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所以還沒看過電影的請先不要閱讀。
其實剛點選這部片的時候,單純就只是想找部爽片度過假日晚上的時光,這類型引爆火車的動作片歐美電影已經有不少,場景拉到新幹線,看之前會期待日本的一絲不苟跟這種緊張的炸彈客情節,這種對比的交織應該會很精彩,但沒有太期待其他元素,但看完後,讓我覺得好看的卻是意料之外的元素:
先從最淺層的說起,既然是新幹線爆破案件的搶救,當然免不了新幹線總部應對小組的場景,行雲流水的班次調度、橫向溝通、救援列車的營救計畫及跟官僚慢步調形成強烈對比的行動力,讓影片絕無冷場,列車員從列車上的車掌及駕駛員、月台上的執勤人員、總部的調度人員都有俐落的手勢及口令來搭配每一個列車行駛中的動作,這種對每一個小步驟的按部就班,對上火車上炸彈即將引爆的緊急事件,就會想看這些平時專業是否會戰時走鐘,當總部調度主管電話告知駕駛員車上有炸彈時,年輕的駕駛員雖然當下第一反問是不是演習,流露出專業人士也緊張的不專業,但卻在總部人員及列車掌的互動關懷後還是穩定下來,慢慢地完成總部交辦的緊急任務。
其次,這部電影有很多狠狠吐槽流量經濟、消費者主義及網紅現象的場景,劫持列車的幕後主嫌,向日本政府勒索1,000億日圓,官僚的日本政府以拒絕跟恐怖分子談判為由拒絕募集資金,並且封鎖嫌犯勒索鉅款的訊息,但卻被列車上的一名網紅借題發揮,下面就叫他募資網紅吧,在自己的Youtube影片上向公眾第一次披露這個訊息,並且鼓動車上乘客藉由社群媒體大力向群眾募款,並在短期間獲得鉅額資金,讓募資網紅成為列車上的英雄,但是,當後來大部分乘客都已經逃上救援列車,而一位女高中老師要回頭去被安裝炸彈的列車上搜尋沒有跟上的失蹤女學生時,募資網紅只是不經意地站起來,其實本來沒有要跟上去的意思,但卻被其他乘客以為要跟著回去營救,並且群眾已經鼓動及鼓掌,為了不讓群眾失望,募資網紅也只好真的萬般不情願的也折回去營救,他雖然一開始成功地利用了群眾狠敲日本官僚也增加了自己的影響力,但後來卻也為了討好群眾而被逼做自己不情願的事情。
另外,列車上有一位因為直升機事故造成8人罹難的商社社長,下面就稱之為直升機社長,為了怕被認出來一直戴著口罩,但卻被一組雙人網紅認出來,大罵因為直升機社長的緣故,社會輿論對於救援該列車有所質疑,並且開直播,直接逼直升機社長跟社會道歉,把輿論的冷血強制灌輸在同是受害者的直升機社長身上,直升機社長跟直播網紅大打出手,列車上一團亂,直到一位女高中生,按下SOS按鈕,警鈴大作,眾人以為列車要爆炸了,騷亂才平靜下來。
最後,這部影片另一個重複出現多次的重要元素,事無理所當然,更無非黑即白,女主嫌,也是我自己認為的女主角-小野寺柚月,在最後一幕跟警官的對話(文字並非完全一樣,大意相同):
警官:男嫌犯製作炸彈並交給你,是為了藉由妳的恨意,來完成他對妳父親的報復。
女主角:這樣想會讓你比較安心嗎,把我當成被大人利用的可憐小女孩,這正是虛假的常態。
女主角的父親是一位警察,在多年前的另一起新幹線炸彈客事件,是最後包圍主嫌時的一員,主嫌引爆炸彈自我了斷,當時的警方為了避免民眾有警逼嫌犯自盡的批評,把女主角父親形塑成最後槍斃多年前炸彈客事件主嫌的英雄,而最後謊言講久了,女主角的父親也活在謊言之中,以為自己真的是英雄,在女主角的母親過世後,因為重男輕女或其他因素,長年對女主角言語傷害,疊加活在假的榮耀中的噁心嘴臉,讓女主角對父親產生嚴重的怨恨。
女主角在死亡列車上引爆安裝在父親家中的炸彈,炸毀了謊言、重男輕女、言語暴力或家暴,但弒父也犯下了天理難容之罪,惡中有善,難直以黑白是非論斷。
由草彅剛主演的列車長,也是男主角,在劇情後段,女主嫌告知讓眾人逃離死亡列車的唯一方法,就是殺了女主嫌自己,停止安裝在女主嫌身體內的心臟計時器,也會同時停止炸彈。當總部中心告知列車長日本政府已經放棄最後的這9位還在死亡列車上的人,轉頭看了躺在血泊中的年輕夥伴,男主角衝向女主角,怒髮衝冠,女主角脫下部分衣領,以便男主角勒死自己,但最後,男主角手放在她脖子上,表情到位了,手勢也到位了,卻沒有真的出力,草彅剛讓女主角看了他蛻去「虛假的常態」恢復獸性、想殺了女主角的真實表情後,女主角才有辦法釋放出萬般沈重的心理壓力,在草彅剛懷裡大哭了出來,這種針對真實心情的照顧,才是女主角(或真實生活中的親人間)真正需要的,或許也是這部片最想告訴讀者的。
當然這部影片也有一些缺點,影片時間只有兩小時多,要處理新幹線公司的緊急應變、救援列車計畫、官僚的顢頇、網紅的病態等的情節,場景實在太多,另外由於故事主軸在新幹線列車上,也限縮了對女主角的病態心態養成的鋪陳以及對女主角父親所經歷的前次列車炸彈事件的交代,在後半段轉折時確實有種突兀感。
撇開這些少數缺點,筆者認為這部片還是相當值得一看,看完之後,這台因為緊急炸彈事故而蛻去所有乘客「虛假的常態」的真實列車,與新幹線組員眾志成城的救援行動,應該會存在讀者心中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