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去世,德妃決意從殉
康熙去世,德妃烏雅氏的反應非常不尋常,她要“決意從殉” 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永憲錄》是這樣記載的: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子,不但不敢望,夢中也不思到。我原欲隨先帝同去。今皇帝說,太后聖母若隨皇父同去,我亦隨太后聖母同去。哀懇勸阻,未遂其志。(摘錄《永憲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4一‚第317行) 雍正帝苦苦哀求,聲淚俱下,而德妃烏雅氏烏雅氏仍堅持要死。最後實在沒轍了,雍正帝說:「如果母親非要隨皇父同去,我這個皇帝也不當了,願隨母親同去殉死。」因為自己要殉死也讓大清皇帝跟著死,這是絕對擔當不起的天大責任,德妃烏雅氏才答應不再殉死。
雍正也在《大義覺迷錄》中提到,內容和《永憲錄》記載的差不多: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朕稽首痛哭,奏云:「皇考以大事遺付沖人,今聖母如果執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將何以對天下臣民,亦惟以身相從耳。」再四哀懇,母后始進水漿。(摘錄《大義覺迷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1‚第23行)
德妃烏雅氏絕水絕食的地步,讓雍正感到非常的難堪,但卻有無可奈何。康熙帝早已廢止了人殉的制度!所以德妃烏雅氏堅持殉死是不正常的現象。
2. 拒絕登基前皇帝行朝太后禮及拒絕行慶賀禮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德妃烏雅氏就表示:“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摘錄《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2‚第41行。)
雍正登極大典時,雍正帶著文武百官給皇太后行跪拜大禮時,德妃卻說:“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摘錄《雍正朝實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1‚第45行。)不接受百官朝賀,儘管諸王大臣再次固請,德妃烏雅氏就是不答應。最後雍正帝親自出馬向皇太后哀求,烏雅氏不得不答應接受皇帝的行禮,但她要求今晚於先帝梓宮前拜叩謝恩後再行回宮。
農曆的正月初一日、冬至、皇帝誕辰萬壽節合稱清朝的三大節,按慣例,在元旦這一天,皇帝要率文武百官給皇太后行慶賀禮。禮部在十二月二十一日上疏奏請:元旦佳節,皇帝具禮服詣皇太后宮行禮。王公大臣官員各依班次行禮。禮畢,皇帝升禦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當雍正帝將這件事告訴母后時,烏雅氏卻說:「前皇帝登極,钜典攸關,故勉從諸王大臣之請。今雍正元年元旦,尚在百日之內,何忍即行慶禮?」因為烏雅氏的抵制,不僅給皇太后行禮未能進行,就連皇帝在太和殿接受朝賀的事也被取消了。
3. 拒絕遷入慈甯宮,拒上太后徽號
雍正請生母按照清朝祖制接受太后的尊號,烏雅氏不答應;請接受百官朝賀,烏雅氏還不答應;最後還請烏雅氏搬到寧壽宮(歷朝太后所居的住處),前據王大臣等、合詞虔請,敬上仁壽皇太后尊號。盛德謙光。屢辭不允。諸王大臣援引舊典。懇求再三。始蒙慈允。(摘錄《雍正朝實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2‚第64行。)也拒絕接受太后的尊號,直到雍正元年5月崩世,仁壽皇太后尊號也未及舉行冊尊典禮,最終雍正只得追封其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仍舊不答應。自己親生兒子繼承大統無疑理當高興的,可是,烏雅氏並不高興,不但不高興,而且還因為種種難言之隱居然導致了暴死的結局,這種完全不合情理、不符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