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原因有哪些?從排卵、輸卵管到子宮問題完整解析

不孕症原因有哪些?從排卵、輸卵管到子宮問題完整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桃梨媽咪今天的主題是不孕的可能性有哪些?

由於自己也有過一段短暫的不孕經驗,能夠體會不孕時會有多慌張,

想過很多種可能的不孕原因,後來很高興自己能夠迅速懷孕!

通常,造成難以懷孕的原因很多,男女雙方都有可能遇到,

一起來看看可能有什麼原因吧!


以女生來說,子宮健康非常重要,女性的生殖系統如下圖。

健康的卵子會從卵巢排出,在輸卵管附近受精,

並逐漸發育成囊胚後,在子宮內膜著床。

raw-image


📌關鍵的地方有哪些?


能夠正常懷孕的女性,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 健康的卵子
  2. 正常周期的排卵
  3. 暢通的輸卵管
  4. 正常的子宮內膜
  5. 可以正常發育成寶寶的受精卵


那通常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如下

📌排卵異常、卵子品質不佳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荷爾蒙失調,導致無排卵或排卵不規律。

你可以考慮購買排卵試紙或觀察蛋清的狀況,監測自己什麼時候排卵,或是與生殖醫學專科的醫師討論是否要進行人工受孕或是直接進入試管嬰兒療程(IVF),多囊雖然不容易排卵,好在若進入試管療程,可取道相對多的卵,進入試管嬰兒療程時的成功率相對高。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多囊,可以諮詢你的醫師,抽血測量AMH數值,如果AMH大於5,就代表有可能是多囊囉!

  • 卵巢早衰(POI):影響卵子品質和數量。

卵巢早衰以台灣的觀察標準來看是40歲前,就發生了無月經、很久來一次月經,並且可能會出現更年期症狀,例如熱潮紅、盜汗、夜間多汗、失眠、焦慮、情緒波動,卵巢早衰通常發生原因不明,有可能是有免疫問題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你懷疑自己有卵巢早衰,可以諮詢生殖醫學的醫師是否要抽血測量AMH數值,如果AMH數值小於2,就有可能是卵巢進入衰退期了哦!

  • 高泌乳素血症:影響月經週期,抑制排卵。
    • 泌乳素過高是一種慢性病,有時候是荷爾蒙失調,有時候是長期服用的藥物造成泌乳素過高,也有可能是腦下垂體有腫瘤造成泌乳素過高,排除掉腫瘤的可能性之後,好在只要服用降泌乳素藥物,很快就能懷孕了。
  • 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低下或亢進可能影響排卵。

甲狀腺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已知不管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都會造成無法懷孕,有時候甚至會進一步造成泌乳素過高,若是懷孕也會因為甲狀腺異常,使媽媽及小孩陷入危險,所以當你遇到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千萬要記得跟治療你甲狀腺治療的醫師及生殖醫學的醫師討論,討論該如何調整才能順利懷孕哦!

  • 高齡:女性在35 歲後卵子品質會下降。

35歲以上備孕夫妻,如果在半年內未順利懷孕,記得趕緊至生殖醫學中心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尤其試管嬰兒的成功率,隨著媽媽的年齡越來越高,成功率會越來越低,需要把握時間趕緊進入療程。

  • 母體具有遺傳性疾病:如透納氏症候群等等遺傳性疾病。

這類型的疾病通常會造成卵巢功能早衰,若想懷孕生子,目前可以透過借卵搭配試管嬰兒療程,有一定的成功機率。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這類疾病,可以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

  • 放射治療或化療:這類治療方式可能會影響卵巢功能。

不是所有的癌症治療方式都會造成不孕,這時候的不孕,有可能是暫時性、也可能是永久性的,癌症治療所造成的不孕風險,建議可以諮詢生殖醫學醫師該如何保留生育力,例如藉由凍卵等等方式待未來身體健康後再懷孕,這也是個方式哦!



