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希望我能講一下有關於槓桿投資的優缺點以及兩倍槓桿與三倍槓桿的優缺點,網路的文章很多有很多很棒的資料可以參考,提到最多爭論點的地方就是槓桿投資與原型的不同與優缺點,不過今天我們不是想爭論哪一個投資方法『比較好』,我們想提供的思維是你比較適合或什麼時候適合用什麼方法,因此本篇文章重點在於適合什麼『人』使用或是適合在什麼『時機』使用。
第一部分(上篇):寫給投資小白或初級的人閱讀,重點是槓桿的介紹與優缺點
第二部分(下篇):寫給有投資經驗的人閱讀,在什麼時機使用什麼工具及優缺點
本篇就先從上篇開始說明。
要不要使用槓桿投資的重點不在於哪一個投資工具比較好,世界上很少有投資聖杯,永遠可以是最大化利潤同時是最小化風險兩者兼備,金融投資也好人生的選擇也好,基本上就跟經濟學原理提到的『選擇』息息相關。經濟學原理基礎剛開始教你的就是世界上需要作出『選擇』,這個『選擇』的決策是痛苦的,也就是你想要多獲得一部分資源(好處),有『可能』你會失去部分好處。講白話文就是:沒有同時你要賺非常非常多錢,然後又有很低很低...的風險。同理,你也不可能有很低很低很低的風險...同時又賺非常非常非常多的錢....
有人會問那買樂透風險很低很低,但頭獎的獲利很高很高。這種案例不是一般我們所謂認知上的投資而是賭博,賭博牽涉到機率,也就是你每次投入的金額很低(風險很小),但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可能都沒中獎根本是零,所以你要講樂透(賭博)是一種風險很低報酬很大的工具這並非是對的,也可以衍生出『賭博』同樣的例子,你搞了半輩子賺賺賠賠,賺錢的時候拿出來吹一堆,賠錢時安安靜靜,終其一生或是一大段期間,你要對自己誠實,因為你的錢或你的帳戶穩定累積的成長(你的財富)才是你最終的目的。
同理,如果你的金融投資起起伏伏,買了一檔股票大賺,就很高興,其實不見得對你自己的財富有用,你要找到對的方法,讓你的『整體』財富穩定或大幅累積成長,那才是最終的目的。我過去在文章提到,金融投資要搭配人生投資一起來看,你最終才會成功。你要的不是一兩天單一股票暴漲,你要的是整體『投資帳戶成長並擊敗大盤』這才是你的最終目的。單一股票的上漲基本上是你投資策略的一顆棋子而已,你可以用完即丟(趨勢已經轉變),你也可以跟他交往久一點,比如好的龍頭股。甚至你可以跟他長相思守一輩子,比如指數被動投資ETF。
很多人的迷思,喜歡追逐單一個股,而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整體帳戶穩定成長:
也就是說,不會因為一檔股票大漲/大跌,你的財富就會大漲/大跌(除非你帳戶所有金額All In單一個股),你要重視的是你的帳戶/財富的累積。一檔股票的大漲大跌可能不會影響你的財富多少,有時候一檔大漲其他大跌,你應該也不會很高興,因為你的整體帳戶有可能是沒有成長甚至還虧損的。
你如果每個月/每一季/每一年檢討你的帳戶有穩定成長,那才是重點。
回到剛剛提到的一個重點:沒有一種金融投資你可以賺大錢然後不用負擔風險或風險非常低,也沒有一種風險非常低又可以暴賺大錢的金融產品(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天下沒有這種東西),這些基本觀念大家看文章都知道也都了解,但是回到自己本身的投資上心裡又開始出現,有沒有一種產品我躺著投資就可以賺大錢?然後大跌時又開始害怕並動搖起自己當時開始投資初期那種的堅定信仰(我一定要買....,我已經想好了....不管怎樣我都可以承受.....)。
上述講的就是人性。投資很多文章教你要怎樣不要怎樣,但其實到後面實施起來卻無法長久貫徹投資的紀律,為什麼?因為抵抗人性,所謂抵抗人性的背後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你沒有認清你自己是什麼樣投資個性的人。人常常會欺騙自己,不願面對發生的痛苦,人會逃避痛苦,喜歡面對快樂,這種在投資心理學又稱做: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根據行為經濟學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人們對於損失的痛苦遠大於獲利帶來的快樂,因此傾向於避免承認損失,甚至可能加碼攤平,而不是理性止損,這解釋為何交易者常常不願認錯,甚至讓虧損擴大。
所以我們會建議你在投資上如果是投資小白,你先要做好兩件事(不需要馬上有答案,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認識/認清你在投資上的自己):
如果你是一位比較保守的人,這輩子你不太可能看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就改變你的個性,基本上不管你幾歲,大致都是成年人以上,因此要改變你的個性基本上非常困難,除非你遭受重大打擊或挫折(我們不希望這樣)。如果你是保守的人,你的投資旅程就盡量維持你原本的個性,順著你的個性進行,不要想說你原本就是比較保守的人,看了某一位大神的說法就想要一輩子嘗試看看,結果一遇到大盤的考驗(投資是一個試煉場),又開始動搖信仰到處找人詢問,網路問一問又開始改變其他的投資方式,這樣變來變去你的投資帳戶無法穩定累積財富外,你的投資技巧或知識無法在你的認知領域上累積,往後你無法自己進行優化。
