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Cheras War Cemetery)所安葬的烈士裏,在為數不少的廓爾喀兵墓群之中,其實也混雜著其他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於戰鬥或任務中捐殉的非洲籍英軍。只是所能觀察到的墓碑數,數量不甚多,大多是在馬來亞作戰時陣亡的非洲土著和白人將士。
非籍兵的歷史一樣悠久,一般創於20世紀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不等,是大英帝國在非洲大陸區域擴張殖民和穩定大局後的產物,主要負責殖民地的内部治安,並在戰時參與軍事行動。
必須先搞清楚的定義是,非籍英軍未必指當地土著所組成,這取決於殖民地的屬性和兵種,以及招募的土著士兵多寡,其中不少殖民地亦有當地歐人(白人)士兵,或是以歐人士兵爲主者;至於軍官則基本是由英國陸軍調往的歐人所擔任。從一戰前各西歐國家在非洲的控制範圍來看,英國的殖民地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和東部,西部則大多由法蘭西共和國所領。

皇家非洲步兵團和東非部隊協會(KAR Association)官網封面模板。
大英帝國在非洲大陸殖民地,當時西部計有岡比亞保護國(Gambia)、獅子山保護國(Sierra Leone)、英屬黃金海岸(Gold Coast,獨立後為加納(Ghana))、尼日爾海岸保護國、奈及利亞殖民地(Nigeria);東部有埃及蘇丹國(1922年獨立)、英埃蘇丹(Anglo-Egyptian Sudan)、索馬利蘭(Somaliland)、東非保護國(East Africa Protectorate,後升格為直屬殖民地的肯亞(Kenya))、烏干達保護國(Uganda)、尚吉巴保護國(Zanzibar)尼亞薩蘭保護國(Nyasaland,獨立後為馬拉威(Malawi))。
以及南部計有南、北羅德西亞(Rhodesia,獨立後為辛巴威(Zimbabwe)和尚比亞(Zambia))、波札那蘭保護國(Bechuanaland,獨立後為Botswana)、巴蘇托蘭(Basutoland,獨立後為賴索托(Lesotho))、史瓦濟蘭(Swaziland)和南非聯邦(Union of South Africa,自治領)等。
1914年7月一戰(歐戰)爆發,英軍開始從殖民地調派當地土著所組成的士兵前往歐、亞、非各戰場參戰,單殖民地和自治領的兵員就多達270多萬人,其中有近100萬來自英屬印度。而由非洲土著組成的軍隊,則主要負責東非戰役,與德意志帝國在非洲勢力交戰。
一戰德國戰敗後,其在非洲大陸的殖民地,分別為英、法兩國“委托”統治,英國接收了東部的坦加尼喀(Tanganika,獨立後為坦尚尼亞(Tanzania)),西南非(South West Africa,獨立後為納米比亞,Namibia)則歸南非聯邦來托管。
其中,1902年創建於英屬東非殖民地,由土著組成的皇家非洲步兵團(King's African Rifles)在一戰時發揮了最爲顯著的貢獻,此外亦有大量的土著運輸部隊(Carrier Crops)在執行任務時犧牲。
皇家非洲步兵團的兵員,主要來自東非的殖民地,如肯亞、烏干達、尼亞薩蘭、北羅德西亞、坦加尼喀的土著。此外,西非殖民地的皇家西非邊防軍(Royal West African Frontier Force)、索馬利蘭駱駝部隊(Somaliland Camel Corps)以及負責南部殖民地的英軍,其屬下都有土著士兵,也參與過海外各大戰役,但土著兵員最多者,則非皇家非洲步兵團莫屬。
因此,前英屬東非殖民地獨立後的武裝部隊,以及獨立初期的軍事將領,和軍人出身的政治人物等,毫無例外,大都源自皇家非洲步兵團的背景。
二戰期間,皇家非洲步兵團同樣參與了保衛英屬非洲領土的戰爭,以抵禦和反攻意大利軍和維希政權法軍,此外也有派往緬甸戰役和日軍交戰者。二戰以後,皇家非洲步兵團在殖民地各國紛紛脫英獨立前,主要參與了鎮壓肯亞的“茅茅起義”(Mau Mau Uprising或肯亞緊急狀態(Kenya Emergency)外,便是遠派至馬來亞參與剿共作戰。
以下是我上次拍攝到的土著非籍兵墓碑,雖然不盡收錄全部,但從一些個案,也能一窺這些勇士的姓名和來歷。藉以表達我們的緬懷和敬意,永志不忘(Lest we forget)。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圖一、二等兵 S.Lesukukwa和Kiptebelio Kipkoskei下士,屬於皇家非洲步兵團,其中後者的Kipkoskei或Kipkosgei,是肯亞人的姓氏。前者則不明來歷。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圖二、二等兵 Kipkorir Sige和Moso Kipsang下士。前者Kipkorir是肯亞男性的名稱或姓氏,尤其姓名有“Kip”為前綴者,主要是肯亞境内卡倫金人(Kalenjin)男性的命名方式,Siges為姓氏。
至於後者的姓氏Kipsang 亦是卡倫金人的姓氏,Moso則是東非共同語、肯亞國語史瓦希利語(Swahili)的普遍男性名稱。同屬皇家非洲步兵團。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圖三、二等兵Esekia Shangala,屬於北羅得西亞工兵(Northern Rhodesia Engineer)。北羅得西亞工兵,隸屬於派往馬來亞的皇家非洲步兵團之三個營中的北羅得西亞軍團(第二營),其他兩個營分別為的馬拉威步兵團(第一營)和肯亞步兵團(第三營)。
南和北羅得西亞隨後在英國安排下,一度與尼亞薩蘭組成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1964年聯邦宣佈解散,三國也先後擺脫英國殖民,北羅德西亞獨立並正名為尚比亞,而尼亞薩蘭獨立後則正名為馬拉威;特別個案是白人掌控政局的南羅得西亞,於1965年私自宣布獨立。Shangala是尚比亞的姓氏,Esekia可能是以西結(Ezekiel)的音譯,尚比亞有高達九成的基督教人口。
而北羅得西亞軍團,在1953年8月與尼亞薩蘭組成聯邦前,原本為當地獨立的部隊,後才整編入皇家非洲步兵團第二營。也因此,此前陣亡的北羅得西亞土著士兵,仍獲保留“北羅得西亞軍團”的獨立名義。

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皇家非洲步兵團的肯亞士兵正在搜查一馬共游擊隊廢棄小屋。-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檔號:K14004。
PS:據馬來亞和婆羅洲退伍軍人協會(NMBVA)的統計報告,安葬於蕉賴戰爭公墓的非籍士兵,分別來自皇家非洲步兵團、北羅得西亞軍團,以及以白人爲主的羅德西亞(指南羅得西亞自治政府)特種空勤團,共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