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原型的期待,是一個涉及心理學、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孩童時期在潛意識中對父母角色的理想化期望,這種期望往往受到早期成長經歷、文化背景、社會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理想的狀態下,我們是可以透過建立自己的家庭,來重建自己對理想父母的原型。但很多人卻因為無法擺脫在原型父母中受過的傷,而不敢建立自己的家庭。害怕自己成為不理想的父母原型,而錯失了重新養育自己的機會。
現實生活沒有一門教導我們如何當父母的教材,也不會有所謂理想父母的原型能適用於所有人。如同我們的父母一樣,都得是在成為父母的角色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為人父母。建構出適合自己孩子的原型父母。
在自我都沒有覺知的情況下,很容易複製過往自己在原生家庭的模式。在無形中傳承,讓自己成為那個自己也不認同的父母原型,進而造成另一個世代的家庭問題。
不論原生家庭如何,我們都長成了成熟的大人了。那些孩童時期,無法得到滿足的需求。現在我們都有足夠的能力給予自己了。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重新養育自己一遍。用自己理想的父母原型好好的對待自己內在那個感到被虧欠的小孩。
在我們長大後,透過自己調整對父母原型的期待。理解並接納父母也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也有生活的壓力及困難。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幫助自己調整對父母的期待,減少心理壓力。 接納自己有對父母的期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試著調整不切實際的部份。
對父母原型的期待是每個孩童在潛意識中對父母角色的理想化期望,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種期待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可能帶來消極的影響。通過理解、溝通和心理調適,調整對父母的期待,促進家庭關係的和諧和個人的心理健康。同時,父母也應該努力瞭解孩子的期待,盡力滿足合理部分,引導孩子調整不切實際的部分,共同構建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