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亞號戰艦在海上航行
加利福尼亞號戰艦(USS California,BB-44)是美國海軍在1916年10月安放龍骨、1921年8月服役期間建造的兩艘田納西級戰艦中的第二艘。她們的武器裝備有四座三砲砲塔,共十二門14吋(356公釐)火砲。加利福尼亞號在和平時期一直擔任太平洋戰鬥艦隊的旗艦。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她參加了例行艦隊訓練演習,包括年度艦隊問題演習,以及在美洲和更遠的海外巡航,例如1925年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友好訪問。
1941年12月7日,加利福尼亞號停泊在珍珠港,日本人襲擊了該港,美國因此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該船被兩枚魚雷和一枚炸彈中等程度損壞,但一場火災導致船上的電氣系統癱瘓,無法使用水泵來維持船舶漂浮。加利福尼亞號在接下來的三天慢慢進水並最終沉沒。其船員共有165人傷亡,其中四人因其在襲擊中的表現被授予榮譽勳章。她於1942年4月被打撈上來,經過修復和大規模重建,並於1944年1月恢復服役。 此後,該艦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兩棲作戰,包括馬裡亞納群島戰役和帛琉群島戰役(儘管她在與田納西號的碰撞中受損,從而錯過了佩萊利烏海戰)和菲律賓戰役,並在其中參與了蘇里高海峽海戰。1945年1月在林加延灣入侵期間,她被神風特攻隊擊中,但經過修復後,她重新加入了沖繩戰役期間支援沖繩作戰部隊的艦隊。戰爭結束後,她的船員參加了對日本的佔領,並經印度洋和大西洋返回美國後,於1946年停泊在費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加利福尼亞號共獲得7枚戰鬥之星。
1921年,加利福尼亞號航行中
排水量:32600噸(標準)
長:190.4米
寬:34.7米
吃水:9.2米
動力:27200匹
裝置:通用電氣式蒸汽渦輪機-電氣推進發動機,柯蒂斯式齒輪傳動型蒸汽渦輪機1座/發電機1座/電動機2座2組/4軸,BuExp式燃油水管鍋爐8座
航速:21節
航程:20500海浬/10節
編制:2243人
武器:(竣工時)4 x 三聯裝356mm/50 Mark 7主砲;;14 x 單裝127mm/51副砲;4 x 單裝76mm高射砲 (改裝後)4 x 三聯裝356mm/50 Mark 11主砲;8 x 雙聯裝127mmMK12高平兩用砲;10 x 四聯裝40mm四聯博福斯機砲;43 x 單裝20mm厄利孔機砲
裝甲:127mm-457mm
艦載機:水上偵察機2架
其它:彈射器1座
舷炮齊射
兩艘田納西級戰艦於1915年3月3日獲得授權,她們在大多數方面都是早期新墨西哥級戰艦的重複,主要區別在於擴大了艦橋,主砲塔的高度更高,並且將副砲重新安置在上層甲板。 加利福尼亞號全長190公尺,艦寬29.69公尺,吃水9.19公尺。她的設計排水量為32,800噸,滿載排水量可達33,720噸。該船由四軸通用電氣渦輪電力傳動裝置和八台燃油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鍋爐提供動力,額定功率為26,800馬力(20,000千瓦),最高時速為21節。該船在航速10節時續航里程為8,000海浬(15,000公里;9,200英里)。其船員包括57名軍官和1,026名士兵。建造時,她安裝了兩個帶有觀測頂部的格構桅杆,用於放置主砲。
