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AI 熱潮後的冷思考:當成長趨緩遇上高估值,市場將如何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資本支出、估值回歸與 DeepSeek 的衝擊,今年的投資邏輯正在改變中

前言

近年來AI 投資熱潮席捲市場,許多企業投入巨額資本支出,希望在這場技術變革中占據有利位置。隨著 AI 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過度投資」與「AI 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愈發激烈。從 2024 年中開始,市場開始關注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大廠是否會因過度資本支出而影響未來獲利,同時,也有投資者擔憂 AI 硬體的高估值可能會面臨修正。這些討論在近期 NVDA、AMD 等 AI 相關企業的股價波動中得到驗證,讓投資人開始重新評估 AI 產業的投資風險與機會。

雖然AI 的成長趨勢並未改變,但市場的投資邏輯正在轉變。近期 AWS 宣布整合 DeepSeek-R1,為企業提供更低成本、更靈活的 AI 部署方案,相比DeepSeek的事件而言,這將對 AI 產業的競爭格局帶來更實質性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價值股(VTV)與成長股(VUG)之間的差距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或將迎來一波均值回歸的修正。因此,2025 年的 AI 投資策略將不再只是關注 AI 硬體,而是需要更全面地評估 AI 軟體、運算優化以及市場資金輪動的方向,以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投資計畫。


重點摘要:

AI 產業與市場投資邏輯正在改變:

  1. AI 產業的發展趨勢未改變,市場開始關注 CSP 大廠的過度資本支出,擔憂未來獲利能否支撐投入成本。
  2. AI 是否存在泡沫?目前 Sell Side 分析多基於樂觀成長預期,未充分考慮總體經濟與景氣循環的影響。
  3. AI 硬體股價的走勢已經反應市場的疑慮:2024 年 8 月起,NVDA、AMD 等 AI 硬體股股價進入區間整理,並非 AI 需求減少,而是 市場開始擔憂 CSP 大廠投資回報與資本支出增速減緩。
  4. M7(七大科技股)本益比是否過高市場見仁見智,但成長性開始趨緩。
  5. DeepSeek-R1 與 AWS 的影響:AWS 整合 DeepSeek-R1,提供 更低成本、更靈活的 AI 服務,可能改變 AI 硬體需求與 CSP 大廠的投資決策。

投資策略:

  1. VUG 與 VTV 的差距創歷史新高,市場已經出現資金輪動,未來更關注均值回歸。
  2. AI 產業的發展焦點不再僅限於硬體,而是逐漸轉向 AI 軟體、運算優化(如 TWLO、SPOT),投資布局需更加多元化。

第一部分:當DeepSeek出來之前,市場對AI的質疑聲最多的地方在哪裡?


幾乎從上一季的財報開始,市場對『AI過度支出』的這種質疑聲就從來沒有斷過,之後有一些的噪音比如:Blackwell設計不順,可能造成出貨的延遲或是,AI的資本支出會不會過度投資,之後回收性與變現性會不會之前『過度樂觀』,另外有少部分的人認為AI是有泡沫的早期現象。

我們先說『過度樂觀』:市場擔心或表達的不是AI不會成長,是對於AI的這些投入,尤其在CSP大廠會不會過度投入? 也就是站在股東的角度上來看,資本支出是一件好事,但過度的資本支出如果無法回收或是到時候有庫存(半導體業最害怕的事就是庫存的問題),會不會影想未來的業績(這個業績不是這一期,是下一期或下下一期)。

另一件事就是AI會不會有泡沫的早期現象,當然大多的一定認為不會,因為AI才剛開始的起步階段,對比網路時代,過去的20年除了在2000年科技泡沫後,每一段期間也都有人質疑過部分的科技產業是否有泡沫? 比如剛開始的互聯網到後來的Saas和雲科技等,事實上股價在每一段炒高後也都有大幅回檔的歷史,只是大家都忘了,或是那時候市場的焦點沒有談到太多的子產業/次產業的泡沫現象。

比如最近漲得不錯的兩檔股票:

Saas概念股:DDOG/ FORG

DDOG日線圖:歷史高點在199.675

raw-image

FROG日線圖: 歷史高點在95.2

raw-image

TWLO雲科技概念股:歷史高點在457.3

raw-image


相信每隔一兩年就會有一個產業興起,當時應該前途也一片光明。不用說AI,上一個產業最光明的應該是電動車,也造就TSLA的股價大漲,後來的故事大家會比較有記憶,所以這裡不需要重複。

