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8.11
**全球市場與資產表現
*上週五美股全面上揚,納斯達克與標普接連創歷史新高,台股雖未創高但因台積電股價帶動,0050已創高。*黃金因傳聞課稅一度創紐約金歷史新高,雖消息後被否認,但顯示市場流動性強勁,美股迎來自6月以來最佳一週。
*蘋果原為表現疲弱的巨頭之一,近期股價重新站上年線,受益於宣布千億美元美國製造投資,可望免除印度與中國出口至美國的iPhone關稅。
*VIX指數下滑至15附近,避險情緒低迷。
*今年各大資產全面上漲:黃金+29.3%、比特幣+25%、歐亞股市+21%、新興市場股市+15%、美股主要指數+8%\~12%、短期國庫券TIPS+5.5%、高收益債+5.2%、長天期國債與大宗資產+2%~5%,美國中小型股也轉為正報酬。
*這些漲勢尚未發生在聯準會大幅降息與QE情況下,反映川普政策引導下的流動性預期回升。
**川普關稅與投資策略邏輯
*市場關注半導體關稅與本週美中新一輪會談,特別是關稅疊加的國際競爭格局。
*美國本土最大利多是全球對美投資暴增,川普未明確公布免稅投資門檻,促使企業持續擴大在美投資以爭取免稅。
*免稅範圍與細則未明,如是否涵蓋供應鏈仍待觀察。這種不說清楚的策略與台灣出口在關稅戰下囤貨邏輯類似。
**美中晶片與出口稅新模式
*北京希望美國放寬AI晶片、HBM記憶體出口管制,納入新貿易協議。HBM市場由SK海力士、三星、美光壟斷,即使放寬對產業衝擊有限。
*《金融時報》報導,輝達與超微同意將在中國銷售特製晶片營收的15%繳美國政府,換取出口許可,形成事實上的出口關稅。
*此舉可能套用至HBM,帶動中美晶片交易「三贏」:中國獲晶片,美國收稅,企業出貨。
*蘇姿峰表示超微在產品需求與重返中國市場進展順利,出口許可申請增加,有望推升估值。
**關稅疊加與亞洲競爭格局
*美日談判中,日本成功爭取對等稅率上限15%,免除疊加關稅,與歐盟同享待遇,對其他亞洲國家形成競爭壓力。
*日本產品(如工具機)在亞洲市場具新優勢,韓國因FTA已有大量零關稅商品,上限同為15%,優勢依舊。
*台灣傳產面臨較高關稅壓力,尤其與日韓比較。
*雖然貿易談判仍有空間,但美國關稅政策大方向已確立。
**台灣關稅與產業影響
*瑞士與印度近期多次赴美爭取關稅事宜,但屢遭碰壁,顯示台灣關稅短期內將維持現狀。
*日本與歐盟稅率已降至15%,並獲疊加關稅免除,使其8–9月出口競爭力大增,對台灣造成壓力。
*台灣半導體、晶片與資通訊產品幾乎全面豁免關稅,衝擊主要集中在就業人數多但產值低的產業。
*工具機銷美比率僅15%,且已連年不振,此次關稅由4.7%疊加至24.7%,影響有限。
*扣件與水五金早於6月被課50%鋼鋁關稅,已失去美國市場競爭力。
*汽機車零組件早被課25%汽車關稅,本輪對等關稅影響不大。
*塑橡膠與紡織業多以東南亞關稅計價,影響相對分散。
*過去數十年,台灣經歷中韓FTA、面板、鋼鐵、石化等外部衝擊,不斷被迫轉型,最終在半導體累積全球優勢。*
*製造業勞動力將持續由傳統產業轉向半導體與高科技業。
*各產業疊加關稅幅度顯著,如農漁業0%升至20%、紡織10–20%升至30–40%、塑橡膠3–6%升至23–26%、自行車5–11%升至25.5–31%。
*南部農漁業因原為零關稅,與日韓落差將擴大。
*政府仍在談判,短期關稅可能維持,促使產業加速轉型。
**烏俄衝突與美俄會談
*8/15川普將與普丁會談,為2021年拜登與普丁會晤、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首次美俄首腦對話。
*川普傾向以割讓領土換停火,如頓巴斯、頓內斯克、盧干斯克及克里米亞,但澤倫斯基明確拒絕讓地。
