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賴共和聯邦戰爭公墓:非洲籍士兵】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Cheras War Cemetery)所安葬的烈士裏,在為數不少的廓爾喀兵墓群之中,其實也混雜著其他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於戰鬥或任務中捐殉的非洲籍英軍。只是所能觀察到的墓碑數,數量不甚多,大多是在馬來亞作戰時陣亡的非洲土著和白人將士。

非籍兵的歷史一樣悠久,一般創於20世紀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不等,是大英帝國在非洲大陸區域擴張殖民和穩定大局後的產物,主要負責殖民地的内部治安,並在戰時參與軍事行動。

必須先搞清楚的定義是,非籍英軍未必指當地土著所組成,這取決於殖民地的屬性和兵種,以及招募的土著士兵多寡,其中不少殖民地亦有當地歐人(白人)士兵,或是以歐人士兵爲主者;至於軍官則基本是由英國陸軍調往的歐人所擔任。

從一戰前各西歐國家在非洲的控制範圍來看,英國的殖民地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和東部,西部則大多由法蘭西共和國所領。


皇家非洲步兵團和東非部隊協會(KAR Association)官網封面模板。

皇家非洲步兵團和東非部隊協會(KAR Association)官網封面模板。


大英帝國在非洲大陸殖民地,當時西部計有岡比亞保護國(Gambia)、獅子山保護國(Sierra Leone)、英屬黃金海岸(Gold Coast,獨立後為加納(Ghana))、尼日爾海岸保護國、奈及利亞殖民地(Nigeria);東部有埃及蘇丹國(1922年獨立)、英埃蘇丹(Anglo-Egyptian Sudan)、索馬利蘭(Somaliland)、東非保護國(East Africa Protectorate,後升格為直屬殖民地的肯亞(Kenya))、烏干達保護國(Uganda)、尚吉巴保護國(Zanzibar)尼亞薩蘭保護國(Nyasaland,獨立後為馬拉威(Malawi))。

以及南部計有南、北羅德西亞(Rhodesia,獨立後為辛巴威(Zimbabwe)和尚比亞(Zambia))、波札那蘭保護國(Bechuanaland,獨立後為Botswana)、巴蘇托蘭(Basutoland,獨立後為賴索托(Lesotho))、史瓦濟蘭(Swaziland)和南非聯邦(Union of South Africa,自治領)等。

1914年7月一戰(歐戰)爆發,英軍開始從殖民地調派當地土著所組成的士兵前往歐、亞、非各戰場參戰,單殖民地和自治領的兵員就多達270多萬人,其中有近100萬來自英屬印度。而由非洲土著組成的軍隊,則主要負責東非戰役,與德意志帝國在非洲勢力交戰。

一戰德國戰敗後,其在非洲大陸的殖民地,分別為英、法兩國“委托”統治,英國接收了東部的坦加尼喀(Tanganika,獨立後為坦尚尼亞(Tanzania)),西南非(South West Africa,獨立後為納米比亞,Namibia)則歸南非聯邦來托管。

其中,1902年創建於英屬東非殖民地,由土著組成的皇家非洲步兵團(King's African Rifles)在一戰時發揮了最爲顯著的貢獻,此外亦有大量的土著運輸部隊(Carrier Crops)在執行任務時犧牲。

皇家非洲步兵團的兵員,主要來自東非的殖民地,如肯亞、烏干達、尼亞薩蘭、北羅德西亞、坦加尼喀的土著。此外,西非殖民地的皇家西非邊防軍(Royal West African Frontier Force)、索馬利蘭駱駝部隊(Somaliland Camel Corps)以及負責南部殖民地的英軍,其屬下都有土著士兵,也參與過海外各大戰役,但土著兵員最多者,則非皇家非洲步兵團莫屬。

因此,前英屬東非殖民地獨立後的武裝部隊,以及獨立初期的軍事將領,和軍人出身的政治人物等,毫無例外,大都源自皇家非洲步兵團的背景。

二戰期間,皇家非洲步兵團同樣參與了保衛英屬非洲領土的戰爭,以抵禦和反攻意大利軍和維希政權法軍,此外也有派往緬甸戰役和日軍交戰者。二戰以後,皇家非洲步兵團在殖民地各國紛紛脫英獨立前,主要參與了鎮壓肯亞的“茅茅起義”(Mau Mau Uprising或肯亞緊急狀態(Kenya Emergency)外,便是遠派至馬來亞參與剿共作戰。

