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雲科技:零售科技雲端變現,AI 應用引爆股價新動能
在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市場資金的風向正悄然轉變。曾經炙手可熱的AI伺服器代工廠,估值開始面臨修正;反之,掌握AI應用落地場景的軟體服務商,則迎來估值重塑的黃金時代。台灣軟體產業長期以來估值偏低,然而,具備獨特利基與成長潛力的公司,終將突破窠臼,展現應有的價值。本文將深入剖析台灣零售科技領航者——騰雲科技 (6870),剖析其基本面、營運亮點、估值潛力,以及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的關鍵因素。
1. 騰雲科技:零售數位轉型的幕後推手
騰雲科技 (Turn Cloud) 成立於2016年,並於2023年正式掛牌上櫃 (股票代號:6870)。公司以 AI軟體、雲端技術、與大數據分析 為核心,專注於提供 智慧零售與數位轉型解決方案。簡而言之,騰雲科技是零售業者數位轉型的幕後推手,協助百貨商場、品牌零售商打造全通路零售系統,提升顧客體驗,並優化營運效率。
其主要業務內容涵蓋:
2. 營運量點:台灣零售科技市場的隱形冠軍
騰雲科技最令人矚目的亮點,莫過於其在 台灣百貨商場零售科技市場的領導地位。根據公司簡報資料顯示,騰雲科技在台灣百貨商場的 市佔率高達 70% 以上,堪稱該領域的隱形冠軍。這代表台灣絕大多數百貨公司,都採用了騰雲科技的零售系統。
此外,騰雲科技的營運量點還包括:
3. 續約率與持續性營收:穩健成長的基石
軟體服務業最重視的指標之一,便是 客戶續約率 與 持續性營收占比。騰雲科技在這兩方面都表現出色:
4. 對比 PLTR:零售科技的垂直深耕 vs. 通用數據平台
簡而言之,騰雲科技專注於零售產業的垂直深耕,提供更貼近零售業者需求的解決方案;而 PLTR 則提供更通用的數據分析平台,應用領域更為廣泛。 雖然技術深度與廣度有所不同,但兩者都體現了 數據驅動決策 的核心理念,並在各自的市場領域取得了成功。
5. 股價估值分析:高成長潛力下的價值重估
從股價估值來看,騰雲科技目前的 PBR (股價淨值比) 約為 6.11 倍,PER (本益比) 約為 69.44 倍,PEG (本益成長比) 約為 4.13 倍 (資料日期:2025/02/07)。 這些估值數據反映了市場對騰雲科技 高成長潛力 的預期。
整體而言,騰雲科技的估值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但這也反映了市場對其成長潛力的肯定。 未來股價表現,將高度取決於公司能否持續實現營收與獲利的快速成長,以及 AI Agent 等新業務的發展進度。
6. 市場資金轉向:軟體應用類股迎來估值上升
近期市場資金風格出現明顯轉向,AI伺服器等硬體代工廠的估值開始修正,而具備AI應用場景的軟體服務類股,則迎來估值上升的機會。 這主要是因為市場逐漸認識到,AI技術的真正價值在於 應用落地與商業變現,而非僅僅是硬體設備的供應。
騰雲科技作為 零售科技軟體服務商,正好搭上這波市場風向轉變的順風車。 其在零售產業的深耕與 AI 技術的佈局,使其具備了 AI 應用落地的優勢,有望成為市場資金追逐的新標的。
7. 台灣軟體產業的估值迷思:價值終將被發現
長期以來,台灣軟體產業的估值普遍偏低,相較於硬體產業,軟體公司的價值往往被市場低估。 然而,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轉型,軟體與服務的價值日益凸顯,台灣軟體產業的估值有望迎來 價值重估 的機會。
騰雲科技作為台灣零售科技領域的領跑者,若能持續展現其成長潛力與獲利能力,有望 打破台灣軟體產業估值偏低的魔咒,成為帶領台股軟體產業價值重估的領頭羊。
8. 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的因素:
投資人若對騰雲科技感興趣,建議密切關注以下因素:
9. 做多股價,目標價展望
綜合以上分析,我對騰雲科技的未來股價抱持 樂觀態度。 公司在零售科技市場的領導地位穩固,持續性營收占比提升,AI 應用佈局具備潛力,加上市場資金風格轉向有利軟體類股,都為其股價上漲提供了強勁動能。
目標價展望 (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考量騰雲科技目前的 PER 約為 69.44 倍,若以 2025 年 EPS 預估成長 30% (保守預估),並給予本益比 70-80 倍的區間,股價有望上看 350-400 元。 當然,實際股價表現仍需視市場情緒、公司營運狀況、以及整體經濟環境而定。
結論:
騰雲科技 (6870) 作為台灣零售科技市場的領導者,正迎來數位轉型與 AI 浪潮的雙重機遇。 其穩健的營運基本面、高續約率的商業模式、以及積極佈局 AI 應用的策略,都使其具備長期成長潛力。 在市場資金風格轉向軟體應用類股的背景下,騰雲科技有望迎來價值重估的機會,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附錄公司法說會簡報網址:PowerPoint 簡報、2024騰雲受邀參加元富證券舉辦之投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