*俄方要求停火條件包括不得加入北約並割讓領土,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低。
*後續觀察重點包括領土歸屬、克里米亞問題、停火條件、安全保障,以及是否存在放棄領土換取加入北約的可能。
**美國內政與川普政策
*川普在對外透過關稅與投資獲益,對內推行資本撙節,包括政府裁員與大規模減稅。
*上任7個月已更換4任國稅局局長,現裁減國稅局員工四分之一,並任命Billy Long為駐冰島大使,被視為冷凍處分。
*川普推出不紀錄非法移民的人口普查政策,將無證移民排除於統計外,以強化移民政策立場。
*宣布遷離華府所有街友,並將犯罪者與非法移民直接監禁,遠離市中心。
*邊境政策收緊後,非法入境人數由拜登時期每月30萬降至不足2萬,人蛇集團生意蕭條。
**非法移民驅逐與收容措施
*7月逮捕非法移民5.8萬人,但全美三大收容中心已滿,川普徵用體育場並外包民間監獄應對。
*在佛州啟用鱷魚惡魔島收容中心,年營運成本4.5億美元,設有約5000床位,並以周邊鱷魚與蟒蛇作為天然屏障防逃。
*川普宣稱將集中關押最危險的非法移民,並藉此落實競選政見,配合財政重新分配以支持移民驅逐計畫。
**美國內政與學生貸款政策變化
*川普上任後恢復學生貸款常態,要求借款人自行償還,結束拜登時期疫情期間的延後繳款與免息政策。
*拜登的延後繳款政策導致許多學生4–5年間未繳息還本、無違約紀錄,造成財務道德風險與聯邦預算壓力。
*川普政策上路後,立即恢復繳息還本,2025年第二季學生貸款嚴重違約率升至12.9%,高於第一季的8%,創2021年來新高,且遠高於2019年水位。
*違約對個人信用打擊重大,年輕時就留下負面紀錄,影響類似信用卡違約或股票違約交割。*
**川普談判策略與國際政策
*日經報導川普在七個月內以 交易與關稅博弈 影響全球,核心方法為錨定效應(先開高價再下修)、期限壓力(最後通牒加威脅惡化條件)。
*其他策略包括互惠原則、FOMO心理、升旗報復、好警察壞警察、有限授權等,以強化談判籌碼與速度。
*這些策略達成了快速協議,但也帶來稅率15–20%的副作用,需觀察是否引發物價僵固或被庫存潮抵消。
**政策延續性與背景解讀
*川普多項政策方向(非法移民、關稅、反DEI、戰略收縮)在當選前即已明確表態,並非臨時決策,而是第一任期與競選承諾的延續。
*許多當前結果早在數月或更早之前已成定局,屬於時間差落地。
*對未來三年政策走向應有心理預期,其方向不會脫離景氣循環,投資判斷應回溯源頭動機與規劃。
**市場流動性與金融監管調整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允許全國9兆美元401K退休金投資私募股權、基礎建設、私人信貸與加密貨幣,提升流動性與風險資產配置。
*有意放寬2008年後累積的嚴格金融監管,回應摩根大通戴蒙對過度合規的批評,以擴大信貸供給。
**市場情緒與投資觀點分歧
*大摩投資長Michael Wilson轉為看多,認為熊市結束、牛市剛起步,但講者持相反意見。
*強調投資關鍵在於買賣的根本理由,而非事後檢討進出場時點;僅改變操作順序而不修正核心邏輯,仍是碰運氣。
**對投資人的啟示
*投資決策需理解本質、修正核心邏輯,而非僅做表層調整。
*川普在半導體關稅、監管政策、移民與外交等方面雖手段粗糙且有副作用(美國形象受損),但多數承諾均有進度。
*雖3000億美元關稅收入遠不及1兆美元利息支出,但通膨暫未失控、股市未大跌,後續挑戰在於平衡形象與政策落實。
*在2026年選舉中,川普政見落實情況可能有助於鞏固選民支持,值得投資人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