船尾景觀
該艦的主砲為十二門14吋(356公釐)50口徑火砲,分佈在艦中心線的四座三聯裝砲塔中,以兩對背射式排列,分別位於上層建築的前後。與早期配備三聯裝砲塔的美國戰艦不同,這些砲架允許每個砲管獨立昇降。副砲組由十四門 5 英吋(127毫米)51口徑炮組成,這些砲安裝在位於船中部上層建築的單獨砲廓內。最初,該船計劃裝備二十二門火砲,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北海的經驗表明,放置在船體內的額外火砲在平靜的海面上無法使用,結果,砲塔被覆蓋以防止洪水。副砲組配備了四門3吋(76毫米)50口徑火砲。除了槍枝武器外,加利福尼亞號還配備了兩具21吋(530公釐)魚雷發射管,安裝在船體內,左右兩側各一具。 主裝甲帶厚度為8至13.5英吋(203至343毫米),主裝甲甲板厚度達3.5英吋(89毫米)。主砲塔砲塔表面厚18吋(457公釐),砲座直徑13吋(330公釐)。指揮塔側面厚度為16英吋(406毫米)。
碧藍航線 加利福尼亞
加利福尼亞號的龍骨於1916年10月25日在加州瓦列霍的馬爾島海軍造船廠安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造船廠曾短暫停止工作,專注於為小型船舶配備裝備。她於1919年11月20日下水,1921年8月10日服役。在和平服役期間,加利福尼亞號一直忙於例行訓練演習,包括陸海軍聯合演習和年度艦隊問題。1924年11月11日夜間,迪克西·基弗中尉從艦上起飛,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夜間飛機起飛。1925年初,英國海軍繼續進行飛機的進一步試驗,當時戰鬥艦隊的艦艇於3月31日接收了一支柯蒂斯TS-1水上飛機中隊。1925年中期,戰鬥艦隊穿越太平洋,前往澳洲和紐西蘭進行友好巡航;途中,貨輪停靠美屬薩摩亞群島的帕果帕果。同年晚些時候,加利福尼亞號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的普吉特灣海軍造船廠進行了改裝。 1926年,加利福尼亞號在其一座主砲塔上安裝了飛機彈射器,可搭載多達三架沃特UO-1水上飛機。1927年6月4日,她參加了在弗吉尼亞州漢普頓錨地舉行的為卡爾文·柯立芝總統舉行的海軍檢閱。 1930年3月10日至15日,她參加了在加勒比海舉行的第十次艦隊問題演習。演習結束後,加利福尼亞號向北駛往紐約市,並於5月20日在維吉尼亞角參加了赫伯特·胡佛總統的海軍檢閱。該船隨後返回太平洋,抵達後於7月7日至11日訪問了華盛頓州安吉利斯港。她在普吉特海灣附近航行至8月11日,然後向南航行至舊金山,並在那裡停留了8月17日至24日。1931年初,她和戰鬥艦隊的其他成員向南航行至巴拿馬運河區。 第十二次艦隊演習於2月15日至21日在運河附近海域舉行;演習包括由依賴航空母艦的艦隊對運河區發動攻擊,該運河區由加利福尼亞號和戰鬥艦隊的戰艦保衛。這次演習暴露了當時艦載機續航能力和武器裝備的嚴重缺陷,戰艦很容易就擊敗了艦載機部隊。從7月1日到8月16日,加利福尼亞號駐紮在普吉特海灣,8月下旬向南航行至舊金山,然後到達聖佩德羅。該船於1932年初在聖尼古拉斯島附近參加了炮術練習。