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雲門舞集的林懷民老師在五年前,也就是他78歲時退休。
退休後這幾年他深居簡出,過著很安靜的生活,每天在家裡掃地、洗衣服、追劇,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但是他也很享受這樣的退休生活。
最近他參加為FOCASA馬戲團的15周年作品宣傳而出席記者會,記者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詢問林老師未來幾年打算做什麼事?
林懷民老師回答,未來的願望是希望花5年時間整理家裡的書,清完之後,已經83歲了,那時應該年紀很大了,想做什麼,那時候再說吧!
哇!整理家裡的藏書要花五年?!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會好奇,怎麼需要花到那麼久的時間呢?
其實我自己從去年下半年起,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藏書,原本就打算花三到五年,但是我的整理是屬於六十多歲的斷捨離,跟林懷民老師在八十來歲的清理是不太一樣的,至少我不會「清光」,而是會依現有自己家裡的書櫃儲藏空間,包括影音產品,先維持總量一萬本書的容量。
為什麼整理書要花那麼多時間?
因為書記錄了自己的人生,當年你會閱讀或買下那本書,背後都隱含著那時你內心的渴望、內心的疑惑,內心的好奇……
然而,這些生命追尋的心理歷程,很容易被日常瑣事與忙碌的工作給淹沒遺忘,但是只要書還在,多少可以探究自己一路以來,心智或心靈境界的成長。
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反覆閱讀的書,或者帶給自己啟發與影響的書,比相片更能詳實的記錄自己。相片只能讓我們知道當年的自己是胖是瘦,頭髮是長是短,但是我們無法從照片得知當時自己內心的嚮往或擔憂,但是你喜歡一本書,代表當年認同書裡呈現的思想與價值觀,把這本書留在身邊,就可以追索出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生命境界。
因此,重新翻閱每本自己購買或閱讀過的書,都是這趟生命之旅的重新回顧,速度當然快不了。
除了書籍之外,物品的斷捨離就相對簡單。
對我而言,相片、信件與重要文件,現階段基本上是不斷捨離的,反正數量與體積並不是那麼大,留下來也不太佔空間,因此目前對這些資料只做年代領域的分類整理然後裝箱或入櫃,等待幾年後書籍整理好,再慢慢來處理。
除此之外,其他東西的斷捨離,我一個周末假日就可以處理完畢,因為我不太買衣服,也不收藏什麼奇珍異品,對這個物質資本世界創造出吸引我們購買消費的東西,從小至今就完全沒有興趣因此也沒投入任何情感,存在或不存在,東西貴或便宜,是名牌還是地攤貨……我完全不關心也不在乎,因此斷捨離對我來說完全沒困擾。
因此,我會花多久時間來完成斷捨離?
我的答案是,一個周末假日,或者,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