📌輸卵管阻塞、水腫或損傷


  • 輸卵管阻塞:骨盆腔發炎(PID)可能導致輸卵管阻塞,如衣原體或淋病感染。

通常藉由輸卵管攝影(Hysterosalpingography, HSG)來觀察輸卵管阻塞的地方,以及判斷阻塞程度。 若是輕微堵塞,可能在抗生素治療之後還有可能恢復一定的通暢,可惜的是大部分治療方式效果都很有限,若是嚴重阻塞的話則是無法恢復,盡早進入試管嬰兒療程才能盡快懷孕。

  • 輸卵管積水(Hydrosalpinx):是指輸卵管因感染、發炎或沾黏,導致液體積聚,進而影響受精、著床與懷孕。

當積水量多時,部分病患可經由陰道超音波診斷,你也可以考慮進行輸卵管攝影。積水含有毒性物質,例如發炎因子、細菌代謝物、毒素等等,影響胚胎著床在子宮內膜,降低胚胎著床率。也會影響黃體素分泌,干擾內膜發育,甚至發炎因子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即使成功受孕,積水可能影響子宮環境,增加流產機率,也會增加子宮外孕的風險,若不移除輸卵管,即使進入試管嬰兒療程,也會影響試管嬰兒(IVF)成功率,因此,若有輸卵管積水,建議與生殖醫師討論,必要時考慮手術移除輸卵管再進入試管嬰兒療程,以提高受孕成功率!

📌子宮問題

  •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可能會因為形成的位置,間接或直接導致不孕。

超音波是目前最普遍檢查子宮肌瘤的方式。如果說,肌瘤由子宮內膜往子宮腔長,有可能改變內膜結構,使胚胎無法順利著床。如果肌瘤太大,會壓迫內膜周圍的微血管,導致內膜變薄或功能下降,影響胚胎存活率,肌瘤也可能導致內膜異常增生或發炎,降低著床率。若剛好肌瘤阻塞輸卵管開口,可能造成輸卵管阻塞,如果肌瘤太大,使子宮腔變形,增加流產風險,建議與生殖醫師討論是否要手術切除或進行荷爾蒙療法。

  •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簡單來說,就是子宮內膜亂跑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超音波、抽血以及腹腔鏡檢查是目前常見檢查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方式。異位的內膜組織如果可能會讓輸卵管沾黏、變形,進而影響輸卵管功能。若不小心跑到卵巢,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會壓迫卵巢組織,導致健康卵泡數量減少,使排卵功能受影響。不管跑到哪裡,它都會使身體發炎產生壓力,讓健康的卵子受損,進而使AMH降低。異位內膜還會會釋放發炎因子(如IL-6、TNF-α),導致著床失敗或早期流產。也會使黃體功能不足,導致內膜不夠穩定,使胚胎難以著床。配合醫師使用藥物降低這些異常的增生,或是藉由手術改善,與生殖醫師討論最適合的試管嬰兒療程策略!。

  • 子宮內膜息肉:可能影響受精卵著床。

超音波在子宮息肉檢查中,就像是初步檢查的概念,但礙於解析度的問題,沒辦法看得很清楚,接下來要更進一步檢查就得透過子宮鏡檢查。 內膜息肉可能會占據子宮內膜表面,影響受精卵著床的位置,使胚胎難以穩定附著,就像天然的避孕器一樣。息肉若靠近子宮頸內口或是擋住輸卵管的通道,可能影響精子進入,就像門被堵住一樣。桃梨媽咪自己本身就是這個問題,是透過子宮鏡手術切除息肉才懷孕成功哦 !😊