1933年3月,當時正在美國巡迴的護衛艦憲法號抵達加州;3月9日,加利福尼亞號抵達長灘時,由包括加利福尼亞號在內的130艘船組成的艦隊熱烈歡迎了該船。第二天,1933年長灘地震發生,對該市造成了嚴重破壞,造成約120人死亡。艦隊派遣約4,000名士兵上岸協助救援工作,其中包括來自加利福尼亞號的船員。 1934年,加利福尼亞號被分配到第 4 戰艦支隊(BatDiv),但仍保留了艦隊旗艦的角色。第十五屆艦隊問題演習於4月19日至5月12日在加勒比海地區舉行,演習結束後,艦隊對海地進行了為期兩週的訪問。5月25日,這些艦隻向北航行,於5月31日在紐約附近舉行另一次海軍檢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出席了檢閱。10月27日至11月9日返回太平洋時,戰鬥艦隊在穿越運河並駛往聖佩德羅的途中進行了演習,包括隨行驅逐艦的夜間攻擊。演習最終以模擬戰艦部隊(由一組輕型巡洋艦扮演)的攻擊結束,其中包括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和幾艘潛艇。此後,加利福尼亞號和其他幾艘艦艇於11月15日在聖克萊門特島參加了兩棲攻擊訓練。在1935年4月29日至6月10日舉行的第十六次艦隊問題演習中,艦隊在東太平洋進行了一系列演習,範圍從阿拉斯加海域一直到中途島和夏威夷。 1937年年中,加利福尼亞號轉入 BatDiv 2,7月7日,該師的艦艇訪問了夏威夷,8月22日返回加州。1938年初,加利福尼亞號和姊妹艦田納西號通過巴拿馬運河,造訪了波多黎各的龐塞,訪問時間從3月6日至11日。1939年,海軍決定購買六台實驗性XAF雷達;在交付給海軍時,它們被指定購買CXAM雷達;一套於1940年安裝在加利福尼亞號上,另外五套則安裝在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和三艘重型巡洋艦上。 4月和5月,加利福尼亞號參加了再次在東太平洋舉行的「第20號艦隊問題」演習。演習結束後,羅斯福命令戰鬥艦隊永久留在夏威夷;新的前沿部署目的在阻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由於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亞洲第二次中日戰爭導致局勢緊張,海軍取消了原定於1941年進行的艦隊演習。
加利福尼亞號在珍珠港事件後沉沒在淺水中。
1941年12月7日上午,加利福尼亞號停泊在福特島的東南側,是戰艦排最南端的船。當時,該船擁有兩門 5 英寸炮和兩門 0.50 口徑炮。機槍被指定為準備槍,配備五十發 5 英寸砲彈和四百發 0.50 口徑砲彈。向槍支發射子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加利福尼亞號的第一尉官、當時船上的高級軍官、海軍少校馬里恩·利特爾立即下達了全面部署的命令。利特爾命令槍砲開始行動並準備讓船起航。08:03,準備好的火砲機組人員開始與日本飛機交戰,其中包括掃射船隻的三菱A6M零式戰鬥機。然而,砲手們很快就用完了準備好的彈藥,就在此時,兩架中島B5N魚雷轟炸機靠近並向加州投擲了魚雷。兩枚炸彈均在08:05時撞擊船體,一枚位於船頭,另一枚位於船尾。前者在第52框架(2號砲塔與艦橋之間)的裝甲帶下方爆炸,炸出一個高3公尺、7.3公尺的洞,導致第47和第60框架之間的第一道防魚雷艙壁和橫向加強板發生破壞性變形,第二道艙壁也被炸出破道艙壁。