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_紛亂的情緒

2025年3月4日_紛亂的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日想寫篇散文以為投稿之用,但試了六、七個開頭都不稱心,有的太虛幻飄渺,有的太說道理,有的太直白。總之對我來說並非良作,這讓我感到痛苦、疲憊,萌生我沒有天賦的恐懼,不由得心想若我沒有文學天賦,那我這幾年的努力又為了什麼呢。想到這卻不能說出口,不能向人討拍,僅能默默冒汗,回頭審視自己內心的深淵。

  妙津說我就是要寫,我會寫到別人不得不承認我的才能;木心說光是寫作就足夠快樂;歌德說只寫自己熟悉的主題;尼采說人就當超越自己;蒙田說活在當下。啊,這麼多詭譎的話語縈繞我心,讓我無所適從,我的心啊,揚不起自己的帆,胡亂掛上別人拼裝的帆,以致迷航。我能怪別人嗎?我又能苛責自己嗎?

  我的世界正在破裂,裂痕逐漸擴大,罅隙後是自由的世界,還是殘酷的現實?現在還未可知。

  面對它、挑戰它是現在我唯一能做的。


avatar-img
奇狐文化的小沙龍
14會員
148內容數
個人生活體悟、觀點分享,兼有一些文學與機械創作,歡迎大家來晃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奇狐文化的小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忙著讀《卡拉馬助夫兄弟》,一轉眼九日後才看完下冊,現在或許可以簡短談談這本書。一句話,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天才,人性的天才。他善於捕捉各式各樣的人面臨突發狀況下的心境,並藉由論述般的對話說明給讀者知曉。再者,除了前述非時代意義的人性之外,他筆下的角色具備當代俄羅斯人的特色,如卡拉馬助夫三兄弟,大
  最近急著讀完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上冊讀畢,下冊接著繼續。讀到目前只覺得杜斯妥也夫斯基真是天才,點燃人性裡的小小火苗,直將其燒成大火方休。在這本書裡,充斥著大量的對話,好像非得將內心窸窣的話說完不可,也是由於這些一氣呵成的話語,我們才能知曉角色的心思如何轉變,以及內心裡的異音究竟
  連假幾日,都在看紀德的《地糧》。木心推薦盛澄華的譯本,可能是時代推移的關係,我覺得語意不甚通順,改借麥田出版徐麗松譯的版本才看得下去。然而當我想要找其他譯本時,卻發現台灣出版的甚少,倒不如中國那熱鬧,這同樣也反應在《歌德對談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書上,好像台灣並不熱衷於新
  近日忙著讀《卡拉馬助夫兄弟》,一轉眼九日後才看完下冊,現在或許可以簡短談談這本書。一句話,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天才,人性的天才。他善於捕捉各式各樣的人面臨突發狀況下的心境,並藉由論述般的對話說明給讀者知曉。再者,除了前述非時代意義的人性之外,他筆下的角色具備當代俄羅斯人的特色,如卡拉馬助夫三兄弟,大
  最近急著讀完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上冊讀畢,下冊接著繼續。讀到目前只覺得杜斯妥也夫斯基真是天才,點燃人性裡的小小火苗,直將其燒成大火方休。在這本書裡,充斥著大量的對話,好像非得將內心窸窣的話說完不可,也是由於這些一氣呵成的話語,我們才能知曉角色的心思如何轉變,以及內心裡的異音究竟
  連假幾日,都在看紀德的《地糧》。木心推薦盛澄華的譯本,可能是時代推移的關係,我覺得語意不甚通順,改借麥田出版徐麗松譯的版本才看得下去。然而當我想要找其他譯本時,卻發現台灣出版的甚少,倒不如中國那熱鬧,這同樣也反應在《歌德對談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書上,好像台灣並不熱衷於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