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常常會問老師諸如此類的問題:
如何知道現在的調整是正確的?
怎麼知道調整後,市場變化不會跟我想的不一樣?
是不是應該要做空/做多?
有沒有好的指標幫助調整?
起手式下了,策略一直在跑,一段時間後股價位置改變了,框架變形了,該怎麼辦!該如何調整,這是同學們最愛問也最常問的問題。
幸好最近已經比較少有同學質疑,策略的『調整』只是將虧損背負延後結算,只要是從講座初期上課到現在的同學,多少應該能接受策略調整也是策略一部分的觀點,而策略調整需要的資金與成本需求,早已在策略中定義清楚,不會再有那種錢從哪裡來的疑問。
在真正進入到調整手法後,有些東西無可避免就一定要提到,這些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這些:
雖然『終極降落傘』把重點放在『策略彈性與保護力』上,容錯率高的模組與框架設計,讓策略從起手式到調整都不需特別依賴趨勢與指標,但這並非說指標無用,相反的善用指標或趨勢訊號能給同學更多的操作信心,畢竟調整本身也是一種交易。
現在回過頭來解答以上同學們的問題,老師可以非常嚴肅的告訴同學,以上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老師想告訴同學的是,無論是趨勢、指標甚至交易的立場,都只是方便交易的手段,最重要的指引還是策略既有的原則。
『終極降落傘』的起手式隨時能啟動,無須在意股價與市場狀態是策略的最大優勢,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錯過投資機會,不過市場狀態變化無端,後續的策略調整本身仍需依託著市場變化,這讓『交易觀點』或是『交易立場』等等問題不斷困擾著同學。
然而老師可以非常有信心的告訴同學,完全不必在意多空觀點,因為調整大多依賴選擇權交易,而選擇權交易本身並沒有絕對的立場與觀點。
在解釋之前讓老師先繞出去一下,講一個市場的特性。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這句話:
市場在不同時刻,所顯示出的樣貌絕對不相同
這是個每個人都知道,但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的事,因為絕大多數的交易者總是嘗試在當前市場狀態中,尋找與歷史符合的規律。
要達到『完全相同的市場』的必要條件之一,必須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在場,並做出一模一樣的決定!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性,讓市場上的每個事件都是獨立的結果,有些人從結果論去看這個觀點並將其簡化,有時乾脆就說成...【市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不但當前的市場狀態具有獨立性,未來變化的結果也是,而該如何決定『看法』並使用出正確的手法,這就成為讓人困擾的地方,也讓策略調整變得困難。
現在讓老師調整所需要的『交易』加進來...
由於每一刻都是無限的可能,只是其中有些事情跟過去發生的很像,但下一個變化絕對會有差別,對於交易者來說,只有『當下』才能決定採取的行動,而『對錯』就成為宿命或是結果論了。
那有沒有辦法讓交易有更多彈性,可以在行動後還能反悔?
哈,做過的事情就要認,認錯可以,但反悔當然是不可能,但幸好,我們使用『選擇權』當作交易的工具,而交易選擇權有時與可以與立場區別對待,這就是一種彈性。
交易的行為肯定先受到當前市場行為影響!例如股價大跌,才有人想要『抄底』,立場是【看多】,但也可能有人持『持續下跌』的看法,立場偏【看空】。
這裡很多人沒想清楚的是,『看跌』與『抄底』這兩種交易心態乍看有些不對盤,但都可能引發的交易者相似的『看多』操作行為。
要證明這點不難,我們只要先觀點是『看多』,那麼接下來同學們會想怎麼操作?