後者在裝甲帶下方撕開了一個長12公尺的洞。儘管如此,內部的防魚雷艙壁仍能支撐住,並有助於控制進水。 襲擊發生時,該船已做好接受檢查的準備,因此所有水密門都已打開;當船員們還在關閉艙門的時候,魚雷擊中了船,船開始進水。為了進行檢查,許多舷窗和外門也都打開了,這導致水進入船體,特別是當船體被魚雷擊中後進水時。隨著不受控制的洪水開始蔓延至整艘船,「加利福尼亞號」開始向左傾斜 5 至 6 度。利特爾命令損害控制小組對右舷進行反水控制,將船身側傾控制在 4 度以內,但左舷的進水仍繼續蔓延。魚雷爆炸也破壞了前油箱,導致水進入燃油系統。污染導致船上的電氣系統關閉,阻礙了損害控制小組的工作。08:15至09:15期間,該船遭到愛知D3A俯衝轟炸機的反覆攻擊;一枚炸彈擊中了船的右舷,另一枚炸彈近距離擊中了船的左舷,造成了輕微損壞。艦上的防空砲手聲稱擊落了兩架轟炸機,但由於局勢混亂,很難確定被擊落飛機的功勞。 上午8時45分,該船大副厄爾·斯通中校登船並接管指揮。同時,加利福尼亞號右舷最前部的砲廓附近被一枚炸彈(可能是改良型16吋(410公厘)穿甲彈)擊中。炸彈穿透上層甲板後從第二層甲板反彈並在船體內部爆炸,造成了嚴重損壞,引發嚴重火災,約50人死亡。大約在同一時間,鍋爐房工作人員重新啟動了四台鍋爐,恢復了電力。至09:15,大火已蔓延至 3 號、5 號和 7 號砲台,此時,海軍上校喬爾·邦克利(Joel Bunkley)和戰列艦隊司令、海軍中將威廉·S·派伊(William S. Pye)已返回艦上。火災產生的煙霧最終於上午10點蔓延至前機艙,迫使艙內人員撤離該區域。抽水工作就此結束,但在火災結束後,其他船隻先來到現場滅火,然後再將水抽出。這些船隻使用的便攜式泵缺乏抵消洪水所需的動力,在接下來的三天裡,船體慢慢灌滿了水,船隻最終陷入了泥漿中。 在攻擊過程中,共有104人死亡,61人受傷。幾名男子因其在襲擊中的行為而被授予榮譽勳章。該艦的一名砲手傑克遜·C·法里斯(Jackson C. Pharris)組織一群人將彈藥從彈藥庫中搬上來,並救出了數名被燃油煙霧熏倒的水手。赫伯特瓊斯和托馬斯里夫斯都組織了類似的隊伍運送彈藥,但兩人都在襲擊中喪生。羅伯特·R·斯科特(Robert R. Scott)也因拒絕離開戰鬥崗位而被陣亡。2019年12月6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已從加州挖掘出25具身份不明遺骸,以便進一步識別。
加利福尼亞號的其中一門火砲被從船上吊起,以減輕船體的重量,攝於1942年2月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打撈工作不斷進行,工人修補船體並抽乾積水,最終於1942年3月25日使該船重新浮起。爆炸使覆蓋船體前部洞口的補丁脫落,並損壞了水密門,導致嚴重的進水。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打撈隊必須重新修補船體,並再次將其抽出。4月9日,加利福尼亞號成功進入珍珠港 2 號乾船塢;完成初步修理後,她於6月9日重新下水並在港口停留了幾個月。 10月10日,加利福尼亞號離開珍珠港,在海上與驅逐艦甘斯沃爾特號相遇;兩艘艦艇前往普吉特灣,加利福尼亞號將在那裡進行永久性維修和大規模現代化改造。這項工作從1942年10月20日持續到1944年1月31日,她的船體被加寬以改善水下防護方案並提高穩定性,安裝了從改裝成輕型航空母艦的輕型巡洋艦上轉移而來的新型火控系統。