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月1日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徵25%關稅,對中國商品則加徵10%關稅。此政策推出引發了市場的劇烈反應,美股普遍下跌,美元走強及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也可能會影響聯邦儲備系統/聯準會利率決策,因為對通膨的預期上升避免過早降息。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總統川普2月1日將對加拿大、墨西哥輸美商品徵25%關稅,對中國商品徵10%關稅,即刻生效(See:2025/02/01,中央社,川普將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徵關稅 白宮宣布2/1起生效)。此政策宣布後,美國股市收低,主要指數走弱,道瓊暴跌逾330點(See:2025/02/01,鉅亨網,〈美股盤後〉白宮稱關稅將於周六生效 道瓊收低300點)。
墨西哥政府則提出警告,如果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徵收墨西哥商品25%關稅,美國數百萬家庭和消費者,反而將會因價格上漲而損失205億美金(約新台幣6500億元)(See:2025/02/01,中央社,墨西哥警告川普若開徵關稅 美國家庭將損失6500億元)。
美國宣布2月1日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銷美貨品課徵關稅後,川普表示最快2月中還會對晶片、製藥、鋼、鋁、銅及石油天然氣加徵關稅,為第二任內的貿易戰闢新戰線。
(See:2025/02/01,中央社,川普關稅戰擬擴大打擊 晶片製藥鋼鋁油氣全入列)
受川普開始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徵收嚴厲關稅消息影響,標普500大盤指數下跌0.50%,收在6040.53點,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暴跌337.47點,0.75%。那斯達克指數週五收盤時週跌幅達1.6%。標普500指數和藍籌股道瓊斯指數本週則分別下跌1%和上漲0.3%。輝達股價本周累計下跌約16%。
(See:2025/02/01,自由時報,從晶片到鋼鋁等關稅戰2月起點燃 道瓊暴跌逾330點)
川普打算對半導體課徵全面關稅,美國專家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指出,對台灣晶片徵100%關稅,不會使台灣半導體業者遷往美國,反而會讓美國產業因成本高外移。此外,川普不需要出動關稅,美國已是最具吸引力的半導體製造地之一。
(See:2025/02/01,中央社,川普欲對台積電徵關稅 美專家:反加速美科技業外移)
《CNBC》報導,據其前往廣東省了解中企的應對方法,有些業者希望把成本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還有的打算將生產線轉到他國,也有老闆坦言最壞的情況就是不再出口到美國。廣州淨水器製造商特鍶源的老闆鄭宇,規劃將生產線轉移到杜拜,生產成本比在中國多出30%,他持續和美國合作夥伴協商,希望對方能夠承擔至少一半的一般關稅。
(See:2025/02/01,自由時報,中企應對川普關稅方式曝光! 出逃中國、轉嫁成本或不賣了)
如前所述,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核心思維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基本上,"川普主義(Trumpism)"提倡貿易保護主義、外交孤立主義、移民限制主義及反對福利改革(See:川普主義-維基百科)。這也是雷根與川普愛喊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核心理念。美國利益優先,當然就會是"反對全球化、外交孤立、限制移民",當然就要"關稅戰",就要"貿易戰"。
川普重返白宮,其政策措施應屬一貫,具有可預測性,主要即:共和黨財政紀律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這些政策措施,將會同時帶來挑戰與機遇,可稱之為「川普經濟學」。這些對全球經濟的重大的挑戰則是關稅貿易戰及供應鏈重組,畢竟,其強硬的關稅貿易政策,不僅會影響各國經濟,也將會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均需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貿易經濟及地緣政治挑戰。理論上,貿易保護主義等政策措施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和減緩經濟成長。不過,同時也很可能攻克對手的某些弱點,收割某些成果。
一些經濟學家和策略師認為,他所提出的大幅加徵關稅可能只是談判的工具。
(See:2025/01/23,鉅亨網,策略師:川普的關稅計畫可能是爭取談判籌碼的策略)
川普長期非正式經濟顧問拉弗(Arthur Laffer)也表示,川普威脅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祭出25%關稅,這是一種談判策略。
(See:2025/01/23,中央廣播電台,供給面經濟學教父:川普威脅祭關稅是談判策略)
因此,在哥倫比亞同意接收遭美國遣返的哥國移民後,美國表示,不再對該國祭出制裁和關稅。
(See:2025/01/27,中央社,哥倫比亞同意美軍機遣返移民 川普暫緩關稅制裁)
其實,川普未必會將其關稅、移民等政策措施,完全落實到底,只是要逼迫對手讓步,美國能取得利益,其政策措施即可立馬停手,就彷彿自始至終從未發生過一般,但美國已經取得利益。哥倫比亞接收美國遣返移民,正是適例。
要言之,川普的關稅、移民等各項政策措施,某程度只是種談判策略,其目的只在逼迫對手讓步。只需要逼迫對手讓步,美國能夠取得利益即可。根本就不需要將其政策措施貫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