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股

總經
美國正同時面臨財政、貨幣與房市三重壓力。國債規模已突破36兆美元,財政部預估X日(債務違約日)將落在8月中至10月初之間。為避免違約,國會正加速推動「大而美法案」,其中SALT減免調整引發參眾分歧。該法案的減稅條款恐於十年內推高聯邦赤字2.4兆美元,導致穆迪下調美國信評,CBO亦警告債務占GDP比率至2055年恐升至156%。此外,新稅改方案將擴大代際財富落差,年輕族群終生財富恐減少7,500美元。
聯準會維持利率在4.25%至4.5%,政策走向仍不明朗。部分官員預期9月或12月可能降息,但7位官員支持全年按兵不動。主席鮑爾表示將持續對銀行存款付息,並計畫放寬eSLR槓桿規定,以強化國債市場韌性,儘管部分理事憂心恐增銀行風險。他強調聯準會「完全有能力等待」利率調整,尤其面對川普擬推新關稅政策,須更審慎因應潛在的通膨壓力。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柯林斯認為,通膨與就業前景仍不確定,今年稍晚或啟動降息。她預期核心PCE年末將略升至3%以上,關稅效應將逐季顯現,並重申貨幣政策應維持「積極耐心」與觀察依據數據調整。
房市則受高利率拖累,5月新屋銷售暴跌13.7%,創近三年最大跌幅。房貸利率維持在高檔6.84%-6.88%,使購屋能力受限,建商庫存創2007年來新高。就業市場亦顯疲軟,消費者信心下滑,失業救濟申請增加。經濟學家預估美國正邁向停滯性通膨,2025年GDP增速可能降至1.2%,失業率恐升至5%以上。
歐洲方面,歐盟與美國貿易談判進入關鍵階段,若未於7月9日前達成協議,歐盟將對美國商品採取再平衡措施,以反制其10%-50%懲罰性關稅。空中巴士等歐洲企業首當其衝。歐盟亦推動穩定幣新規,但遭歐洲央行警告恐危及金融穩定,ECB總裁拉加德強調數位歐元對歐洲金融自主的重要性。
全球貿易格局轉向對抗。川普政府以關稅施壓盟友,激化美歐摩擦。在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重塑背景下,北約同意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 5%,川普則威脅對未配合的國家加徵關稅,引發西班牙股市震盪。中美戰略競爭延伸至科技與資源領域,中國加強對稀土產業技術控管,台灣配合美方管制,將華為、中芯國際等 601 個實體納入「出口管制名單」。中東地緣局勢不穩,美國促成以伊停火後,油輪運輸暫回升,但區域風險猶存。
歐洲電動車市場面臨中國車廠競爭,比亞迪5月銷量首度超越特斯拉。德系車廠調整電動化戰略,轉向更務實的產品組合。中國則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設立數位人民幣國際化中心,並推動外匯期貨交易。高盛看好中國股市,預估滬深300與MSCI中國指數仍有10%上行空間。
AI成科技創新核心。輝達擴張DGX Cloud雲端服務,年營收可望破百億美元。儘管Gartner預測40% AI專案將被取消,OpenAI仍視當下為創業最佳時機,積極開發整合ChatGPT的辦公應用,挑戰Google與微軟。投資市場方面,黃金成避險首選,ARKK基金今年已漲逾23%。
投資環境在高震盪下呈現分化。以色列與杜拜市場表現亮眼,黃金成資金避風港。中國資產被低配現象或將逆轉,A股與科技領域受國際資金青睞。相對地,歐洲股市遭對沖基金拋售,顯示投資信心轉向美國與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