她的副砲被安裝在新雙砲塔中的十六門 5 英寸38口徑雙用途炮所取代,並且配備了大量近距離防空砲。總共配備了四十門四聯裝博福斯 40 毫米火砲和四十三門厄利孔 20 毫米火砲。 水平防護大大加強,以提高其抗空襲能力;彈藥庫上方的甲板增加了 3 英吋的特殊處理鋼(STS),其他地方也增加了 2 英吋(51mm)的 STS。其原來的指揮塔被替換成了一座從最近重建的布魯克林級巡洋艦上拆除的塔樓。加利福尼亞號還拆除了舊的籠式桅杆,並在前籠式桅杆的位置安裝了現代化的塔式桅杆。這些變動使該艦的船員人數增加了一倍,共計114名軍官和2129名士兵,該船也重新安裝了鍋爐,儘管排水量增加,但仍能保持20.5節的速度。 1944年1月31日,加利福尼亞號在亨利·波因特·伯內特上校的指揮下離開普吉特灣,開始了一系列海上試航,隨後在聖佩德羅附近進行了試航。該船當時正在進行各種訓練,為船員們做好太平洋作戰行動的準備,其中許多船員剛接受過初步訓練。在舊金山期間,該艦於4月進行了另一次機械大修,並於5月5日啟程加入在中太平洋集結準備參加馬裡亞納戰役的艦隊。她首先前往夏威夷群島,參加了卡胡奧拉維島附近的對岸轟炸練習。她於5月31日離開該地區,前往馬紹爾群島羅伊納穆爾的停泊地。加利福尼亞號於6月8日抵達那裡,加入了第 52.17 特遣隊(TG)第 1 火力支援組,由海軍少將傑西·B·奧爾登多夫(Jesse B. Oldendorf)指揮。
重建後的加利福尼亞號
加利福尼亞號和其餘艦隊駛往馬裡亞納群島,開始了馬裡亞納和帛琉群島戰役。6月13日晚,艦隊抵達最初目標塞班島。第二天早上,加利福尼亞號和 TG 52.17 的其他艦隻進入轟炸位置,發射偵察機,開始砲擊島上的日本陣地。加利福尼亞號於凌晨5點58分在14,500碼(13,300公尺)的範圍內開火,攻擊首都加拉潘周圍地區的目標。上午09:10,一枚來自日本4.7英寸(120毫米)野戰炮的砲彈擊中了該船後部的火控平台,造成一人死亡,十人受傷。艦上的空中搜索雷達因撞擊而失效,並引發大火,但損害控制小組很快就控制住了火勢。當天晚些時候,加利福尼亞號離開該地區過夜,並於隔天早上返回。上午09:54,美國觀察員在加拉班發現一群日本95式和97式坦克,加利福尼亞號的部隊與他們交戰,摧毀了至少一輛坦克。該艦隨後協助壓制了馬納加哈島上與馬裡蘭號戰艦交戰的日本火砲砲台。加利福尼亞號整天轟炸日本陣地,並於晚上6點30分撤退。 6月15日上午,美國第 2 海軍陸戰師登陸,加利福尼亞號支援了這次進攻,於06:12開火,首先瞄準加拉潘,然後瞄準登陸海灘,因為防守的防御者試圖擊退登陸。該艦還襲擊了阿菲特納角的日軍砲兵,當時日軍砲兵正在砲擊海軍陸戰隊。她在近海停留了一夜,並與岸上的海軍陸戰隊建立無線電通信後,提供火力支援,以阻止日本的夜間反擊。加利福尼亞號在駐地停留了數日,在海軍陸戰隊向內陸推進時轟炸了日本的防禦工事。6月17日,她和馬裡蘭號擊落了一架川崎Ki-61戰鬥機,第二天加利福尼亞號遭到另一架Ki-61的襲擊,但除一門 5 英寸炮被一門 40 毫米炮意外擊中外,沒有受到任何損壞。6月22日,加利福尼亞號撤退到馬紹爾群島的埃尼威托克補充彈藥和補給。
1944年7月,關島附近的加利福尼亞號
