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片領域,從設計到封測的一系列流程,皆以「全球化高度分工」完成,從上游到終端,供應鏈國家包含美、日、德、中、韓、台、荷蘭等國,習慣的產線、物流、成本、售價具有延續性,直到2025年的川普再度當選總統,誓言要MAGA,其開張的關稅戰,讓媒體爭相報導「全球化已死,供應鏈亂了套」,但我認為這是個假議題,我們要思考的是川普要的利益是什麼?他不會在任職初期就掀了一整鍋粥,讓全球沒得吃,他只是把兩張令牌放在桌上,告訴各國一件事,照我的劇本走,就一切安好,這兩張令牌可能是「我要更多的錢」以及「我要確保先進技術從美國發跡」,其他旁枝末節不是重點。
我要更多的錢
對付世界各國使用開源手段
川普刻意製造籌碼,強迫各國端出牛排來獻,而我川普提供一些火鍋肉片給你涮著吃,所以才有互降關稅、增加美國出口配額,後續可能偶爾調整一下匯率,確保貿易順差讓鈔票流向美國,最後可能讓各國投資美國發行的永續國債。
對於美國境內使用節流手段
採取哪邊還有汁就從哪邊榨,將政府各部門的酬庸、肥貓職位資遣一輪,刪減社會福利支出等預算,並監督各單位的執行效率。
我要確保先進技術從美國發跡
- 要求先進技術領域的廠商和人才進駐美國
-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TSMC將在亞利桑那州有三座廠房
- 瑞薩電子將授權氮化鎵技術給位於明尼蘇達州廠商製造
- 三星電子已確定將在德州泰勒市與奧斯汀興建廠房
- 人才部分,目前浮上檯面的可能是他,陳立武接任Intel執行長是否有政治因素?因為他和台灣的政府與半導體產業有深厚的關聯,加上TSMC 和 Intel 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廠區之間車程約為 1 小時,大膽複製一個美積電是否有可能?效仿中國對台灣的「台幹模式」來吸收世界各地的先進技術?只要學成了就一腳踢開,除非領綠卡並移民美國。
因為以上兩因素,我對全球化已死的議題不以為然,以偏概全並非理性,畢竟川普未強制必須性消費產業要美國製造,所以焦點被模糊了,只是這些產業因為關稅戰而苦哈哈的,就如近期Nike宣布商品漲價,Adidas和Puma可能會跟進,而全球零售龍頭Walmart也考慮在6/1漲價,而川普怒嗆不行漲價,或許他話語背後的意思是
只要談判完成並拿到我想要的,就會船過水無痕,關稅回到舒適狀態,大家又開始欣欣向榮,所以你沒必要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