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長大後,反而愛上了不完美的結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接續上一篇文章,《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這部電影除了讓我對「死亡」有更深刻的思考外,我也發現了自己這些年來的轉變,那就是我越來越喜歡看那種不完美的結局。

小時候特別愛看那種圓滿大結局,主角費盡心力終於打敗壞人、克服難關,從此過著一帆風順的人生云云,迪士尼、好萊塢不乏這種圓滿結局的系列電影,印象中當時看到少數結局不完美的電影還會難過好幾天!

但隨著年紀漸長,圓滿大結局能帶來的鼓舞、激勵、感動卻越來越少了,反而是不完美的結局帶來更多感慨、思考和迴響,越來越容易受到這樣的「不完美」打動,甚至刻意去選擇那些帶有遺憾的結局觀賞。

究竟是為什麼、什麼時候發生這樣的轉變呢?為什麼我們長越大,越喜歡不完美的結局?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或許,我們喜歡不完美的結局,不是因為我們變悲觀了,而是因為我們開始理解,人生本來就充滿遺憾與無奈,而真正的重點,不是結局如何,而是我們如何珍惜過程。

長大後,為什麼更喜歡不完美的結局

還記得小時候的童話故事,總是王子與公主過上幸福生活,迪士尼的系列作品幾乎都離不開這些結局,大部分的電影也都走這個風格,就連災難片似乎也都以圓滿結局來收尾,往往看完電影都可以讓我這個小男孩得到大大的滿足,彷彿我的世界也一同圓滿了。

小時候的我們,相信所有事情都會「否極泰來」。

壞人會失敗、公主會獲救、平民會讚揚、英雄會千古留名,我們以為現實也如同電影、卡通一般,碰上困難→跌落谷底→永不氣餒→谷底翻身→名垂千古,這些電影就像這個世界的縮影一樣,在我們最無知、最好奇的時候闖入我們的腦海,我們也根據這些劇情建構對世界的認知。

但後來呢?

王子和公主會不會為了誰帶小孩、誰賺錢吵架?壞人被打敗後英雄是不是只能去7-11打工?遊行結束後平民是不是還要重新耕種、處理被破壞的莊稼?是不是要多打幾份工抗通膨?

這些,才是我們長大後碰到的事情,這些,無一例外地沒有出現在圓滿大結局中。

長大後,我們發現現實並不完美,有些人會離開,有些努力不會有結果,「遺憾」才是更常出現的旋律。也因為這些無常的洗禮,讓我們漸漸從小男孩、小女孩,成長為大人,我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沒有公主與惡龍,只有柴米油鹽、一點美好和一堆難關和遺憾。

不完美的結局讓我們更容易感同身受,因為它貼近我們的人生經歷,因為它正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一部分。

聽起來很悲觀,但我其實更喜歡這種貼近我們的風格,雖說完美的電影可以豐富我們對生活、對世界的想像,但多少會有一些距離感,兩小時過後我們還得回到現實,安撫哭鬧的兒女、準備明天一早出門上班。

而相比童話般的美好結局,「遺憾」反而讓我們更有感觸,讓我們發現其實現實也並非這麼差,也讓我們懂的珍惜那些還存在、尚未遠離的。

【那些影響我的不完美結局】

我想分享兩部我很喜歡的「不完美」電影,它們分別在不同時期進入我的眼中,對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

有別於傳統超級英雄電影的完美結局,這部電影的最後,男主角雖然擊敗了反派,卻拯救不了女主角的性命,因此放棄了蜘蛛人的身份,雖然電影結尾男主角成功復出,算是另類的圓滿結局,但女主角逝世的劇情讓年輕的我非常難以釋懷,也是第一部衝擊我的「圓滿」價值觀的電影。

出社會後某次在電視上重新觀賞這部電影,反而卻對這樣的劇情釋懷了,電影的結局令人揪心,但正因如此,才會讓它比簡單的「英雄勝利」更令人難以忘懷,也讓我有了另一層思考。