📌免疫或其他全身性因素


免疫因素導致的不孕,通常難以察覺,

這會影響受精、著床與胚胎發育

需要特定的免疫學檢測來確診。

2000 年後,隨著試管嬰兒技術普及,

許多反覆試管失敗與不明原因流產的患者開始關注免疫因素,

使得這個領域逐漸受到重視。

但目前仍然有爭議,部分醫師認為免疫療法對懷孕成功率的影響有限,

這邊我整理各種可能原因,做成表格供大家參考:

raw-image




📌 男性因素


男性的不孕因素很多,可能是精子型態不良、數量異常或是荷爾蒙異常等等,

如果只是簡單的因素,比如說,環境溫度過高,

或有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現象,

只要改善,通常沒多久就能改善這個問題。

若是無精症、精子數量稀少或活動力差,

好在只要有幾隻可以活動精子就能進入試管療程。


📌 不明原因(約 10-20%)

有些夫妻經過詳細檢查後,仍無法找到明確的不孕原因,可能與:

  • 精子與卵子的相容性
  • 受精或著床的微小異常
  • 子宮內環境影響 有關。

這類情況通常可透過試管嬰兒(IVF)或其他輔助生殖技術提高懷孕率。


📌 何時應該就醫?

  • 女性超過 35 歲,嘗試懷孕 6 個月未成功
  • 女性未滿 35 歲,但嘗試 1 年仍無法懷孕
  • 曾有 2 次以上自然流產
  • 月經不規律或無月經
  • 曾有骨盆腔手術、骨盆腔發炎病史
  • 男性精液分析異常


桃梨媽咪再次提醒各位,如果有以上的問題,一定要諮詢您的生殖醫師,

像這樣的文章,若還沒成功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要做什麼樣子的檢查,

如果已經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你,可以看看還有什麼可能性沒有考慮到,

桃梨媽咪在上次也有分享本身不孕的經驗,是有關內膜息肉造成的不孕,

下一篇我們將分享要結婚或準備懷孕,該做什麼基本的健康檢查哦!


avatar-img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13會員
35內容數
桃梨媽媽在基因檢測公司多年,從不孕到懷孕,基因檢測到育兒等等,雜七雜八什麼都有~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文字可以帶給大家溫暖與希望~喜歡我的話,請記得追蹤並給我一個愛心哦<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也以為,女兒只是「蠶豆症帶因者」,不會發病嗎? 我是一位從事基因檢測的媽媽,先生確診 G6PD 缺乏症,我們以為孩子只是遺傳帶因,卻沒想到——兩個女兒都被診斷為蠶豆症患者。 這是怎麼發生的?蠶豆症到底是什麼? 這篇文章,讓我們從遺傳基因的角度,一起解開這個看似單純卻充滿變數的健康謎團。
你有聽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嗎? 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像泡泡一樣? 但放心,它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只是一種影響女性荷爾蒙、月經和排卵的常見症狀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PCOS」, 並且告訴你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育!
其實有一種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能從沒聽過,也完全沒症狀——地中海型貧血 台灣約有 110 萬人是帶因者, 帶因者兩人結婚,每胎 25% 機率生出重型患者 你聽過 –α³·⁷、CD41/42 嗎? 你知道報告寫「帶因」但到底是輕型還是有風險? 今天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次看懂地中海型貧血!
你也以為,女兒只是「蠶豆症帶因者」,不會發病嗎? 我是一位從事基因檢測的媽媽,先生確診 G6PD 缺乏症,我們以為孩子只是遺傳帶因,卻沒想到——兩個女兒都被診斷為蠶豆症患者。 這是怎麼發生的?蠶豆症到底是什麼? 這篇文章,讓我們從遺傳基因的角度,一起解開這個看似單純卻充滿變數的健康謎團。
你有聽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嗎? 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像泡泡一樣? 但放心,它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只是一種影響女性荷爾蒙、月經和排卵的常見症狀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PCOS」, 並且告訴你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育!
其實有一種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能從沒聽過,也完全沒症狀——地中海型貧血 台灣約有 110 萬人是帶因者, 帶因者兩人結婚,每胎 25% 機率生出重型患者 你聽過 –α³·⁷、CD41/42 嗎? 你知道報告寫「帶因」但到底是輕型還是有風險? 今天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次看懂地中海型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