以下是我上次拍攝到的土著非籍兵墓碑,雖然不盡收錄全部,但從一些個案,也能一窺這些勇士的姓名和來歷。藉以表達我們的緬懷和敬意,永志不忘(Lest we forget)。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圖一、二等兵 S.Lesukukwa和Kiptebelio Kipkoskei下士,屬於皇家非洲步兵團,其中後者的Kipkoskei或Kipkosgei,是肯亞人的姓氏。前者則不明來歷。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圖二、二等兵 Kipkorir Sige和Moso Kipsang下士。前者Kipkorir是肯亞男性的名稱或姓氏,尤其姓名有“Kip”為前綴者,主要是肯亞境内卡倫金人(Kalenjin)男性的命名方式,Siges為姓氏。

至於後者的姓氏Kipsang 亦是卡倫金人的姓氏,Moso則是東非共同語、肯亞國語史瓦希利語(Swahili)的普遍男性名稱。同屬皇家非洲步兵團。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本人攝於2025年2月18日。


~圖三、二等兵Esekia Shangala,屬於北羅得西亞工兵(Northern Rhodesia Engineer)。北羅得西亞工兵,隸屬於派往馬來亞的皇家非洲步兵團之三個營中的北羅得西亞軍團(第二營),其他兩個營分別為的馬拉威步兵團(第一營)和肯亞步兵團(第三營)。

南和北羅得西亞隨後在英國安排下,一度與尼亞薩蘭組成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1964年聯邦宣佈解散,三國也先後擺脫英國殖民,北羅德西亞獨立並正名為尚比亞,而尼亞薩蘭獨立後則正名為馬拉威;特別個案是白人掌控政局的南羅得西亞,於1965年私自宣布獨立。Shangala是尚比亞的姓氏,Esekia可能是以西結(Ezekiel)的音譯,尚比亞有高達九成的基督教人口。

而北羅得西亞軍團,在1953年8月與尼亞薩蘭組成聯邦前,原本為當地獨立的部隊,後才整編入皇家非洲步兵團第二營。也因此,此前陣亡的北羅得西亞土著士兵,仍獲保留“北羅得西亞軍團”的獨立名義。

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皇家非洲步兵團的肯亞士兵正在搜查一馬共游擊隊廢棄小屋。-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檔號:K14004。

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皇家非洲步兵團的肯亞士兵正在搜查一馬共游擊隊廢棄小屋。-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檔號:K14004。


