的,硬讓自己三振出局

和華潤雙鶴合約就不該這樣簽,取得醫保才開始生效,現在銷售權已在對方手裡,已經可以愛賣不賣,要對方再幫忙,你是不是還得讓出更多利益,你怎麼知道它不是故意破局,逼你不斷讓利的?

另外的問題在於,中國醫療市場如此龐大,現在把ON101搞成「降龍十八缺三掌」,將來其他歐美藥廠如何跟你合作,是不是缺了三掌,加上打你對折,不懂就學啊!莫非小時不讀書,長大當某某,某某再當CEO,真的不懂就謙虛一點,找國際高級併購顧問。



咱讀過合一的療效文件,目前看來的確優於同業,問題是只有療效的差別,那麼就要回到CP值大戰~現在合一的一條專利藥膏賣10000元,原先降為學名藥膏者,自願降價只賣2000元,而且1000元「白色巨塔化」,請問公司要跟誰哭訴,合一的困境就在這裡,被國際大廠經銷及併購,他們就會自動喬出最大利益,自動讓銷售利益極大化,合一比例分得少,但總數一定更多~呃,你想認識『喬王』了,他們都是外國人,不姓王,也不姓柯。




至少合一跌到出現併購價值,會有聰明人進場抄底,但這就是技術面問題了



後面的完整圖解及說明,就留給《蛙蛙大解密》本文的貢獻者,感謝他願意與諸位分享

即將過年嘛,總是吃比瘦更有福,呃,施比受更有福……大年初五一起寄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井底之蛙俱樂部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