抵達埃尼威托克後,她於6月25日至7月16日進行維修,隨後返回當時已獲得保障的塞班島。下一個目標是關島,這是「覓食者行動」中要攻擊的目標。抵達馬裡亞納群島後,加利福尼亞號與田納西號和四艘驅逐艦一起組成第 53.1.16 特遣艦隊,於7月19日抵達關島附近。這些艦艇參加了當天的準備性轟炸,目的是消除日本在入侵海灘周圍的防禦力量。砲擊在第二天持續進行,直到7月21日登陸,加利福尼亞號集中火力攻擊杜夢和阿加尼亞周圍地區。加利福尼亞號為08:30開始的兩棲攻擊提供了初步支援,但當天晚些時候於15:00離開,前往塞班島。 加利福尼亞號在塞班島補充彈藥,然後前往天寧島,這是戰役中下一個被攻擊的島嶼。加利福尼亞號和田納西號於7月23日抵達並開始轟炸島嶼南端的聖何塞,以轉移對更北部實際登陸海灘的注意力。兩艘戰艦共發射了480發主砲砲彈和800發 5 英寸炮砲彈,徹底摧毀了該鎮。17時,兩艘艦艇停止射擊並撤退過夜。第二天早上,她們返回支援海軍陸戰隊登陸島嶼,接下來的幾天戰鬥激烈,其間加利福尼亞號在島外巡邏並砲擊日本軍隊。該艦在戰鬥中的作用在7月31日日本守軍的最後抵抗中達到頂峰,在此期間,加利福尼亞號和其他轟炸機向日本守軍的陣地發射了猛烈的彈幕。加利福尼亞號隨後離開該地區並返回關島,支援仍在那裡戰鬥的部隊,直到8月9日,她前往埃尼威托克補充彈藥和燃料。 8月19日,加利福尼亞號作為戰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特遣艦隊的一份子離開埃尼威托克前往聖埃斯皮里圖島;8月23日,田納西號在航行中發生轉向故障,偏離航線與加利福尼亞號相撞,導致後者船頭炸開一個洞。加利福尼亞號上的七名船員在事故中喪生,還有幾名船員被彎曲的艙壁困在停泊艙中,必須切開艙壁才能將他們救出。損害控制小組加強了受損的艙壁,並將船體中的水抽出。田納西號遭受了更嚴重的損壞,不得不離開艦隊前往珍珠港進行維修;加利福尼亞號繼續跟隨護航隊,到達目的地後,進入工匠號浮動乾船塢進行維修,維修時間從8月25日持續到9月10日,這次碰撞導致該船無法參加佩萊利烏海戰。
9月17日,加利福尼亞號離開聖埃斯皮里圖島,沿著新幾內亞海岸航行,船員們觀察了新幾內亞戰役期間日本和澳洲軍隊之間的戰鬥。該船於9月22日抵達馬努斯島,開始下一步的準備。加利福尼亞號再次成為奧爾登多夫轟炸小組的一部分,該小組現在包括馬裡蘭號、密西西比號、賓夕法尼亞號、田納西號和西維吉尼亞號,於10月12日出發前往菲律賓。菲律賓戰役五天後開始,由第六遊騎兵營在迪納加特島和蘇盧安島率先登陸。後一次襲擊使日本人意識到菲律賓即將遭到進攻,從而啟動了「捷1號作戦」,這是對盟軍登陸的計劃反擊。盟軍掃雷艦隨後開始清理通往萊特灣的航道,為在萊特島的主要登陸做準備。10月19日,對該島開始轟炸,第二天隨著部隊登陸,轟炸仍在繼續。當天晚些時候,一架零式戰鬥機向該船俯衝,這是第一批神風特攻隊之一,但猛烈的防空火力使飛機偏離了航線,並在右舷船頭墜毀,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蘇里高海峽海戰時美日艦隊動向圖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加利福尼亞號遠離入侵海灘,在美國軍隊向內陸推進時猛烈攻擊日軍陣地。在此期間,日本艦隊開始進入反擊位置。當艦隊接近該地區時,盟軍偵察機和潛艇報告了發現艦隊的痕跡,促使轟炸機大隊晚上撤退到萊特島南部,以防日本對兩棲攻擊艦發動襲擊。10月24日,收到日本海軍接近該地區的報告,奧爾登多夫的艦艇因此在蘇里高海峽出口處做好行動準備。西村正二中將的南方艦隊穿過蘇里高海峽,攻擊萊特灣的入侵艦隊;他的部隊由第二戰艦戰隊(包括戰艦山城號和扶桑號、重型巡洋艦最上號和四艘驅逐艦戰隊和海軍中將島清英的第二攻擊艦隊(包括重型巡洋艦那智號和足柄號、輕型巡洋艦阿武隈號和另外四艘驅逐艦)組成。