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在家庭關係中學會愛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視及釐清在原生家庭中對愛的認知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我們也將會將自己不喜歡的愛完整複製到自己的關係裡。

學習「愛自己」不是變得心裡只有自己,而是在過程中瞭解自己想要的愛是什麼、能夠感受到愛的方式為何,然後用這樣的方式來好好愛自己。而不再是希望對方給予。

真正懂得「愛自己」,就會瞭解到每個人對愛的理解及感受方式都有所不同。

在關係裡的不和階,很多時候來自於我們用自己需要的方式在對外索求 ,卻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他所理解及能夠給予的愛是什麼形式。

明白彼此的差異,讓對方保有自我的完整性。沒有人是完全準備好來遇見另一個人的,即使彼此契合,還是有許多需要調整及適應的地方。

是瞭解到彼此的差異性,試著同理對方。唯有自己懂得什麼是「愛」,才能明確的表達讓對方知道。即使無法符合期待,你也能理解只是彼此認知上的差異,不會因此怪罪對方或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相處可以多點感性,但經營需要理性對待。讓自己先成為那個「懂愛的人」。

世界之大,總有一些人和你一樣在愛中學習及成長。也許有幸遇見,也許擦肩而過。「他」不一定成為你期待中的角色,但只要真心愛對方就不會鎖定在特定的關係裡。

avatar-img
148會員
274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萬事萬物皆有陰陽。陰性能量較重的人,女性特質較為明顯。人比較溫和、感性,但如果過重產生的負面效益便是對人、事、物過於執著,想法較為負面,人也會比較情緒化。做事提不起勁,甚至陷入憂鬱的狀態而無法自拔。 陽性能量較重的人,較有行動力、人也比較陽光做事較有效率及魄力。但過重就會顯得自大,無法接納他人想法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萬事萬物皆有陰陽。陰性能量較重的人,女性特質較為明顯。人比較溫和、感性,但如果過重產生的負面效益便是對人、事、物過於執著,想法較為負面,人也會比較情緒化。做事提不起勁,甚至陷入憂鬱的狀態而無法自拔。 陽性能量較重的人,較有行動力、人也比較陽光做事較有效率及魄力。但過重就會顯得自大,無法接納他人想法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