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為什麼還有人不喜歡?〉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小慧的母親病倒了。
她偷偷訂了高鐵票,準備帶著孩子回去看一看。

婆婆卻在電話裡冷冷地說:
「妳娘家又有什麼事?妳不在家,XX誰照顧?」

那一刻,小慧愣住了。
她知道自己必須在「女兒」、「妻子」與「媳婦」之間,
選擇一個角色。

矛盾的是,
許多婆婆總是盼著自己的女兒常常回家坐坐,
甚至還會邀女婿一起出遊;

卻嫌媳婦回娘家太勤。
這樣的雙重標準,
讓許多媳婦把話硬生生咽下。
她們不敢反抗,
只好在心裡默默盤算,
這趟回去,
停留多久才合適,
又要隔多久再回,
才不會被嫌「過了頭」。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裡,
婚姻不是兩個人的選擇,
而是兩個家族的聯盟。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句話成了無形的規矩。

女人一旦出嫁,就被視為夫家的人。
而娘家,卻在不知不覺中,
退居成了她心裡的遠方。

於是,媳婦在制度裡被固定成「外來者」,
她奉獻青春、養育子女、照顧老人,
卻很少有人提醒她:
她也還有一個家,
等著她回去。

在都市裡,年輕夫妻多半自立門戶,
婆家干涉少了許多,
媳婦回娘家成了理所當然。

然而在一些傳統家族裡,
媳婦若太常往娘家跑,
依舊會被認為「心不在婆家」。

五十歲以上的婆婆,
習慣了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給夫家,
於是下意識地希望媳婦也能如此。

或許,她們心裡也有自己的擔憂:
害怕媳婦太依戀娘家,
會讓小家庭顯得不穩定。
只是這樣的擔憂,
真的該由媳婦一個人承擔嗎?

為什麼女兒可以常常回家,
媳婦卻要小心翼翼?

因為血緣帶來的,是無條件的接納。
而婚姻制度下的媳婦,
往往被放在「外人」的位置上。

婆婆總說「我們都是一家人」,
但在潛意識裡,她仍然把媳婦與自己的女兒區分開來。

女兒回家,是「孝順」;
媳婦回家,卻常被悄悄貼上「不安分」的標籤。

這樣的差別待遇,
並不只是某個家庭的選擇,
而是文化長久植入的印記。
代代相傳下來,
多少女人因此學會了沈默。

這樣的觀念,影響的不只是媳婦。
還牽動到整個家庭的照顧網絡。

許多娘家父母漸漸年老,
卻因為女兒顧慮婆家的眼色,不敢常常回去。

有人甚至在父母病重時,
還得看婆家的臉色,決定能不能陪伴。

根據內政部統計,
台灣超過七成的主要照顧者仍是女性,
其中多半是媳婦。
可當她把時間都獻給公婆時,
娘家的父母,又能依靠誰?

回娘家,不只是探望父母。
那是一種確認自己仍然被愛的方式。

在婆家,
她努力扮演好妻子、媳婦、母親的角色;
而在娘家,
她可以卸下所有身份,
只需要做一個女兒。

她不必完美,不必堅強。
只要在熟悉的飯桌前坐下,
聞見飯菜升起的熱氣,
心裡便慢慢安靜下來。
那是她從小熟悉的溫柔,
一直在等她回來。

娘家不是逃避,而是補給。
回去一趟,
彷彿把耗盡的電力充滿,
才能再回來面對生活裡的柴米油鹽。

或許我們該開始討論的是。
怎樣的婚姻觀念與長照制度,
能讓女人既是媳婦,也是女兒。

因為只有被滋養的心,
才能在婚姻裡,
源源不絕地付出愛。

你呢?
回娘家的時候,
你是否也曾在心裡偷偷算過,
這次,能待多久,
才不會讓人覺得你留戀得太久。

圖片:韓劇「兒媳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雪Angela beatrice
7會員
81內容數
香港居台作家,12 歲開始書寫第一部小說,22 歲開啟專職作家之路,25 歲出版首部小說。學生時期曾任模特兒,畢業後參演過數部電視電影的製作,後出版《找 1/2 顆荳蔻》、《咖啡杯的絮語》、《不能靠近的星星》、《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於中港臺澳星馬均有發售。現為一名作家、編劇、模特兒、畫家和部落客,目前定居於台灣。
夏雪Angela beatrice 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你以為,走進婚姻是 1 + 1 = 2,是有人陪伴、有人一起扛生活,是心事有人分擔,是困難不再獨撐。 但日子一久,她才明白,牽手很容易,一起扛,卻沒幾個人真的準備好。
Thumbnail
2025/07/31
你以為,走進婚姻是 1 + 1 = 2,是有人陪伴、有人一起扛生活,是心事有人分擔,是困難不再獨撐。 但日子一久,她才明白,牽手很容易,一起扛,卻沒幾個人真的準備好。
Thumbnail
2025/07/31
夢想與幸福,從來不會同桌而坐。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而你呢?你現在過的,是幸福,還是犧牲?
Thumbnail
2025/07/31
夢想與幸福,從來不會同桌而坐。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而你呢?你現在過的,是幸福,還是犧牲?
Thumbnail
2025/07/30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好好愛人。有些溫柔,是從挫敗裡長出來的;有些靠近,是從孤獨裡慢慢試出來的。溫以凡就是那樣的女孩。
Thumbnail
2025/07/30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好好愛人。有些溫柔,是從挫敗裡長出來的;有些靠近,是從孤獨裡慢慢試出來的。溫以凡就是那樣的女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女子出嫁,到了婆家,不是家,可女子都嫁出了,娘家的家也不是家了。 這樣說起來,身為女人,不僅辛苦,還有一種酸苦的飄零感。 因為出嫁,娘家,已經認定是潑出去的水,就是別人家的了。 因為嫁進夫家,始終....你就是個外人,所以婆家,也不是你的家。 這樣解讀的滄桑,真覺得身為女子,有點...可
Thumbnail
女子出嫁,到了婆家,不是家,可女子都嫁出了,娘家的家也不是家了。 這樣說起來,身為女人,不僅辛苦,還有一種酸苦的飄零感。 因為出嫁,娘家,已經認定是潑出去的水,就是別人家的了。 因為嫁進夫家,始終....你就是個外人,所以婆家,也不是你的家。 這樣解讀的滄桑,真覺得身為女子,有點...可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本來不太敢分享這篇,怕寫得充滿偏見,但想挖掘的也真的是兩種文化中母性的刻板、傳統印象。 以前不覺得母性有什麼好,甚至覺得中華文化提倡的母性背後的意義頗為恐怖,最好不要跟它扯上關係。...
Thumbnail
本來不太敢分享這篇,怕寫得充滿偏見,但想挖掘的也真的是兩種文化中母性的刻板、傳統印象。 以前不覺得母性有什麼好,甚至覺得中華文化提倡的母性背後的意義頗為恐怖,最好不要跟它扯上關係。...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婚姻是一生一次的大事,而伴隨而來的婆家或娘家問題,一直都是讓很多夫妻頭痛的話題。婆家好或是娘家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間。 首先,可能讓大多數媳婦聞風喪膽的婆家問題......
Thumbnail
婚姻是一生一次的大事,而伴隨而來的婆家或娘家問題,一直都是讓很多夫妻頭痛的話題。婆家好或是娘家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間。 首先,可能讓大多數媳婦聞風喪膽的婆家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