10月24日夜間,當西村的艦隊通過海峽時,遭到美國魚雷艇的襲擊,隨後又有驅逐艦出擊,從而引發了蘇里高海峽海戰。其中一艘驅逐艦用魚雷擊中了扶桑號,使其喪失戰鬥力,但西村仍繼續向目標前進。 03:12,加利福尼亞號用 SG 雷達在42,200碼(38,600公尺)範圍內發現了日本艦艇;八分鐘後,其前方的 Mk 8 火控雷達開始追蹤這些船隻,此時射程已降至38,000碼(35,000公尺)。西維吉尼亞號於凌晨3點52分首先開火,隨後大多數其他美國戰艦也開始開火。加利福尼亞號在20,400碼(18,700公尺)的範圍內以六砲齊射向領先的日本艦艇。戰鬥開始後,美軍戰線轉向,但加利福尼亞號誤解了「轉向一百五度」的模糊命令(意思是轉向一百五十度,而亨利·伯內特上校卻將其理解為轉向十五度的指令),錯誤地轉向,越過了田納西號的船頭。此時,伯內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命令加利福尼亞號猛然向右轉,同時田納西號偏離航線。兩艘艦隻勉強避開了對方,但在混亂中,加利福尼亞號擋住了田納西號的視野並阻止其射擊達幾分鐘,但在此期間加利福尼亞號仍在繼續射擊。該船尾砲塔的右砲發生啞火,第三次齊射的震盪導致後方 Mk 8 雷達失效,前方雷達的瞄準鏡受損,但砲手們仍然能夠準確地指揮火砲。開火十六分鐘後,加利福尼亞號停止了射擊,倖存的日本艦隻轉身逃跑。此時,日本艦艇發射的數枚魚雷已接近美國戰列線,但沒有一枚擊中戰艦。在行動過程中,加利福尼亞號共從主砲組發射了63枚砲彈;日軍在戰鬥中損失了兩艘戰艦還有阿武隈號和四艘驅逐艦。 同時,日本的主力艦隊,由栗田中將率領的中央艦隊,在夜幕的掩護下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並於10月25日清晨抵達。日本戰艦和巡洋艦襲擊了塔菲 3 號艦隊,這是一支在薩馬島海戰中保護入侵艦隊的護航航母和驅逐艦部隊,促使其指揮官海軍少將克里夫頓·斯普拉格緊急呼叫求助。奧爾登多夫立即將他的艦隻調往北方加入戰鬥,途中遭到日本的空襲。加利福尼亞號的5英吋和40毫米火砲試圖攻擊飛機,但並未命中。當轟炸小組到達現場時,栗田已經脫離了戰鬥,因為塔菲 3 號的強烈抵抗使他確信自己面對的是強大得多的快速航空母艦特遣部隊。戰鬥結束後,轟炸集群的艦艇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恢復了地面支援行動。
11月20日,她啟程前往馬努斯進行維修,維修工作從11月25日至12月15日。隨後,她前往帕勞的科索爾路,並在那裡停留直到1945年1月1日,然後啟程返回萊特灣。在重新加入轟炸編隊後,艦隊駛往呂宋島西部,準備在島西側的林加延灣發動下一次大規模攻擊。日本飛機在途中襲擊了該艦隊,但加利福尼亞號艦隊並未受到損壞。艦隊於1月5日抵達海灣,並於隔天早晨進入海灣。當天清晨,加利福尼亞號發射了水上飛機進行火砲定位,然後向海灣西側的聖地亞哥島開火,以壓制任何可能在盟軍進入林加延灣後對其構成威脅的日本炮火。艦隊的掃雷艦隨後將水道掃入海灣更深處,加利福尼亞號則參與了掃雷工作。她帶著奧爾登多夫登上艦,率領轟炸小組進入海灣開始轟炸,為入侵林加延灣做準備。 當天17時15分左右,兩架零式神風特攻隊接近該艦;加利福尼亞號的砲手擊落了其中一架飛機,但另一架飛機擊中了該艦左舷與主桅杆齊平的位置。飛機燃料箱中的汽油引發了火災,而另一艘船的一枚5英寸砲彈意外擊中了加利福尼亞號的一門5英寸火砲,在砲塔內部爆炸,並引發了另一場火災。