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正在悄悄奪走你的未來,再不行動,夢想只會越來越遠。

拖延正在悄悄奪走你的未來,再不行動,夢想只會越來越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是拖延症?


早上起床後,我知道按慣例每天需要寫一篇文章,但今天沒有創作靈感,於是開始滑手機,看FB或新聞想找點題材。結果一滑就停不下來,上網找題材的時間一拖就拖到中午,完全沒有找到什麼靈感,最後只好放棄,浪費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該做某件事,卻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行動,甚至放棄。像是運動、閱讀、創作,甚至是工作上的重要報告,總覺得「等等再說」,最後變成手忙腳亂。


拖延症不只是「懶」,它其實是一種心理習慣,是一連串的想法、情緒和行動糾纏在一起的結果。有些小拖延影響不大,但當拖延開始影響工作、生活,甚至讓你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時,那就該想辦法改變了。


■為什麼我們會拖延?


一般來說造成拖延會有這幾個主因:


1. 大腦不喜歡改變,習慣待在舒適區

我們的大腦傾向選擇最輕鬆的事情,像是滑手機、看劇、打遊戲,因為這些活動不需要動腦。不拖延,意味著你要開始動腦、花精力去做事,而這對大腦來說,實在太累了。


2. 完美主義,讓你不敢開始


「如果做不好怎麼辦?」這種想法會讓我們一直拖,因為害怕結果不夠完美,寧願找藉口拖延,等到最後才隨便完成,這樣即使失敗了,也能對自己說:「反正我只是沒時間做得更好。」


3. 害怕失敗,索性不開始


有些人拖延,是因為害怕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怕做了之後會失敗。與其面對失敗的可能性,不如乾脆不開始。


4. 壓力太大,讓人卡住不動


有時候,壓力大到讓人無法動彈,感覺怎麼開始都不對,於是一直拖延,期待自己「準備好」的那一天。但事實上,那一天可能永遠不會來。


■如何終結拖延症,用這3 種實用方法


方法 1:改變想法,破解拖延的心理陷阱


關鍵在於改變「拖延」的想法,可以利用ABCDE 模型,幫助你重新思考:


A.事件(Activating Event): 你需要完成某件事,例如「下週三要交報告」。



B.信念(Belief): 你告訴自己「還有時間,等到週二再說」。



C.結果(Consequence): 週二才開始,導致趕工,品質不好,壓力爆表。



D.質疑(Disputation): 反問自己:「為什麼要等到週二?早點開始不是更輕鬆嗎?」



E.新行動(Effect): 你決定今天就開始寫,分段完成,週三交件前可以輕鬆修改。


實際應用:


我知道今天必須寫出一篇文章,目前沒有靈感,沒關係我先滑手機找靈感好了,浪費了一堆時間,題材沒找到,連文章開頭也沒著落,心情很糟。


如果我不特意找題材,只要先寫起床後的感受即可,雖然不是期許的完美文章,但至少已完成一天的任務。



方法 2:控制情緒,面對拖延的衝動


每次想拖延時,試試這個「五分鐘抗拖法」:


當你想滑手機、做別的事情時,對自己說:「等一下,我先坐在這裡五分鐘!」
你不一定要馬上開始工作,但只要坐在那裡,感受自己的「拖延衝動」,你會發現這股衝動慢慢減弱,然後你就能開始做事了!


實際應用:



創作時,突然很想刷手機?告訴自己:「再等五分鐘!」過了一會兒,你可能就能繼續專注下去。這個方法能幫助你訓練專注力,減少拖延!


方法 3:快速行動,別讓大腦有機會偷懶


-「5 秒內行動法則」:


想到一件該做的事,就倒數 5、4、3、2、1,然後立刻開始。


-降低門檻,讓開始變簡單:


想運動? 先做 5 下伏地挺身就好!


想讀書? 先讀 1 頁就好!


想寫報告? 先寫 50 個字!


-改變環境,讓行動變簡單:


想早起? 把鬧鐘放遠一點,逼自己起床。


想減少滑手機? 把手機放房間外面。


想存錢? 設定自動轉帳,薪水一到就存起來。


實際應用:



你想開始運動,卻一直拖延?先換上運動服,不管怎樣都去健身房,哪怕只運動 10 分鐘也行。開始了,就更容易持續下去。


■改變拖延,從現在開始


這篇文章我是如何寫出來的?打開APP聽樊登讀書尋找有關拖延症的書,花了一小時聽完,再利用幾個小時消化完整理出來。


那麼對於拖延症,我們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不要給自己貼上「拖延症」的標籤,因為你不是懶,而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行動策略。
接受自己,看到進步,不要完美主義,開始行動才是關鍵。
拖延不會讓問題消失,行動才會.現在就數 5 秒,馬上去做一件你該做的事。