擁有超能力的男主角,都沒辦法完美的做好每件事情了,更何況是沒有超能力的自己呢?適逢職涯不適應期的我,可以說是被這樣的結局給療癒了!不完美、無能為力、遺憾才是我更常體會到的感受!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這部是前陣子才看的電影,故事中講解了躁鬱症男主角與PTSD女主角的相遇,前面的愛情故事不禁讓人期待雙方的病情皆可以被對方治癒,但最終男主角仍然不敵病魔,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結局令人感慨,也令我深深的思考了死亡這個議題(見上一篇文章)。

可能是因為看電影時早已接受社會的洗禮,並沒有讓我產生很大的挫敗感,男主角的離世,像極了現實中那些突如其來的生理死別,毫無預警地讓人措手不及,又再次讓自己意識到,有些離別來的突然,往往什麼都來不及說,珍惜那些還在身邊的人,是這部電影帶給我最深的思考。

最近剛好也得知,朋友的弟弟離世了,不是意外也不是疾病,就是好端端地睡個覺隔天就走了,這個消息讓我再次想起這部電影,再次提醒自己,有些離別就是這麼突如其來,有些遺憾不會讓我們有時間準備。

【人生沒有標準結局,我們該如何面對遺憾

就像前面提到的,每每觀賞這些不完美的電影結局,往往會讓我再次深刻的思考人生的議題,遺憾隨時可能會到訪,雖說學業、工作、興趣、娛樂對我們的人生同樣重要,但這些電影也提醒我們記得把時間留給身邊的人,甚至留給自己,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下禮拜、下個月是誰要跟我們道別,或是我們得跟世界道別。

講這個其實有點老生常談了,我也不老,也不喜歡常常聽人碎念這個概念,不過每次看到這樣的電影,我總會安排下個假日回家鄉跟家人一起度過,我不悲觀,也不會看完電影就成天胡思亂想,只是我們確實都得把握跟家人相處的每分每秒,盡可能圓滿。

遺憾實在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選擇「在遺憾來臨前,創造更多美好回憶,盡可能圓滿」,我認為這是我們面對遺憾唯一可以努力的方向了。

【電影結束的失而復得,是最好的提醒】

《當幸福來敲門》也是我很喜歡的電影,雖然有個圓滿結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威爾.史密斯帶著兒子走投無路只能睡在廁所,那個無聲流淚的瞬間是最觸動我的一幕,正是這些不完美,才讓最後的幸福顯得可貴,也是這些不完美,才是我們最常經歷的人生。