當你的投資方式變來變去,今天聽A大神講就做了A方式,明天聽B大神講就做了B方式,你的帳戶到季底或年底,你追蹤下來根本不知道哪一種方式比較適合你,全都混在一起,你不容易找出對你的投資方式優缺點,然後改善缺點保留優點並進一步擴大你投資的優點,時間一久才可以把獲利擴大。你的心態會逐漸調整到最適合你的方式。
如果你平常忙於工作或事業,你的工作和事業也是你人生投資的一部分,你就不要硬要每天看美股,找到自己比較適合的方式,比如說定期定額或是不定期不定額(比如年終獎金一大筆錢來時買進美股)。別人有時間或是別人的領域是相關的,如果你不是,但又想追逐這樣的投資方式,你需要比別人更辛苦,不然就容易發生錯誤。最害怕的是部分的人比較喜歡大神告訴他們明牌,但不知道應該花更多時間建立好『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和投資組合。好的投資組合和交易系統會『長期』讓你累積財富。
在分享槓桿文章之前,希望各位可以花一點時間多了解自己的真實面目,誠實告訴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是保守的人就遵守自己保守的個性,如果是比較愛冒險的人,就可以多冒一點風險,但是不管保守或愛好風險的投資人,前提都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倉位管理,把自己的風險控制好,投資比較沒煩惱。
答:你可以採取混合型(舉例:一半保守,一半風險,比例可以自己調整),試行一陣子,至少一到兩年以上,需要一段期間,最好遇到大波動事件,你才知道你自己的投資真實個性,到時候你可以逐漸修正你的交易系統或資產組合的比率,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的穩定一段期間(不要今天看A就做A方法,明天看了一個網路的B就又做B方法,一天到晚變來變去,你需要有一個中心思想,並且有耐心的給自己一段期間(時間是一個好東西),你可以經過『優化』逐漸往你最適合的投資模式改進。
簡單講:你的投資方法適合你的人生,配合你的個性和生活,你晚上可以睡得著覺,白天可以專心工作和事業,回家可以照顧好家庭,不需要因為投資搞得事業或家庭不順,這樣就是適合你的模式。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提過(如果你是新朋友,前面文章可能沒有看過),金融市場投資最好要跟你的人生投資一起考慮,也就是你花較多的時間在金融市場投資,你花在人生的時間會較少(因為上天是公平的,每人/每天一樣都只有24小時),你花在人生的時間會變少,在某方面你的工作和事業的發展性可能就會受到影響,反之。
那你會思考,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很成功,賺很多很富有,有什麼方法可以接近那些人的水準?
以上的假設就是把問題控制在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上,其他的運氣和地點都沒有影響下,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這麼成功?
很多新聞或媒體會報導某某成功的人每天多努力工作多認真,比如說睡工廠睡公司等等...但站在我們金融和經濟的角度分析,他就是善用槓桿。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槓桿有很多種,比如你交到好朋友,他幫你介紹/推薦到對的人投資你,你就容易成功,朋友是你的機會槓桿。
有些人有一堆idea,自己做的要死要活,但他請了10個員工幫忙解決問題,幫忙行銷或製作產品,這些員工就是你的事業槓桿。
有些人推銷很好的產品,一個一個賣實在太辛苦了,他就用網路行銷,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好的產品,這個網路就是一種行銷槓桿。
有些人做生意想要擴大規模,但是跟朋友借錢人家害怕,跟銀行借錢銀行審核太嚴格,所以去募資平台,或是一些公司已經做了很久決定IPO(金融市場掛牌上市),IPO後就有一堆市場資金拿錢給你擴大規模,這個就是金融槓桿。
有些人買房子也好買股票也好,自己拿出部分的錢出來,其他的不是靠貸款就是靠Margin(借錢買股),這個方式大家都知道,也就是金融市場的槓桿。
有些人努力自己研究某些領域很久,還是得不到重要精髓,乾脆就重拾課本,回到教育體系重新學習,結果他在某方面的領域成長就比他自己花相當多的時間還來得有效率,這個就是知識的槓桿。
以上槓桿有很多模式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好處是他可以幫助你,讓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你長期事半功倍下,經過時間的複利效應後,你即使無法達到非常有錢的地步,但你離這些人的水準會接近一大步。也就是上面提到成功的人一天跟我們一樣有24小時,為什麼他們可以成功,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就是不能?屏除運氣含金湯匙出身的這種不可控的因子,其中很有可能就是人家使用對的槓桿。怎麼說呢?請看下面的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