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培·馬格諾號
龐培·馬格諾號(RN Pompeo Magn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皇家海軍的羅馬隊長級大型驅逐艦(巡洋艦),在義大利投降,船艦被納入德國海軍後在停戰期間被鑿沉。戰爭結束後,該船被打撈、重建、重新命名,並於1956年投入使用。
排水量:3,750噸(標準);5,420噸(滿載)
長:142.9米
寬:14.4米
吃水:4.9米
動力:110000匹
裝置:4 x 桑尼克羅夫特式燃油水管鍋爐;2 x 帕森斯式蒸汽渦輪機;2 x 推進器
航速:40節
航程:4350 海浬/18節
編制:418人
武器:4 x 雙聯裝135mm/45 安薩爾多/OTO 1938型;8 x 單裝37mm/54 布雷達 1939;4 x 雙聯裝20mm/65 布雷達 1935;2 x 四聯裝533mm魚雷發射器;2 x 深彈投射器;2 x 深彈軌道;114~136 x 水雷
碧藍航線 龐培·馬格諾
龐培·馬格諾號配有八門135毫米(5.3英寸)/45口徑火砲,但缺乏令人滿意的防空能力,因此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六門威力較小的美國5英寸(127毫米)/38口徑火砲,以增強防空射擊的基本能力。這些火砲配置在三個雙聯砲塔中,一個在前,兩個在後。在第二座雙聯裝前砲塔的位置,安裝了一門梅農反潛戰(ASW)迫擊砲。 防空武器也進行了重新配置,拆除了八門37毫米 (1.5英寸)/5 口徑火砲,並用四門40毫米 (1.6英寸) 博福斯火砲(四聯裝)和兩門雙聯裝火砲代替。這些火砲由美國Mark 37指揮儀和其頂部的Mark 25雷達控制。其他電子設備包括AN/SPS-6對空搜索雷達、SG-6B對地搜索雷達和SQS-11聲納。反潛戰配備四門側面反潛迫擊砲和兩條深水炸彈履帶。
碧藍航線 龐培·馬格諾 時裝
龐培·馬格諾號於1939年9月23日在安科納海軍聯合造船廠開工,1941年8月24日下水,1943年6月4日加入義大利皇家海軍服役,在亞得里亞海完成訓練後進駐塔蘭託港。但直到義大利投降前,龐培號也只盡力進行了7次戰鬥訓練和3次基地間航行,從未正式參加戰鬥。
隨著義大利政府向盟軍投降,大多數投降的義大利船隻在盟軍的命令下,於9月14日駛往亞歷山大港,但龐培·馬格諾號留在馬爾他並被編入第8巡洋艦分隊。1943年10月4日,離開英國基地回到塔蘭托,但此刻她為盟軍而戰。1944年2月1日,龐培·馬格諾號轉入第7巡洋艦分隊,在盟軍一側作戰直到戰爭結束。
改名後的聖喬治號驅逐艦
從海軍名單上除名後,她被標記為FV 1。1950年,她被選為重建的驅逐艦,並更名為聖喬治號。工程完成後,該船於1955年7月1日投入義大利海軍服役,舷號為D562。 從1963年到1965年,聖喬治號再次在拉斯佩齊亞兵工廠進行改裝,變成一艘供裡窩那海軍學院學生訓練的訓練船,之後一直執行這項任務,直到1980年解除武裝。
碧藍航線 龐培·馬格諾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