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 4/3 凌晨,美國總統川普拿著他的小板板向世人公布了一個既可笑但又極具毀滅性的關稅政策,從此之後,全世界被這場出乎意料的關稅海嘯捲入深深的黑暗中........
自從上星期四 (4/3) 開始,美股就啟動暴跌模式,而台股因為清明連假一直到前天 (4/7) 才一次爆發,結果,不出所料地 0050 一開盤就鎖死在跌停,停止心跳。不過這也就算了,更讓我難受的是,比特幣也開始補跌,就這樣,滿手美股、台股和比特幣部位的我感受到三方夾擊的痛苦,而這次,相較於 2024 年 805 股災,我覺得更難受了,也許是因為比起當時,我持有的部位更多了 (現金部位不到 5%)。但更讓我感到絕望的是,在狂人主政的世界局勢之中,已經沒有人看得懂到底在演哪一齣、到底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不過,這都還不是最糟的情況,更讓我覺得瞠目結舌、有世界末日之兆的發展是,各國的領導者像是亂成一鍋粥,大家爭先恐後地前往拜見 "地球大帝" 以尋求一線生機,彷彿急著去繳交作業的小學生似的,就怕太晚交會被死當。然而面對大家的殷切期盼,"地球大帝" 卻翹著二郎腿、抽著雪珈,用著鄙視的態度回應著各國遞來的善意說:「 這還遠遠不夠 」.......
面對這種可笑的局勢,我有一種全然陌生的絕望感,也許是因為這一切太過滑稽、太過不真實,也許是因為自 2021 年開始重返股市後我是第一次滿倉的情況下接受暴擊,所以感到難以消化,也因此居然開始不堅定地冒出想要逃跑的想法:「 我是不是該清倉,這樣至少以後川普他老人家這四年要怎麼鬧都不關我的事了 」。的確,每天為了跟上世界局勢的變化,讓我覺得這這個小日子過得不美了。雖然這樣想,但我的理智線沒斷,目前還是繼續打算死撐著,而為了讓自己撐過去,我開始思考 & 做一些事.......
這次,真的是史上最糟的一次嗎?
雖然 4/7 台股創下史上最高跌點 - 2065 點,但不代表這是史上最讓人絕望的一次股災吧。我只是在想,拿 2020 時發生的新冠疫情和今天的人禍相比,哪種情況我會覺得比較嚴重?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新冠疫情那時比較嚴重,因為當時大家每天都活在死亡的恐懼之中,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很多地區的實體經濟都幾乎停擺,而在疫情暴發之初,人們因為不知何時能回到正常生活而感到惴惴不安。和現在這次關稅海嘯相比,雖然面對川普一意孤行、外加自以為是、以及難以預測的行事風格,讓人真的覺得這場沒有煙硝味的貿易戰爭不知何時是個頭,但至少至少,這只是一場人禍,只要有人突然醒過來,就有可能在一夕之間扭轉局勢……
既然經濟及股市可以很快在 2020 新冠疫情中走出來,為什麼這次需要這麼絕望呢?我這樣安慰著自己......
「 別人在貪婪時我恐懼,別人在恐懼時我貪婪 」
- by Warren Buffett (巴菲特)
這句話應該所有投資人都耳熟能詳,但真正身處在恐懼中時 (就是現在),要用貪婪的心態來面對每日落下來的刀還真的不太容易做到。既然自己自許為長期投資者,在這個時候如果不出手撿便宜會覺得很不應該,於是我在這幾天又拿出所剩不多的現金為自己和女兒補了些 0050、00662 (女兒還不能在美股券商開戶,所以先買個和 NASDAQ 100 連動的 ETF) 和比特幣,也許買得早了,但是早是晚以後才會知道......
下一次會做得更好嗎?
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 (4/9),我在 2023、2024 所得到的所有帳面獲利像是過山車般幾乎要消失不見,雖然心裡非常不是滋味,不過這也是一次學習,這次大崩跌讓我我考著,下次我該怎麼調整才可以更安然地度過股災?(以下思考先排除我的加密貨幣部位)
1 - 再平衡要做到位
在今年年初時,本應是我該做股債再平衡的時候,當時股和債的的比例嚴重失衡,但我卻僅只有賣出非常少的股票部位來購買美國公債 ETF,以及用手上的現金部位去擴大債券部位,雖然這樣也沒錯,但某種程度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遵守紀律........
2 - 股債比要調整為 5:5
雖然我已經退休,但在先生還有收入的情況下 (且先生除了買債券 ETF 之外手上沒有風險資產),所以我認為我的投資策略可以不需要那麼保守。然而,50 歲就只有一步之遙,對我來說,平靜無憂的生活似乎才是最重要的,為了讓自己能以更平靜的心態面對股市的變化,也許我該降低持股部位、增加債券持倉......
3 - 選擇美國公債直債
在這次股災中証實專家所言不假,那就是公司債在股災中是起不了作用,而美國公債的局勢詭譎多變,關稅到底會造成經濟衰退或停滯、還是會重新喚起通膨巨獸,沒人說得準,本應在殺聲隆隆的股災中扮演我心中那個穩定的力量的美國公債 ETF,在這幾天的混亂之中也顯得這麼無力,這讓我不禁思考,也許我該多買的不是債券 ETF,而是該買穩賺不賠的公債直債 (但有可能賺了債息、賠了匯率)......
認清自己的恐懼,是進步的開始
雖然我是長期投資的信仰者,但我實踐的資歷其實也不過兩、三年,而這兩、三年當中股市大部份的時間是處在上行階段,所以我其實沒有經過那種在股市中被屠殺的痛 (雖然在加密貨幣市場被屠殺已是日常),也因此,我其實並不了解自己的耐受承度到哪裡、現在的投資策略是不是我可以讓我長期走下去,而這幾天,在萬念俱灰中我重新面對自己,除了強迫自己不要再去想那已經失去的美好的帳面浮盈,也想要為自己找到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長期投資之中最重要的參數是時間,然而對於一位已屆 50 的退休投資人,在沒有穩定的主動收入的情況下、且也沒有 10 年、20 年可以重新再來,長期投資對於我來說其實是有風險的,所以為了讓自己不會在下次股災又灰頭土臉,也許我該考慮風險多於報酬才是,而這是我在這次股災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