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的故事由兩個主線組成:秦鐘入學和梨香院金玉相會。
1. 秦鐘入學與賈母赴宴
賈寶玉想邀長相清秀的秦鐘一同去賈家家塾唸書,稱讚他品行好、性格溫和,以「互相作伴,學習能互相幫忙」為由說服了賈母。
賈母和鳳姐高興地應允此事,並決定帶眾人去寧國府看戲。秦鐘的父親秦邦業為此十分高興,湊齊了拜師禮,準備讓兒子隨寶玉一同入學。
2. 梨香院的病榻相會
看戲回來後,寶玉惦記著生病的薛寶釵,於是繞遠路,避嫌來到梨香院探望。
金玉比對: 寶玉和寶釵閒聊時,寶玉摘下脖子上的通靈寶玉給寶釵看,玉上刻著「莫失莫忘,仙壽恆昌」。
寶釵的丫鬟鶯兒立刻指出,這和寶釵金鎖上刻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是一對兒。
寶玉大為驚奇,兩人挨著坐下比對,氣氛一片和睦。
寶玉還聞到了寶釵身上一股清幽的香氣,得知是她服用的冷香丸所致。
黛玉的醋意: 就在金玉相會之際,林黛玉來了。
她一進屋就半開玩笑地說:「哎呀,我來得真不是時候!」言語中流露出強烈的醋意和試探。
李嬤嬤的干擾: 寶玉在梨香院飲酒助興,賈母的老僕李嬤嬤卻不斷跳出來阻止,怕他喝醉了被賈政責罵,處處管束寶玉的行為,最終氣得寶玉摔了杯子。
和解與伏筆: 寶玉回房後,丫鬟襲人出來勸慰他,但也是要他用功。
之後,襲人小心翼翼地將通靈寶玉收好,將寶玉扶上炕休息。李嬤嬤則悄悄溜走,結束了這充滿戲劇張力的一日。
隱喻解析:命運的對弈與情感的壓抑
第八回雖然情節看似是探病與入學的日常,實則藉由「物」與「人」的互動,埋下了《紅樓夢》最核心的悲劇伏筆。
1. 金玉良緣 vs. 木石前盟:天命的對弈
世俗與真情的對立: 金鎖(寶釵)與通靈寶玉(寶玉)的文字比對,正式確立了「金玉良緣」的命運預示。
金鎖代表世俗欽定、家族期望的婚姻路線;而寶玉的玉始終聯繫著黛玉的「木石前盟」,代表著寶玉追求真情、不落世俗的純真情感。
兩者雖然表面契合,卻是理智與情感、世俗與真情的尖銳對立,預示了寶玉與寶釵的結合注定是一場悲劇。
冷香的克制: 寶釵身上的「冷香」丸,象徵了她理性、克制、順從規範的「淑女」個性。
她像這精緻的金鎖一樣,被封建禮教和家族期望牢牢框定,與寶玉、黛玉的熱烈真情形成鮮明對比。
2. 黛玉的醋意:愛情的焦慮與悲劇開端
寄人籬下的敏感: 黛玉對「金玉良緣」的醋意,不是單純的小氣,而是她寄人籬下的孤獨以及對自身愛情地位的極度焦慮。
她敏銳地意識到,寶釵代表的世俗力量,是對她與寶玉真情(木石前盟)最大的威脅。
她的真性情與寶釵的理性克制,在本回形成了首次尖銳的衝突。
真情與功名的矛盾:
襲人勸寶玉「少看詩詞,正經學問才該用心」,李嬤嬤對寶玉飲酒的處處管束,都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個人情志的壓抑。
在這個世界,真情實意的詩詞被視為「無用之物」,唯有功名利祿的八股文章才是「正途」。
總而言之,第八回看似是情愛的糾葛,實則以「金玉之比」寫盡了賈府的內在危機和命運的虛幻,預示著木石前盟的失敗已是必然。

釵黛二人互相親近卻又互相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