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MiCA 政策的自我矛盾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歡迎進入「完美」金融未來(虛擬資產法規框架)

各位看倌,您是否也相信「政策一定對人民有好處」呢?如果是,那麼恭喜您——歐盟 (EU) 近日推出的《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 正好提供了一個絕佳示範,讓我們看見了政策有時候究竟能多麼「保護」我們。

從「保護金融體系」到「保護銀行體系」

首先,我們要熱烈鼓掌感謝 MiCA 對於「保護金融體系」的不懈努力。根據該法規,穩定幣發行商必須把 60% 的儲備金存放在歐洲銀行,而不是放在被全球市場認可、流動性充足、且違約風險較低的美國國債中(或是其他跟美國國債同等級的產品)。畢竟,誰不想犧牲安全性與收益率,換來「支持」歐洲銀行呢?

當然,有人會提出疑問:歐盟銀行較低的利率和流動性不足,是否會在市場波動時造成更大的提現壓力?

但您放心,MiCA 的大原則就是「我們是為了保護您,所以請您放心投入銀行懷抱」。

至於那些年曾引發金融危機的銀行體系問題,讓我們先忽略不談。保護銀行,不也就等於保護整個金融體系?對於歐盟來說,這種邏輯怎能不成立呢!

一邊大力趕走 Tether,一邊改造 USDC

在 MiCA 的嚴密保護下,Tether (USDT) 可說是「欣然」退出歐洲市場。許多人或許感到不解:全球市值最大的穩定幣,怎麼就這麼不給歐盟面子?嗯,也許是因為他們實在搞不懂,用自家利潤去補貼銀行體系,究竟是如何「保護」用戶的。

另一邊,Circle 的 USDC 也被迫來個「大變身」。想遵守 MiCA?那好啊,就把穩定幣一分為二,一個放在美國國債支持的安全版本,一個配合歐盟需求、把儲備金塞進歐洲銀行的冒險版本。

於是歐洲版本的 USDC 就此誕生,而且還給自己加碼上了每日交易額度的天花板(2億歐)。不但利率和安全性打折,還要面對更小的交易量上限。至於歐洲用戶接不接受?MiCA 大概認為,「你們用得少,用得貴,用得慘」,才可以凸顯歐洲版 USDC 的「獨特性」吧!(編按:Circle的歐元穩定幣每日上限還不到全球的1%,而上限根本還碰不到,表示真正交易是更少)

真正被「保護」的,其實是……歐洲的銀行體系

歐盟打的算盤就是:讓歐盟的銀行有源源不絕的免費存款,大前提是:歐盟版穩定幣要有人想使用,不然仍是「夢」

雞生蛋/蛋生雞:而這一局是,沒有吸引力的歐盟版穩定幣,創造不出「網路效應」而產生正向循環。

大白話就是:使用者不想用,原因是,發行商的收益率太差,發行商無心也無力推廣,如同發卡一樣,沒有好的回饋牛肉,誰要辦卡?

若您天真地以為 MiCA 想的是如何保護投資者與消費者,那麼真心建議您看看歐盟銀行體系的現況。歐洲銀行在各式壓力測試中表現並不突出,部分銀行還背負大量不良資產,比許多穩定幣儲備的狀況都要糟糕。但 MiCA 堅定地將穩定幣儲備「請」進銀行體系,彷彿是要為銀行翻新財務報表添磚材火。

那麼,這究竟是在保護誰?顯而易見,穩定幣的「流動性」成了銀行的「資金來源」。只可惜,如此安排未必讓用戶得到更安全的保障,卻可能使歐洲銀行在危機時期把穩定幣的儲備金給「鎖」住,猶如 2023 年的矽谷銀行事件翻版。幸運的是,我們都知道歐洲銀行從不會出現資金危機……對吧?(瑞士信貸.......很多案例)

產業「完美」未來:迅速外流的加密資本與人才

當 Tether 決定退出,當 USDC 壓縮自我交易量,歐洲加密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自然迅速蒸發。交易者和開發者將蜂擁前往那些更具彈性、更開放的地區:美國、亞洲、中東等等。對歐盟官員來說,這或許算不上什麼大事,畢竟,他們更關心銀行不會被「顛覆」。

至於歐洲本地的創新者與交易者?「反正我們有 MiCA 處處規範。」如果有什麼外流,那肯定是那些「不懂歐洲銀行優勢」的人才。歐盟可以大力宣傳,他們正為全球樹立監管的「先進典範」。

等到哪天市場對歐洲的興趣完全消失,大概還能繼續自我安慰:「看吧,我們成功把風險趕出了歐洲。」

所以MiCA是「數位金融墳墓」的墓園長工

接下來能怎麼辦?