有人會直接買正股,而選擇權交易則會買 Call 或 賣 Put。
無論是以上哪種交易方式,從結果來看都是對未來股價看漲,也就是看多。但差別在於『買正股』認定底部已到或就在眼前,想從右側入場;而『期權交易』心態卻偏向股價仍會在短時間內走空,所以冀望透過衍生品交易來降低資金風險,觀點上卻形似左側交易,只是交易時機與右側相同。
一般來說股票期貨等的操作較為直覺,而選擇權交易本身看似有方向性,但事實上,選擇權的操作因為有到期日與行權行為,觀點更為複雜些,無法直覺地用左右側交易來歸類,而且依策略的特性不同,相同的起手式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這裡老師特別點出股票期貨交易與衍生品交易的差別,藉此解答關於到底該看多還是看空等交易觀點的疑惑,希望同學們在調整時可以完全信賴策略給予的指引,沒有疑惑有自信的交易。
再來聊一下指標...
同學們可知道,無論號稱多精準的指標或訊號,其正確率在每個市場狀態都是50%。
不過有趣的是,相同的指標讓不同的人操作,有人的成功率可以達到 100%,賺的盆滿缽滿,有些人的勝率卻不到一成,虧的一塌糊塗。
差別在哪?
若老師說只是運氣而已,同學們肯定不服氣。
但老師告訴同學們,就算隨時替換成最差的訊號或指標,那些交易成功率高的人,依然能達到很高的成功率!而沒有跟老師好好學過策略,又總是不信邪的,永遠都在虧錢!
既然使用的既不熟悉也不準,然而成功的依然成功,失敗的依然還是怪指標,那硬要扯技術與準確度就太不靠譜了吧!
沒有人知道未來,但從現在看回去,似乎有什麼變化都能有個很好的解釋,從這個觀點去引申,就會發現幾乎任何時刻都有些指標能提供相當可靠的指引,這似乎在告訴我們指標並非不可靠,只是外在變數太多,何時用何種指標就變成一種挑戰。
然而就跟很多人以為投資就能財富自由的謬論一樣,若同學們以為學習指標就能幫助交易,那就掉入了一個『偏離主題』的陷阱。
同學們其實都知道,交易成功的機率要能夠被求證,唯有不斷的使用相同的原則操作才有辦法得出,光是驗證它就要耗費無數年月,實在完全沒有必要去花費過多的精力去研究最多僅有 50% 正確率的指標,隨便拿著一個會用就好!
所以理論啥的就不細說了,老師只從交易本質告訴同學,畢竟『交易』僅是一個發生在當下的行為,所以我們也只需要一個統計原則能幫助解讀當前市場狀態,創造交易成功機會,這才是我們應該專注的主題。
以下老師幫同學們將這些觀點統整起來:
相信指標,更要專注在策略。
正確的交易心理,也是最優秀的策略調整心態,而策略的指引就是最好的指標,這也是老師給同學們最好的建議。
與同學們講完了交易心態與策略調整交集,老師再加一條 -- 【努力】!
不努力當然還是有機會成功,但不努力就能成功的機率太低,能做到的那個人多半不是你。
交易成功跟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也是作為『有驚無險流』的大師總是告訴同學們,即使是鎮派之寶『終極降落傘』,操作的過程也是需要努力維護,直至達到不敗之境。
努力與耐力也是分不開的,持之以恆的規劃下一步交易,是每週的固定作業。
只要每週花個十分鐘策畫調整方案,等到了『定期調整』的時間,或是『觸發某個條件』時,就可以高效的完成交易。一週十分鐘的努力是個什麼概念!一年才 52 週,整年下來不過花上 8.7 小時,差不多等於上班一天的時間,僅僅如此。
有了計劃,調整使用的交易時間大約也就 5 至 10 分鐘,完全不需要勞心費力的盯盤,也就是說一年只花不到 24 小時,就能增加投資價值 ,再想像一下,高效的計畫操作下多出來的時間,能讓你在股民人生之外創造出多少人生亮點?!
接下來課程將會結合觀念與操作手法,老師會儘量用多個實例幫助同學理解,為什麼『終極降落傘』經由不斷的調整,能夠讓策略達到不敗。
下節講座就讓我們從調整最基礎的調整手法聊起。
同學們學習完講座後覺得不錯,想支持我的股市投資與選擇權策略,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