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佳人
1985年改編的影集《清秀佳人》,雖然與1908年原著小說的開場不同,但它巧妙地從**安妮(Anne)**的視角切入,讓觀眾一開始便沉浸在她豐富的幻想世界中。然而,現實卻並不總是溫柔的,哈蒙先生的離世與她在哈蒙家的辛勞生活,無情地衝擊著她的夢想,凸顯出幻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Megan Follows 雖然已經16歲,頭髮顏色也不如原著中描述的那般鮮紅,但她嬌小的身形與精湛的演技,使她詮釋起11歲的安妮時毫無違和感。與她對戲的Colleen Dewhurst(飾演瑪莉拉)則完美展現了這位外表嚴厲、內心柔軟的女性形象。而Richard Farnsworth(飾演馬修)那種內斂而溫暖的父愛,更是讓觀眾感動不已。
影集上半段帶來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安妮抵達Green Gables、染壞頭髮、結識黛安娜(Diana),甚至經典的「紅蘿蔔事件」——當吉爾伯特(Gilbert)在學校拉著安妮的辮子並叫她「紅蘿蔔」,結果換來安妮毫不猶豫地拿石板敲他,這一幕高度還原了小說中的名場面。
摩斯密碼的秘密聯繫
在這部影集中,安妮與黛安娜的友情是純真且深厚的,而其中最特別的一點,便是她們在夜晚透過窗戶互相傳遞訊息的方式。她們將紙板放在蠟燭前晃動,透過閃爍的燭光來進行交流,這種方式類似於摩斯密碼中以「光信號」來傳遞信息的概念。儘管她們的訊息並不是真的摩斯密碼,但這樣的燈光交流,與戰爭時期間諜或水手們透過燈光信號溝通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細節不僅讓她們的友誼更顯珍貴,也展現了童年時期獨有的創意與樂趣。
而上半段的故事在一場誤會中達到高潮——安妮盛情邀請黛安娜來家裡喝茶,卻錯把酒當成果汁,導致黛安娜醉倒,被母親巴利夫人(Mrs. Barry)禁止再與安妮來往,這場友誼的裂痕讓觀眾心碎不已。
成長與競爭中的情愫
下半段則圍繞著兩個重要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影集在改編時強調了「競爭與愛情」的主題。例如,在原作中告知安妮放榜消息的人是黛安娜,但影集中則改由吉爾伯特來傳遞這個好消息,這不僅讓兩人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也強調了他們從競爭對手到惺惺相惜的轉變。
而當馬修在影集中改為倒在田野裡、死於安妮懷中時,他說出:「我以我的小女兒為榮」,這一改動雖然較為戲劇化,但卻將安妮與馬修的親情展現得更加深刻,也讓觀眾無法忍住淚水。
整體來說,第一部影集的改編十分成功,不僅忠於原作的精神,還透過巧妙的劇情安排,讓角色的情感更加立體,使這部作品成為許多影迷心目中的經典。
由於第一部影集大受好評,製作團隊於1987年推出了續集,並在篇幅上比第一部更長。
故事前段改編自《Anne of Avonlea》,講述了安妮成為艾凡利(Avonlea)的教師後,如何適應這個新身份。她仍然時常出糗,例如賣錯鄰居的牛,或者黛安娜為她投稿,卻意外將她的作品刊登在商業雜誌上,讓她陷入兩難。
安妮與黛安娜在這一部中成長為成熟的年輕女性,她們的個性與價值觀開始產生不同。黛安娜選擇了務實的生活,與弗雷德訂婚,而安妮則仍夢想著更廣闊的世界,不願輕易停留在小鎮中。
到了下半段,影集跳過了《Anne of the Island》的大學篇章,直接取材自《Anne of Windy Poplars》。安妮進入都市,成為一名時髦的職場女性,並與上司、學生和貴族家庭產生了各種互動。
這一部對吉爾伯特的戲份有所壓縮,甚至出現了一位**成熟魅力型的男性角色摩根(Morgan)**來追求安妮,使觀眾一度擔心吉爾伯特的地位不保。然而,最終,安妮經歷了一場意外,讓她終於明白自己真正的心意,接受了吉爾伯特的求婚,迎來幸福的結局。
雖然這一部影集刪除了許多原作中的情節,但透過精湛的敘事手法,仍然成功呈現了安妮從少女到獨立女性的轉變,也讓觀眾感受到她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與抉擇。
無論是安妮與黛安娜透過窗戶燭光閃爍的秘密交流,還是她與吉爾伯特從競爭到愛情的轉變,這部影集都成功地捕捉了成長過程中的友誼、夢想與愛。燈光閃爍的訊息,如同 Morse Code 般,是童年時期的秘密語言,也是最純真的情感象徵。
或許我們長大後不再用燭光傳遞訊息,但那些屬於童年的閃爍光點,卻永遠不會消失。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