  1. Circle 是否會反對 MiCA?
    或許可以嘗試遊說,但在歐盟的政策框架下,要兼顧銀行與創新並不簡單。
  2. 用戶能接受高風險、低收益的歐洲版 USDC 嗎?
    他們可以選擇,但是更可能去尋找其他區域的交易所或穩定幣。如果對收益和安全性要求高,顯然美國國債支撐的版本較具吸引力。
  3. 歐盟官員是否會正視自己掐死市場的現狀?
    或許不會。一般官僚的第一反應多半是「政策本身沒問題,是市場不懂配合」。所以官僚心態才是真正無國界!

結語:看似精妙的規定,卻看不見未來

歐盟出發點本來該是保護用戶、加強市場公信力,但在 MiCA 的運作之下,卻演變成讓穩定幣「自我閹割」、銀行「放心獲益」,但是沒人使用也別想坐收漁翁之利。

對於一般大眾來說,最諷刺的是:歐洲依舊高舉「創新」「成長」等名號,卻把真正的市場需求與安全考量拋在腦後。等到加密生態系徹底出走,連帶產業人才和資金都留不住,歐盟或許才會驚覺:原來過度嚴苛與本末倒置的政策,會讓自己重回金融邊陲的老路

所以,如果您也感嘆「這就是歐洲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嗎」,那麼就請跟 MiCA 好好「配合」吧。畢竟我們都知道,在這場監管大戲中,真被保護的不一定是您,而是那大而不倒、卻又不夠強韌的銀行體系。

看完這篇文章後,或許您會和我一樣,對 MiCA 的「保護」二字抱著三分好奇、七分諷刺。畢竟,要讓歐洲失去加密市場的核心地位,需要的是政策與官僚手段的「完美結合」。我們不能不佩服 MiCA,在這條道路上走得又快、又直、又義無反顧。

為了合規,業者開始大量下架非「歐盟版」穩定幣

raw-image



希望以上這篇文章能帶給您一些對 MiCA 政策的思考與批判角度。若您想更深入研究相關條文與法規,可至歐盟官方網站查閱詳細資訊。感謝您的閱讀,並期待您分享自己的看法!


鏡頭拉回台灣:虛擬資產草案「座談會」定調,日後只有銀行可以發行穩定幣
是不是有種栩栩如生的感覺!