回到問題,兩個重點:


  1. 會不會過度投資?---->其中每一個產業在當下大好的時候,連老闆或CEO都一定說不會

補充:不可能有CEO跟你講會過度投資的,他不會拿他的烏紗帽現在來換,現在一定都會硬挺下去,如果事後講會的都是事情/景氣已經有很明顯的證據告訴你,但那時候就太晚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07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MimiVsJames 美股投資分享、經典必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是 MimiVsJames,一位熱愛財務經濟學、宏觀經濟分析與量化金融的量化工程師,目前在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工作。從台灣到加拿大,再到美國,這一路上的學習與成長讓我深刻體會到分享的重要,希望能在這裡用簡單溫暖的方式,傳遞實用的投資理財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網友希望我能講一下有關於槓桿投資的優缺點以及兩倍槓桿與三倍槓桿的優缺點,網路的文章很多有很多很棒的資料可以參考,提到最多爭論點的地方就是槓桿投資與原型的不同與優缺點,不過今天我們不是想爭論哪一個投資方法『比較好』
美股進三退二:2025年的投資策略與機遇 美國經濟在2025年可能面臨挑戰與轉折點,尤其是通膨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引發廣泛討論。川普政府上任後推出多項政策,包括精簡政府人事、降低油價以壓制通膨,以及呼籲聯準會降息,這些措施可能對未來數月的經濟發展及美股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前言: 本研究報告不是我寫的,是我找到比較新比較完整的,因為受到佩洛西阿姨的買進,今天受到市場的關注。 這家公司是生技醫療結合AI的數據公司。 很抱歉我不懂生技醫療,所以我把報告給各位參考有問題,麻煩各位請教念生醫的大大,謝謝。我無法回答任何有關生醫的問題。 這篇文章不是投資推薦,最後面
股票與債券的回報關係,一直是傳統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中的關鍵因素。在21世紀初的前二十年,股票與債券呈現負相關性,讓長期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能依賴債券提供保護,但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
前言: 相信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想知道,今天我們想分享一些想法與操作的方法提供給中長線投資的朋友作為建議。 今天所有討論以『中長線』為主,下面的文章所有討論都以中長線投資思維與邏輯為主。今天主要重點不是討論基本面的變化,今天重點放在『現在』『中長期』的投資人是否可以進場的分析與建議。
2025年美股會不會跟2022年走勢類似? 前言: 本波美股回檔,主因是長期美債殖利率持續攀升,造成美股估值的修正。因此我們今天將聚焦以下四點來分析: 長期美債殖利率什麼時候有機會見頂? 2025年美股走勢會跟2022年一樣嗎? 美股如果這波因為長期美債殖利率上升而下跌,是機會還是趨勢
有網友希望我能講一下有關於槓桿投資的優缺點以及兩倍槓桿與三倍槓桿的優缺點,網路的文章很多有很多很棒的資料可以參考,提到最多爭論點的地方就是槓桿投資與原型的不同與優缺點,不過今天我們不是想爭論哪一個投資方法『比較好』
美股進三退二:2025年的投資策略與機遇 美國經濟在2025年可能面臨挑戰與轉折點,尤其是通膨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引發廣泛討論。川普政府上任後推出多項政策,包括精簡政府人事、降低油價以壓制通膨,以及呼籲聯準會降息,這些措施可能對未來數月的經濟發展及美股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前言: 本研究報告不是我寫的,是我找到比較新比較完整的,因為受到佩洛西阿姨的買進,今天受到市場的關注。 這家公司是生技醫療結合AI的數據公司。 很抱歉我不懂生技醫療,所以我把報告給各位參考有問題,麻煩各位請教念生醫的大大,謝謝。我無法回答任何有關生醫的問題。 這篇文章不是投資推薦,最後面
股票與債券的回報關係,一直是傳統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中的關鍵因素。在21世紀初的前二十年,股票與債券呈現負相關性,讓長期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能依賴債券提供保護,但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
前言: 相信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想知道,今天我們想分享一些想法與操作的方法提供給中長線投資的朋友作為建議。 今天所有討論以『中長線』為主,下面的文章所有討論都以中長線投資思維與邏輯為主。今天主要重點不是討論基本面的變化,今天重點放在『現在』『中長期』的投資人是否可以進場的分析與建議。