PS:據馬來亞和婆羅洲退伍軍人協會(NMBVA)的統計報告,安葬於蕉賴戰爭公墓的非籍士兵,分別來自皇家非洲步兵團、北羅得西亞軍團,以及以白人爲主的羅德西亞(指南羅得西亞自治政府)特種空勤團,共24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境南國的沙龍
4會員
44內容數
無境南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馬來亞緊急狀態在1950和1951年間進入高潮階段,英國政府爲了能徹底將馬共叛亂根除,想有效地徵求訓練適合叢林生存條件、心理堅定和强壯的士兵。於是找來了綽號“瘋子麥克,在當地率先成立”馬來亞偵察兵“,並效仿二戰時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的組織方式,訓練一批在特定地理環境下,能執行特殊任務的作戰單位。
Thumbnail
2025/04/23
馬來亞緊急狀態在1950和1951年間進入高潮階段,英國政府爲了能徹底將馬共叛亂根除,想有效地徵求訓練適合叢林生存條件、心理堅定和强壯的士兵。於是找來了綽號“瘋子麥克,在當地率先成立”馬來亞偵察兵“,並效仿二戰時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的組織方式,訓練一批在特定地理環境下,能執行特殊任務的作戰單位。
Thumbnail
2025/04/09
從蕉賴戰爭公墓這些廓爾喀兵的墓碑上來看,都是年輕的士兵,小則不到20歲,最高也僅30歲,雖然是饒勇善戰的英軍傭兵團,卻將他們的生命,犧牲和奉獻給了這片新生的國家。
Thumbnail
2025/04/09
從蕉賴戰爭公墓這些廓爾喀兵的墓碑上來看,都是年輕的士兵,小則不到20歲,最高也僅30歲,雖然是饒勇善戰的英軍傭兵團,卻將他們的生命,犧牲和奉獻給了這片新生的國家。
Thumbnail
2025/03/26
1962年1月3日,馬來亞聯合邦正式宣佈衛塞節為全國法定公假。雪蘭莪各民族慶祝衛塞委員會於5月13日會議中,報告了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來函稱:“我國之團結與融洽之最大因素之一,乃為各族馬來亞人對於同胞之宗教信仰所具之容忍及尊重精神。...”
Thumbnail
2025/03/26
1962年1月3日,馬來亞聯合邦正式宣佈衛塞節為全國法定公假。雪蘭莪各民族慶祝衛塞委員會於5月13日會議中,報告了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來函稱:“我國之團結與融洽之最大因素之一,乃為各族馬來亞人對於同胞之宗教信仰所具之容忍及尊重精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所安葬的烈士裏,在為數不少的廓爾喀兵墓群之中,其實也混雜著其他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於戰鬥或任務中捐殉的非洲籍英軍。只是所能觀察到的墓碑數,數量不甚多,大多是在馬來亞作戰時陣亡的非洲土著和白人將士。
Thumbnail
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所安葬的烈士裏,在為數不少的廓爾喀兵墓群之中,其實也混雜著其他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於戰鬥或任務中捐殉的非洲籍英軍。只是所能觀察到的墓碑數,數量不甚多,大多是在馬來亞作戰時陣亡的非洲土著和白人將士。
Thumbnail
從蕉賴戰爭公墓這些廓爾喀兵的墓碑上來看,都是年輕的士兵,小則不到20歲,最高也僅30歲,雖然是饒勇善戰的英軍傭兵團,卻將他們的生命,犧牲和奉獻給了這片新生的國家。
Thumbnail
從蕉賴戰爭公墓這些廓爾喀兵的墓碑上來看,都是年輕的士兵,小則不到20歲,最高也僅30歲,雖然是饒勇善戰的英軍傭兵團,卻將他們的生命,犧牲和奉獻給了這片新生的國家。
Thumbnail
蕉賴共和聯邦戰爭公墓(Cheras War Cemetery)根據各方資料,公墓埋葬了156名將士,以及600餘名非戰鬥人員。戰爭公墓有相當多的墓碑是戰後至獨立前後的緊急狀態時期,參與剿共作戰犧牲的許多英軍。這些英軍不僅是來自英聯邦的歐人士兵,已有來自前殖民地的其他族裔戰士。
Thumbnail
蕉賴共和聯邦戰爭公墓(Cheras War Cemetery)根據各方資料,公墓埋葬了156名將士,以及600餘名非戰鬥人員。戰爭公墓有相當多的墓碑是戰後至獨立前後的緊急狀態時期,參與剿共作戰犧牲的許多英軍。這些英軍不僅是來自英聯邦的歐人士兵,已有來自前殖民地的其他族裔戰士。
Thumbnail
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1898年出生於西班牙格拉納達省的牛仔泉鎮,1936年在西班牙內戰開始時,被弗朗西司可‧弗朗哥‧巴蒙德將軍率領的法西斯陣營逮捕後,在格拉納達近郊被暗殺身亡。
Thumbnail
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1898年出生於西班牙格拉納達省的牛仔泉鎮,1936年在西班牙內戰開始時,被弗朗西司可‧弗朗哥‧巴蒙德將軍率領的法西斯陣營逮捕後,在格拉納達近郊被暗殺身亡。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是一篇探討法國黑人歷史和現狀的文章,從殖民擴張到當代社會經濟及文化認同方面進行總結。文章闡述了法國黑人社群的歷史淵源,以及他們在法國社會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同時也強調法國對於文化多樣性的追求和融合。未來展望提到了種族困境和多元文化共融的挑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探討法國黑人歷史和現狀的文章,從殖民擴張到當代社會經濟及文化認同方面進行總結。文章闡述了法國黑人社群的歷史淵源,以及他們在法國社會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同時也強調法國對於文化多樣性的追求和融合。未來展望提到了種族困境和多元文化共融的挑戰。
Thumbnail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小編去看了英國里茲的皇家兵械庫博物館(Royal Armouries)一年一度的國際馬上長槍比武大賽(International Jousting Tournament),,,
Thumbnail
小編去看了英國里茲的皇家兵械庫博物館(Royal Armouries)一年一度的國際馬上長槍比武大賽(International Jousting Tournament),,,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