每次看這些不完美的電影,我彷彿跟著主角一起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但當電影結束、燈光大亮的時候,我又像是找回了最重要的那些東西,慶幸的同時也提醒自己要更珍惜身邊的一切,我想這就是我喜愛不完美結局的原因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火線上決策
5會員
98內容數
嗨!我是棉先生! 《火線上決策》是一個分享文章的平台,文章的主題來自一位消防員,對工作及日常生活的體悟、閱讀的輸出與實踐,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跟我互動!
火線上決策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在一次靈感閃現中,我決定詢問ChatGPT:「你眼中的我是誰?」。這場對話意外成為了一趟深刻的自我探索旅程。從爐火與煙火的比喻,到現實與創意間的平衡,我開始理解自己的節奏與價值,也學會不再用他人的標準衡量自己。這篇文章,分享了我與AI對話後,對自我認識的新體悟。
Thumbnail
2025/04/27
在一次靈感閃現中,我決定詢問ChatGPT:「你眼中的我是誰?」。這場對話意外成為了一趟深刻的自我探索旅程。從爐火與煙火的比喻,到現實與創意間的平衡,我開始理解自己的節奏與價值,也學會不再用他人的標準衡量自己。這篇文章,分享了我與AI對話後,對自我認識的新體悟。
Thumbnail
2025/04/26
你以為當主管是指揮決策、排班分工?我曾這樣以為,直到有天同仁的情緒直接在群組爆炸,我才意識到,領導真正的挑戰,是在情緒的洪流中學會傾聽、理解與修補。這篇文章紀錄了一次內部摩擦帶來的反思,也分享我如何透過接納、道歉、共識來重建信任,讓團隊走得更遠。
Thumbnail
2025/04/26
你以為當主管是指揮決策、排班分工?我曾這樣以為,直到有天同仁的情緒直接在群組爆炸,我才意識到,領導真正的挑戰,是在情緒的洪流中學會傾聽、理解與修補。這篇文章紀錄了一次內部摩擦帶來的反思,也分享我如何透過接納、道歉、共識來重建信任,讓團隊走得更遠。
Thumbnail
2025/04/22
在感情中,很多人會選擇「沈默以對」,以為這樣比較成熟,卻往往讓情緒悄悄累積成為壓力與傷痕。這篇文章透過真實的兩段戀愛經驗,反思「說出口」的重要性,強調溝通不是要求對方改變,而是一起尋找共識,學習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讓感情更穩固。
Thumbnail
2025/04/22
在感情中,很多人會選擇「沈默以對」,以為這樣比較成熟,卻往往讓情緒悄悄累積成為壓力與傷痕。這篇文章透過真實的兩段戀愛經驗,反思「說出口」的重要性,強調溝通不是要求對方改變,而是一起尋找共識,學習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讓感情更穩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部戲是愛情劇裡的爽劇,看完後勾起太多當年年輕時的回憶。懷念起那時候只要能坐在一起嘴角就會揚起的開心,也讓我體驗到一件事,那就是只要你(妳)陪著我,這一瞬間就是最好的世界....而這一瞬間的我們就是最好的我們
Thumbnail
這部戲是愛情劇裡的爽劇,看完後勾起太多當年年輕時的回憶。懷念起那時候只要能坐在一起嘴角就會揚起的開心,也讓我體驗到一件事,那就是只要你(妳)陪著我,這一瞬間就是最好的世界....而這一瞬間的我們就是最好的我們
Thumbnail
整部電影不是在生命的盡頭尋求人生的意義,而是體會與透悟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整部電影不是在生命的盡頭尋求人生的意義,而是體會與透悟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Aribnb創辦人曾說過「讓100 個人徹底死心塌地瘋狂愛上你,而不是 10000 個人喜歡你。」 相信好故事,是相信那些能夠改變現狀的故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電影,而一部成功的電影,往往需要好故事,能觸動心靈、引起共鳴、激發思考、帶來改變。而你如何說出自己的好故事,帶給世界更多的快樂。
Thumbnail
Aribnb創辦人曾說過「讓100 個人徹底死心塌地瘋狂愛上你,而不是 10000 個人喜歡你。」 相信好故事,是相信那些能夠改變現狀的故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電影,而一部成功的電影,往往需要好故事,能觸動心靈、引起共鳴、激發思考、帶來改變。而你如何說出自己的好故事,帶給世界更多的快樂。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整個劇本、音樂、畫面所建構出的放鬆氛圍,對於18歲的而言,確實是理想中的完美日常。 複製主角相同的生活模式,並不一定是每個人理想中的完美日常。但我想,主角的生活態度,的確是我一直以來所嚮往的。住在簡單的屋舍裡,擁有一份能讓自己滿足成就感的工作,不在意外界看待自己的眼光,安逸舒適的過日子。
Thumbnail
整個劇本、音樂、畫面所建構出的放鬆氛圍,對於18歲的而言,確實是理想中的完美日常。 複製主角相同的生活模式,並不一定是每個人理想中的完美日常。但我想,主角的生活態度,的確是我一直以來所嚮往的。住在簡單的屋舍裡,擁有一份能讓自己滿足成就感的工作,不在意外界看待自己的眼光,安逸舒適的過日子。
Thumbnail
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到家一陣子腦袋還是糊糊的。跟每一個人相遇,在對方身上留下一些東西,也帶走了一些。我們都在練習,試錯,成長,變得更懂的體貼,更成熟的人。我以為,啊,想說電影應該尾聲了,這次可以安全下莊,錯了!!! 自己看電影蠻快樂的,不要像上次那樣,看個早場結果變成一人包場就好。影廳太空曠了
Thumbnail
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到家一陣子腦袋還是糊糊的。跟每一個人相遇,在對方身上留下一些東西,也帶走了一些。我們都在練習,試錯,成長,變得更懂的體貼,更成熟的人。我以為,啊,想說電影應該尾聲了,這次可以安全下莊,錯了!!! 自己看電影蠻快樂的,不要像上次那樣,看個早場結果變成一人包場就好。影廳太空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