不想再拖延,現在開始,不再等「有動力」的那一天,因為行動才能帶來動力;先求完成,再求完美。

沒有創意,先完成再完美

沒有創意,先完成再完美


avatar-img
懸緝的沙龍
201會員
276內容數
🎬廣告影片拍攝累積15年經驗 💻文章被商周、今週刊、聯合新聞網…轉載 🧠分享投資理財 I 財商思維 I 自我成長 ✉️[email protected] 個人部落格:https://www.hcthinking.com/ YouTube : https://reurl.cc/KdoYR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懸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圖中,我整理出從今年1/2以來,截至今天4/1的股價走勢圖。 加權指數:-7.39% 市值型 ETF(0050):-9.64% 高息型 ETF(0056):-4% 高評級公司債(00751B):+2.42% 投資級公司債(00937B):+1.79% 我的投資組合配置: 市值型
曾有觀眾問我:「0050適合12%以上高所得稅率的人,006208適合所得稅5%的人,真的是這樣嗎?」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於是透過稅金角度切入研究這樣地疑問。 於是我發現,收入不同的族群,投資0050或者006208真的會有不同的差異。 有些人領了股息,報稅時還可以節稅;有些人領
今年,加權指數最高來到23943點,直到今天盤中的20813點左右,總共下跌了13%左右。 如果你持有的股票總市值一樣下跌13%左右,表示你的報酬也是跟著大盤走的;相反的,如果你的跌幅超過13%,甚至更多。可能得檢視一下目前持有股票中,是否有些個股有超跌的現象,很大機會在未來市場恐慌時,產生更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經連續寫作 30 天了! 回想起剛開始考慮參加日更挑戰時,我花了很多時間猶豫不決,擔心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結果沒想到,30 天過去,我不僅完成了挑戰,還養成了每日寫作的習慣。現在,如果一天沒寫,反而覺得渾身不對勁。 就像鍛鍊肌肉一樣,只要持續訓練,就會越來越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明明知道該改變,卻遲遲不敢踏出舒適圈,尤其是到了中年,選擇變得更難。這幾年,我一直在掙扎,到底要繼續當製片,還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選擇一:繼續製片工作:這是我做得很熟練的事,收入穩定,但壓力很大、坐息不正常,長期下來,健康一定會造成相
甜食總是特別讓人上癮,不管是壓力大、開心、難過、疲累時,都會想來塊蛋糕、來杯手搖、或是拆一包餅乾,吃下一口,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但吃完後,又覺得充滿罪惡感,不斷地重覆這些循環,長久下來,不但身材開始走鐘,皮膚也愈變愈差。 為什麼人類對糖這麼「難以抗拒」?
圖中,我整理出從今年1/2以來,截至今天4/1的股價走勢圖。 加權指數:-7.39% 市值型 ETF(0050):-9.64% 高息型 ETF(0056):-4% 高評級公司債(00751B):+2.42% 投資級公司債(00937B):+1.79% 我的投資組合配置: 市值型
曾有觀眾問我:「0050適合12%以上高所得稅率的人,006208適合所得稅5%的人,真的是這樣嗎?」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於是透過稅金角度切入研究這樣地疑問。 於是我發現,收入不同的族群,投資0050或者006208真的會有不同的差異。 有些人領了股息,報稅時還可以節稅;有些人領
今年,加權指數最高來到23943點,直到今天盤中的20813點左右,總共下跌了13%左右。 如果你持有的股票總市值一樣下跌13%左右,表示你的報酬也是跟著大盤走的;相反的,如果你的跌幅超過13%,甚至更多。可能得檢視一下目前持有股票中,是否有些個股有超跌的現象,很大機會在未來市場恐慌時,產生更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經連續寫作 30 天了! 回想起剛開始考慮參加日更挑戰時,我花了很多時間猶豫不決,擔心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結果沒想到,30 天過去,我不僅完成了挑戰,還養成了每日寫作的習慣。現在,如果一天沒寫,反而覺得渾身不對勁。 就像鍛鍊肌肉一樣,只要持續訓練,就會越來越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明明知道該改變,卻遲遲不敢踏出舒適圈,尤其是到了中年,選擇變得更難。這幾年,我一直在掙扎,到底要繼續當製片,還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選擇一:繼續製片工作:這是我做得很熟練的事,收入穩定,但壓力很大、坐息不正常,長期下來,健康一定會造成相
甜食總是特別讓人上癮,不管是壓力大、開心、難過、疲累時,都會想來塊蛋糕、來杯手搖、或是拆一包餅乾,吃下一口,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但吃完後,又覺得充滿罪惡感,不斷地重覆這些循環,長久下來,不但身材開始走鐘,皮膚也愈變愈差。 為什麼人類對糖這麼「難以抗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