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在家庭關係中學會愛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視及釐清在原生家庭中對愛的認知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我們也將會將自己不喜歡的愛完整複製到自己的關係裡。

學習「愛自己」不是變得心裡只有自己,而是在過程中瞭解自己想要的愛是什麼、能夠感受到愛的方式為何,然後用這樣的方式來好好愛自己。而不再是希望對方給予。

真正懂得「愛自己」,就會瞭解到每個人對愛的理解及感受方式都有所不同。

在關係裡的不和階,很多時候來自於我們用自己需要的方式在對外索求 ,卻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他所理解及能夠給予的愛是什麼形式。

明白彼此的差異,讓對方保有自我的完整性。沒有人是完全準備好來遇見另一個人的,即使彼此契合,還是有許多需要調整及適應的地方。

是瞭解到彼此的差異性,試著同理對方。唯有自己懂得什麼是「愛」,才能明確的表達讓對方知道。即使無法符合期待,你也能理解只是彼此認知上的差異,不會因此怪罪對方或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相處可以多點感性,但經營需要理性對待。讓自己先成為那個「懂愛的人」。

世界之大,總有一些人和你一樣在愛中學習及成長。也許有幸遇見,也許擦肩而過。「他」不一定成為你期待中的角色,但只要真心愛對方就不會鎖定在特定的關係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4/07/16
近距離,緊密的相處互動,最難維持“自我”,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唯一之途,就是用心尋找、體會。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49會員
300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府辛聊瘉室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Thumbnail
2025/02/24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Thumbnail
2025/02/19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Thumbnail
2025/02/19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Thumbnail
2025/02/18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
Thumbnail
2025/02/18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