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成長"手札|人生八階發展理論成長指引 (下)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佈於爸媽茶水間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媽媽的育兒手札|人生八階發展理論成長指引 (上)中解讀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從出生到小學時期的人生早期階段,接下來的階段又有哪些衝突和課題等著我們呢?考量這些階段,父母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角色,姑且稱之為"成長"手札吧。 


第五階段:認同與角色混淆(12至18歲)

青少年階段,通過對個人價值觀、信仰和目標進行深入探索,尋找自我感和個人身份。如果青少年在探索過程中得到支持,並有自由去探索不同的角色,他們很可能會在這個階段展現出強烈的自我感和獨立感

從孩童到成人的過渡,孩子必須學習作為成年人將要擔任的角色,重新檢視自己的身份,並試圖找出自己是誰

同時,這個階段,也是衝突不斷的階段,同儕意見、團體歸屬與認同、認識到多樣的價值觀,這些雖然有時候很衝突,卻也為「自我認同」提供生長的養分。有機會學習應對這些衝突有助於他們身份的發展,並培養成年所需的社交技能。

❤️說實在,那個媽媽我還沒體驗到孩子的這階段,不過我想對於身旁的大人來說,當青少年在消化、體驗、選擇不同價值觀時,提供指導意見也很重要,只是在某個界線內 (犯法、害人那當然不行) ,對於孩子的探索提供支持。

青少年執著於探索他們的興趣、價值觀和目標,有助形成自己獨特的身份,如果爸媽支持他們的自我發現,同時提供良好的溝通和理解,可以協助建立積極的認同感

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時期,都忙著念書考試,實在沒有自我追尋可言,只記得當時一個時期堅持不穿裙子,一個時期硬要穿膝上N公分的短裙,唉,這大概就是當年的探索吧。得出的結論是,穿什麼都好?。


第六階段:親密與孤獨(18至40歲)

第六個階段發生在年輕成年期,大約在18到40歲之間。在這個階段,建立友誼與愛情。主要的衝突集中在與其他人建立親密、愛的關係上。

在這個階段任務是能夠建立緊密的連結,並且對相互依存感到舒適。所謂親密,指得是能打開心胸與他人分享自己,以及願意為了這些關係做出個人犧牲。相反的,如果難以建立這些緊密的關係,也許是出於早期未解決的身份危機或對拒絕的恐懼。(我想,特別需要透過自我覺察,踏出這一步。)

❤️這階段父母好像就靠邊站了?應該是說,我想角色轉變為支持和理解,同時給予子女獨立的空間。當然,意見該給的還是要給出去的,只是必須以支持理解為基礎。

(題外話了。有沒有聽過這句話,「父母要你嫁的對象,妳未必要嫁,但父母不給嫁的,妳千萬別嫁」?)  


第七階段:生產力與停滯(40至65歲)

中年階段,個人更加注重通過事業、家庭和對社會的貢獻來為生活賦予意義。這裡的生產力是通過創造或培育會超越個人的事物,為世界留下自己的印記。 

例如,育兒和工作都屬於生產力,藉由培養下一代和透過工作產出,貢獻家庭和社會,能讓這階段的中年人感到豐富,覺得生命有意義。相反的,如果不如期待,也可能會因為停滯,感到空虛不安。

❤️我感覺用心筆耕持續文字產出的格友們,都有理由感受到旺盛的生產力和生命力吧! 


第八階段:智慧與絕望(65歲以上) 

艾瑞克森說,這個時期,我們會反思自己的一生,或感到滿意和快樂,或感到遺憾。若是認為自己今生過上了想要的生活,就能在這階段發展出自我完整感。 

❤️要知道,艾瑞克森1950年代提出「人生八階」理論,當時美國的平均壽命也不過68-69歲,如今大幅提高。 

要我說的話呢,人生活到老學到老,在人生退休階段,不見得只能反思,現在到65歲還是健康、強壯、好學的人大有人在,學習和產出的時期可以推延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在世的每一天都能成為他人的祝福,那不是更有意義嗎?


結語

運用的框架,可以大致了解人生各階段的課題,不過,每個人際遇各不同,會遇到的子題也相異,但要知道,即便是某階段因為外在環境的因素,沒有解決的心理衝突,還是能在接下來的階段透過自我覺察,來與衝突和解,取得平衡。

還不夠美好,可能是時候未到。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因為篇幅太長,相隔半小時連發兩篇文章,實在有點抱歉啊,

感謝您閱讀到此,希望有讀到您想讀的。



 

 

 

 

avatar-img
100會員
44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個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這篇文章討論了孩子是否具備面對挑戰和困難的能力,提出了培養孩子心理韌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的方法。文章分享了作者自身的經歷和感悟,並向讀者提出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問題。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這篇文章討論了孩子是否具備面對挑戰和困難的能力,提出了培養孩子心理韌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的方法。文章分享了作者自身的經歷和感悟,並向讀者提出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問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家庭生命週期與生涯規劃 家庭生命週期:形成期(生養子女)->成長期(子女長大就學)->成熟期(子女獨立、事業巔峰)->衰老期(終老) 形成期:提高壽險保額、購屋信託、信用卡小額信貸 成長期:保險籌子女教育年金、子女教育金信託、房貸、車貸 成熟期:準備養老金、退休安養信託、還清貸款 衰老期: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家庭生命週期與生涯規劃 家庭生命週期:形成期(生養子女)->成長期(子女長大就學)->成熟期(子女獨立、事業巔峰)->衰老期(終老) 形成期:提高壽險保額、購屋信託、信用卡小額信貸 成長期:保險籌子女教育年金、子女教育金信託、房貸、車貸 成熟期:準備養老金、退休安養信託、還清貸款 衰老期: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