avatar-img
20會員
47內容數
金融、支付、商業、人生、娛樂、其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知道嗎?全球兩大國際卡組織在世界各地收過路費收得風生水起,唯獨在台灣,他們的角色有點像「慈善機構」——每筆交易白忙一場,沒抽到過路費。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夢幻?但這可不是因為他們突然良心發現,而是因為台灣有個獨特的「無敵機制」,讓這些卡組織即便再怎麼強大,在這裡也只能摸摸鼻子接受現實。
本文探討穩定幣在傳統跨境支付MSB領域的應用與侷限。儘管穩定幣能加快區塊鏈內部的交易結算,但在最終的法幣落地環節,仍需仰賴傳統金融系統,因此無法完全取代預存資金(pre-funding)機制。穩定幣在特定情境下具備優勢,但對強調即時結算的MSB而言,其價值在於輔助傳統系統,而非徹底替代
美國即將推出穩定幣法案,並評估比特幣儲備的可行性,以期在數位資產監管方面取得突破,此舉獲得兩黨支持,目標在100天內完成主要法案的推動。
本文探討虛擬資產的內在價值,區分具有內在價值與不具內在價值的虛擬資產,並說明為何NFT不被視為虛擬資產,以及例外情況。
什麼是部分準備金制度?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部分準備金制度的運作原理,並透過「水庫與雨水桶」的比喻,解釋貨幣乘數效應如何影響經濟活動。同時,也探討其潛在風險與各國央行如何透過調整準備率來控制市場貨幣流動。
你知道嗎?全球兩大國際卡組織在世界各地收過路費收得風生水起,唯獨在台灣,他們的角色有點像「慈善機構」——每筆交易白忙一場,沒抽到過路費。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夢幻?但這可不是因為他們突然良心發現,而是因為台灣有個獨特的「無敵機制」,讓這些卡組織即便再怎麼強大,在這裡也只能摸摸鼻子接受現實。
本文探討穩定幣在傳統跨境支付MSB領域的應用與侷限。儘管穩定幣能加快區塊鏈內部的交易結算,但在最終的法幣落地環節,仍需仰賴傳統金融系統,因此無法完全取代預存資金(pre-funding)機制。穩定幣在特定情境下具備優勢,但對強調即時結算的MSB而言,其價值在於輔助傳統系統,而非徹底替代
美國即將推出穩定幣法案,並評估比特幣儲備的可行性,以期在數位資產監管方面取得突破,此舉獲得兩黨支持,目標在100天內完成主要法案的推動。
本文探討虛擬資產的內在價值,區分具有內在價值與不具內在價值的虛擬資產,並說明為何NFT不被視為虛擬資產,以及例外情況。
什麼是部分準備金制度?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部分準備金制度的運作原理,並透過「水庫與雨水桶」的比喻,解釋貨幣乘數效應如何影響經濟活動。同時,也探討其潛在風險與各國央行如何透過調整準備率來控制市場貨幣流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區塊鏈的深度技術往往被忽視,大多數人只關注投機炒幣。導致一個常見誤解:似乎操作加密貨幣非透過中心化交易所不可,讓「去中心化」淪為炒作的假象。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是截然不同的需求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滿足了完全不同的市場需求。事實上,透過中心化交易所應用程序購買比特幣、以太幣或期貨合約等金融衍生
Thumbnail
Raydium是基於solone供應鏈的服務系統,採用名為AMM的協議機制,而AMM(自動做市商)是一種智慧完成交易流程的技術。
Thumbnail
參考來源 本文章參考自《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in-在法定貨幣》。 前言 虛擬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資產,正逐漸改變我們的金融世界。本文將深入探討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去中心化金融(DeFi)、投資策略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旨在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領域。 章節一: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
Thumbnail
加密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文章介紹了加密貨幣的基本概念、特點、主要加密貨幣、優勢和挑戰、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問題,並提出了對抗政策和監管的建議,涵蓋了國際政策、無需許可系統和新法律的影響。同時也討論了加密貨幣內部的文化責任和歐盟的監管立法。文章強調了參與與順從之間的選擇,以及業內標準和未來的走向。
Thumbnail
1.6 政策META 楊懂:這章節題標是Policy Meta,我思來想去覺得Meta沒有一個好的中文翻譯。"Meta" 這個詞源於希臘語,意味著“超越”或“在...之後”。它常被用來描述對某個主題的更高層次的理解或分析。"policy meta" 指的應該是對當前加密貨幣政策背後的更廣泛社會、政
Thumbnail
看了一整年都是RWA的報導,先前參加線上小聚「現實資產代幣化討論會」當與談人,分享自己對於RWA的法律意見,不禁讓我再三重新反思:到底什麼是RWA?為何要將資產代幣化?他們背後又有什麼法律風險與問題存在呢?本文拋磚引玉來討論看看。
Thumbnail
歐盟在今年四月通過 MiCA《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以全球首個跨國監管法律。MiCA 是一個即將在歐盟地區實施法律效力的加密貨幣監管條例,對歐盟成員國有直接法律效力,也會取代成員國國內原有加密貨幣監管規定,成為統一規範。一起看看 MiCA 對加密貨幣產業的意義跟會帶來什麼後續影響吧!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區塊鏈的深度技術往往被忽視,大多數人只關注投機炒幣。導致一個常見誤解:似乎操作加密貨幣非透過中心化交易所不可,讓「去中心化」淪為炒作的假象。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是截然不同的需求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滿足了完全不同的市場需求。事實上,透過中心化交易所應用程序購買比特幣、以太幣或期貨合約等金融衍生
Thumbnail
Raydium是基於solone供應鏈的服務系統,採用名為AMM的協議機制,而AMM(自動做市商)是一種智慧完成交易流程的技術。
Thumbnail
參考來源 本文章參考自《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in-在法定貨幣》。 前言 虛擬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資產,正逐漸改變我們的金融世界。本文將深入探討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去中心化金融(DeFi)、投資策略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旨在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領域。 章節一: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
Thumbnail
加密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文章介紹了加密貨幣的基本概念、特點、主要加密貨幣、優勢和挑戰、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問題,並提出了對抗政策和監管的建議,涵蓋了國際政策、無需許可系統和新法律的影響。同時也討論了加密貨幣內部的文化責任和歐盟的監管立法。文章強調了參與與順從之間的選擇,以及業內標準和未來的走向。
Thumbnail
1.6 政策META 楊懂:這章節題標是Policy Meta,我思來想去覺得Meta沒有一個好的中文翻譯。"Meta" 這個詞源於希臘語,意味著“超越”或“在...之後”。它常被用來描述對某個主題的更高層次的理解或分析。"policy meta" 指的應該是對當前加密貨幣政策背後的更廣泛社會、政
Thumbnail
看了一整年都是RWA的報導,先前參加線上小聚「現實資產代幣化討論會」當與談人,分享自己對於RWA的法律意見,不禁讓我再三重新反思:到底什麼是RWA?為何要將資產代幣化?他們背後又有什麼法律風險與問題存在呢?本文拋磚引玉來討論看看。
Thumbnail
歐盟在今年四月通過 MiCA《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以全球首個跨國監管法律。MiCA 是一個即將在歐盟地區實施法律效力的加密貨幣監管條例,對歐盟成員國有直接法律效力,也會取代成員國國內原有加密貨幣監管規定,成為統一規範。一起看看 MiCA 對加密貨幣產業的意義跟會帶來什麼後續影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