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卡王 vs. 台灣無敵!—— 國際卡組織在台灣的「慈善事業」

全球卡王 vs. 台灣無敵!—— 國際卡組織在台灣的「慈善事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知道嗎?全球兩大國際卡組織在世界各地收過路費收得風生水起,唯獨在台灣,他們的角色有點像「慈善機構」——每筆交易白忙一場,沒抽到過路費。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夢幻?但這可不是因為他們突然良心發現,而是因為台灣有個獨特的「無敵機制」,讓這些卡組織即便再怎麼強大,在這裡也只能摸摸鼻子接受現實。




商店手續費?統一價!公平競爭?不存在!

一般來說,市場競爭的邏輯應該是什麼?不同業者各憑本事,以更好的服務、更低的費用來吸引客戶對吧?但在台灣,商店刷卡手續費是「齊頭式定價」(編按:不是商店手續費齊頭定價),簡單來說,不管你的交易是高風險還是低風險,不管你的交易額是高是低,手續費統統一個價,完全不讓市場競爭發揮作用。

這種「公平」,就像是餐廳不管你吃牛排還是陽春麵,一律收一樣的服務費*,沒有差別待遇,簡單粗暴地解決了一切「討價還價」的可能。

聯合信用卡中心:官方光環下的「市場玩家」

在這個「獨特的生態系」裡,有個很特別的角色—「聯合信用卡中心」。這個機構雖然帶著「半官方」的光環,卻不是純粹的監管單位,而是直接下場競爭、與銀行和國際卡組織一同爭奪市場利益。這就像比賽的裁判自己也下場踢球,還帶著一群人組隊,實在讓人佩服這種「一魚多吃」的操作。

公平會本來應該是要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吧?結果呢?他們雖然「附帶條件」同意這樣的運作方式,但這樣的條件真的能讓市場公平嗎?看來在台灣,市場競爭的定義還真是獨樹一幟。

最慘的還是商店與持卡人

整個局勢看下來,最吃虧的當然是台灣的商家和持卡人。商店無法選擇更有競爭力的手續費,持卡人則是在這種「有管道但沒競爭」的環境下,沒有更好的回饋、更靈活的支付方案可選。最後,國際卡組織沒能從台灣市場賺到該賺的錢,但台灣的商家和消費者也沒能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好處,反而繼續為這套封閉機制買單。


結語:世界之巔的台灣支付環境


台灣的支付市場,成功打造了一個「國際卡組織賺不到,市場競爭進不來,本地玩家玩很大,商店與持卡人買單」的絕妙局面。這樣的生態系,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奇蹟」。未來會不會改變?誰知道呢?但至少現在,我們依然在這場「公平競爭」的遊戲中,見證著一場「完美平衡」的支付奇蹟!



編按:齊頭式定價不在商店端,是手續費分潤。

為何持卡人與商店最慘?

發卡收單賺不到錢,牛肉就是短期,騙你辦卡上鉤後,蜜月期過就沒了!

本文為原始文章授權給網友CNWTF使用chatGPT改寫後,再授權給本人於這裡發佈

原始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07951e7fd89780001c

avatar-img
跟你直白講的tcwhite
20會員
65內容數
金融、支付、商業、人生、娛樂、其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穩定幣在傳統跨境支付MSB領域的應用與侷限。儘管穩定幣能加快區塊鏈內部的交易結算,但在最終的法幣落地環節,仍需仰賴傳統金融系統,因此無法完全取代預存資金(pre-funding)機制。穩定幣在特定情境下具備優勢,但對強調即時結算的MSB而言,其價值在於輔助傳統系統,而非徹底替代
美國即將推出穩定幣法案,並評估比特幣儲備的可行性,以期在數位資產監管方面取得突破,此舉獲得兩黨支持,目標在100天內完成主要法案的推動。
本文探討虛擬資產的內在價值,區分具有內在價值與不具內在價值的虛擬資產,並說明為何NFT不被視為虛擬資產,以及例外情況。
什麼是部分準備金制度?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部分準備金制度的運作原理,並透過「水庫與雨水桶」的比喻,解釋貨幣乘數效應如何影響經濟活動。同時,也探討其潛在風險與各國央行如何透過調整準備率來控制市場貨幣流動。
Tether,一家僅有約100名員工的穩定幣公司,在2024年創造了137.24億美元的利潤,其員工產值遠超美國大型金融機構。文章分析了Tether的財務狀況、營運模式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差異,Tether以其超額準備金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展現了強大的財務韌性
本文探討穩定幣在傳統跨境支付MSB領域的應用與侷限。儘管穩定幣能加快區塊鏈內部的交易結算,但在最終的法幣落地環節,仍需仰賴傳統金融系統,因此無法完全取代預存資金(pre-funding)機制。穩定幣在特定情境下具備優勢,但對強調即時結算的MSB而言,其價值在於輔助傳統系統,而非徹底替代
美國即將推出穩定幣法案,並評估比特幣儲備的可行性,以期在數位資產監管方面取得突破,此舉獲得兩黨支持,目標在100天內完成主要法案的推動。
本文探討虛擬資產的內在價值,區分具有內在價值與不具內在價值的虛擬資產,並說明為何NFT不被視為虛擬資產,以及例外情況。
什麼是部分準備金制度?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部分準備金制度的運作原理,並透過「水庫與雨水桶」的比喻,解釋貨幣乘數效應如何影響經濟活動。同時,也探討其潛在風險與各國央行如何透過調整準備率來控制市場貨幣流動。
Tether,一家僅有約100名員工的穩定幣公司,在2024年創造了137.24億美元的利潤,其員工產值遠超美國大型金融機構。文章分析了Tether的財務狀況、營運模式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差異,Tether以其超額準備金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展現了強大的財務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