2025年美股會不會跟2022年走勢類似? 前言: 本波美股回檔,主因是長期美債殖利率持續攀升,造成美股估值的修正。因此我們今天將聚焦以下四點來分析: 長期美債殖利率什麼時候有機會見頂? 2025年美股走勢會跟2022年一樣嗎? 美股如果這波因為長期美債殖利率上升而下跌,是機會還是趨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以 Jean Boivin 為首的貝萊德(BlackRock Inc.)分析師團隊發表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導致通貨膨脹率走高,6~12 個月內股市漲勢將集中少數 AI 贏家。 貝萊德表示,AI類股漲勢獲得盈餘數據支撐、後續還有許多上漲空間,AI並未泡沫化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經過2023年的多頭重啟 時序即將進入2024年初 過去一年搭上AI浪潮的相關供應鏈都已達到1-5倍的漲幅 舉凡伺服器組裝、散熱、PCB、ASIC、COWOS,無一不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 估值都已推升到偏高的位階 在這個時間點,市場上若無新的故事,資金是否有意願再大幅推升這些公司的股價?
問問谷歌大神AI資訊的成長量 2022/12/01發生較大反轉 問卦AI的資料重點 我認為通膨會引發AI股價的泡沫, 不過預測是有可能的, 外資在台股的AI概念股已經出貨了, 重點我也劃出來了, 主要是升息的可能性, 2023年底或年2024上半年聯準會會升息對抗通膨的可能, 我們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現在多數的AI產業尤其在2023/10月~2024/1月才開始想要進場的投資人,產業信仰都很弱的 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觀察的人性節奏 只要一個波動或是利多沒反應 利空就回測 就會拉開技術面害怕自己在高點 賺少也想跑 賠一點也想跑 相反在2022/10~2023/3月進場AI產業的投資人 就不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席捲全球,成為當下科技領域的一大焦點,全球投資市場亦相應地展現出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熱烈反應。從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到股市中眾多AI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揚,生成式AI無疑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首先,以下的思路都不是針對短線交易的策略規劃,而是整年度的投資策略,我大致會如下規劃
Thumbnail
最近因為廣達、緯創、仁寶等公司都像是一路開掛連續漲停,所以整個朋友圈都在討論要不要進場 AI。在開始討論該不該衝 AI 股之前,我們來先研究一下「市場週期脈絡與邏輯思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以 Jean Boivin 為首的貝萊德(BlackRock Inc.)分析師團隊發表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導致通貨膨脹率走高,6~12 個月內股市漲勢將集中少數 AI 贏家。 貝萊德表示,AI類股漲勢獲得盈餘數據支撐、後續還有許多上漲空間,AI並未泡沫化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經過2023年的多頭重啟 時序即將進入2024年初 過去一年搭上AI浪潮的相關供應鏈都已達到1-5倍的漲幅 舉凡伺服器組裝、散熱、PCB、ASIC、COWOS,無一不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 估值都已推升到偏高的位階 在這個時間點,市場上若無新的故事,資金是否有意願再大幅推升這些公司的股價?
問問谷歌大神AI資訊的成長量 2022/12/01發生較大反轉 問卦AI的資料重點 我認為通膨會引發AI股價的泡沫, 不過預測是有可能的, 外資在台股的AI概念股已經出貨了, 重點我也劃出來了, 主要是升息的可能性, 2023年底或年2024上半年聯準會會升息對抗通膨的可能, 我們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現在多數的AI產業尤其在2023/10月~2024/1月才開始想要進場的投資人,產業信仰都很弱的 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觀察的人性節奏 只要一個波動或是利多沒反應 利空就回測 就會拉開技術面害怕自己在高點 賺少也想跑 賠一點也想跑 相反在2022/10~2023/3月進場AI產業的投資人 就不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席捲全球,成為當下科技領域的一大焦點,全球投資市場亦相應地展現出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熱烈反應。從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到股市中眾多AI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揚,生成式AI無疑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首先,以下的思路都不是針對短線交易的策略規劃,而是整年度的投資策略,我大致會如下規劃
Thumbnail
最近因為廣達、緯創、仁寶等公司都像是一路開掛連續漲停,所以整個朋友圈都在討論要不要進場 AI。在開始討論該不該衝 AI 股之前,我們來先研究一下「市場週期脈絡與邏輯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