兩起大火都在十二分鐘內被撲滅,但神風特攻隊造成了重大傷亡:44人死亡,另有155人受傷。該艦在駐紮期間進行了臨時維修,並繼續轟炸日本陣地。美國第六集團軍的部隊於1月9日登陸,1月10日至18日,加利福尼亞號離開墨西哥灣,前往南中國海巡邏,以防日本艦隊可能發動的攻擊。隨後她返回林加延灣,但於1月22日出發前往烏利西環礁,並於1月28日抵達。 加利福尼亞號離開烏利西環礁繼續前往珍珠港,並於2月6日至8日停留,之後前往普吉特灣進行永久性維修和改造。4月24日,加利福尼亞號開始進行短暫的試航,然後在4月29日向南駛往長灘。5月2日至10日,該船在那裡進行了進一步的工作,在此期間,她也進行了試航。5月10日,她離開加州返回艦隊,準備進攻沖繩。途中,她於5月16日至29日在珍珠港停留,並於6月9日至12日在烏利西環礁停留,然後向北轉向琉球群島。
6月15日,加利福尼亞號停泊在沖繩島附近,此時美軍已在沖繩島上戰鬥了兩個多月。日軍在沖繩及其周邊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神風特攻隊行動,這些攻擊在加州號駐紮期間仍在繼續。6月17日和18日,她與重型巡洋艦新奧爾良號和塔斯卡盧薩號轟炸了八重洲岳和遊佐嶽山脊的日軍陣地,以支援第96步兵師。大霧阻礙了艦上的水上飛機尋找日本隱蔽陣地,但加利福尼亞號仍然在兩天內對該地區進行了猛烈轟炸。此後,她在島外巡邏直至7月14日,以防止任何日本海軍攻擊入侵艦隊。7月15日至22日,她停泊在慶良間列島,補充燃料和物資,隨後加入第95特遣艦隊,前往東海掃雷。8月8日,她脫離第95特遣艦隊前往菲律賓聖佩德羅灣進行維護,工作從8月11日持續到15日。 在那裡,加利福尼亞號的船員收到了日本投降的訊息。工作完成後,她向北航行至沖繩中城灣,並於8月23日至9月20日停留在那裡,等待進一步的命令。隨後,她啟程前往和歌山,並於9月23日抵達那裡,支援第六軍部隊開始佔領日本。接下來的一周,她繼續向北航行至橫須賀,於10月3日抵達並停泊在戰艦長門號附近。隨後,加利福尼亞號與田納西號和其他幾艘艦艇一起加入了第50.5特遣隊,返回美國。她們於10月15日離開日本,前往費城海軍造船廠。他們向南航行至新加坡,於10月23日在那裡停留,並遇到了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軍艦。編隊隨後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並於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科倫坡停留。在那裡,她加入了一支回國的南非軍隊的隊伍。 11月15日至18日,艦隻在南非開普敦停靠,南非士兵在此下船。加利福尼亞號和其他船隻隨後駛入大西洋,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在聖赫勒拿島和阿森松島停留。她們於12月7日抵達費城,754名官兵被送往退伍中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當船員準備將船隻閒置時,又有40名軍官和1,345名士兵被退伍。1946年8月7日,她被正式轉為預備役,但仍在服役。這口重達350磅(160公斤)的鑄造銅鐘被保存下來,並在薩克拉門託的加州議會大廈公園展出。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