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圖書館漂書櫃拿到的書。會想拿《西廂記》來看,是因為看到滿多網路小說女作者,都在吐槽《西廂記》是古代落魄書生的幻想自嗨文,所以就想來看看完整的故事內容。 以一個現代成年人的角度來看,西廂記的人物及故事設定是真的很多不合理。這裏以理性的角度列舉兩點: 一、原故事改編自唐代〈會真記〉,以唐代的科舉沒有糊名(彌封)的緣故,考官在評卷時,是知道這張考卷是誰寫的。所以考生的名聲,往往也是評分標準之一。這樣做的原意,是希望可以兼顧人才在考卷之外,現實社會上的表現。所以如果張生真的是一個沒沒無名的窮書生,要考上進士,是有機會的。但要一舉成為進士第一名,名利雙收的狀元,不大可能。因為張生不夠有名(或是有背景),皇上不會點他做狀元! 2,張生的好友杜確,在覺得科擧無望之後,棄文從武,很快就成為一名將軍,統率一隊可以打敗五千叛軍的軍隊。以孫子兵法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來推斷,杜確至少要帶兩萬五千以上的人馬,來攻打搶親的叛軍孫飛虎才穩當。而這樣規模的軍隊,離開駐地出征,只為替好友解危,說不太過去!除非杜確是官二代,不然這種在軍隊中,高速晉陞加專斷獨行的設定,很不合常理! 小結論:以故事中的升官速度,張生和杜確應該是是古代豪門世家的富二代、官二代才合理。在窮書生身上是不太可能有這種升官境遇的。所以爽文到處都有,不管古代和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