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6-2 (民國109年5月至109年7月)
摘要:
炭烤店的老闆,野心大、想賺錢,於是請我來當顧問,卻不願投資該花的錢,也不願意花時間等待,只想求速成,錯誤的觀念認為,覺得請我來就要立刻讓生意有翻倍的利潤,最後無疾而終。
而在109年5月的時候也意外接到一位客戶來找我擔任策略顧問,並開出每月一萬元的顧問費,要請我協助他們家的店發展品牌加盟與烤肉生鮮食材網路宅配的部份,我心想,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收入,所以,便告訴先前那位請我當司機兼軍師的友人說,有人要找我當顧問,我想接,但你這邊我還是會繼續做,但不會影響你的行程,因為我可以利用空檔去處理這些事情,而且大多數都是做線上輔導及諮詢服務,而這位友人也同意了,於是我便跟這位客人說,我的做事方法是怎樣,如果能夠接受再來請我,而且合約上也都有載明相關細項,另外,要特別說明的是我的合約不會只有一兩頁,都是超過十頁,因為我都會寫的很清楚,避免日後有糾紛,然後在那邊各說各話。而後這位業主也覺得可以,便簽了一年的委任顧問合約。
於是我從5月底開始著手蒐集市面上相關的資料數據、做市場調查、了解競爭者策略、店內SWOT等各項的分析評估。
在評估後,我建議對方以目前的店面規模為主,烤肉生鮮食材宅配為輔,原因是業主的主要收入是從炭烤店面而來,所以根本的收入管道要維持住,在此基礎下,延伸發展網路烤肉生鮮宅配。而原先就有的活動餐車部份,甚至是已有開放餐車加盟的部份不建議先做,原因是財務狀況與人力部份無法承擔,而且餐車加盟這個狀況也在店家先前就已有開放加盟,結果也發生了許多狀況,造成加盟主做不久,例如:加盟體制不健全、合約過於粗糙簡略,無法保證雙方權利義務,所以產生了諸多問題。
再者,當時是疫情時期,店內用餐與活動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評估過後覺得,以店內門市提供外帶及烤肉宅配生鮮食材會比較妥當,而烤肉生鮮食材宅配部分可以開發一些經銷據點,讓一些單位來做經銷,這樣可以較快發展通路,否則目前台灣已有不少間大型烤肉食材宅配的廠商了,以業主目前的規模要打贏他們不可能,而且業主的成本也比這些大廠來的高,所以在售價上就無法與他們競爭,必須另闢藍海通路才行,建議業主先從在地與特定地區及經銷店家建立起口碑,隨著時間去逐步完善每一樣事務,才有辦法穩定發展。
而上述的這些提議客戶也認同便開始著手進行,隨後,我便開始思考店家的品牌CIS識別、到烤肉生鮮食材包裝設計、日後需要架設的網站架構、烤肉生鮮食材的經銷合約,食品檢驗等,開始做一系列的策略規劃,並同時去根據市場反應與問題做調整修正。
此時時間來到了六月底,我已經將這些東西進行到一半,經銷合約已經完成,也先交付給客戶,讓其可以先做經銷據點的開發,尋找有意願做經銷加盟的業主或是業務來作配合,開拓市場,而經銷配合方式是採分潤制,有成交再分潤,對業主不會有任何負擔!接下來便進行烤肉生鮮食材包裝設計的校對與修正。
直到七月時,客人突然跟我說,他每個月花一萬請我,已經兩個月了,但生意依然沒有起色,那這樣就不想花這個錢了,我回覆說,當初已有跟你告知我的做事方法,而且合約書也都有先給你看過,沒問題才簽約,而且,哪有可能你現在立即投入多少錢就要立即回收的? 難道你做生意第一個月就能夠回收所有之前的投資? 而且,就算是投放廣告都不一定能有立即性的回收,怎麼可能請我來就能夠立馬賺很多錢,那我應該不是當顧問,而應該是財神爺才對!
於是我便說,經銷合約給你了,要不要用就隨你了,反正這是你花錢的東西,至於其他的半成品,你要我就給你,如果不要那就算了,你自己決定,最後他拿走所有東西,然後也就解約了,而我依然沒有要求違約賠償,也是因為自己覺得算了不想計較,這個案子也就這樣告吹了。
省思與體悟
從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到,許多老闆、企業主經常會有一些錯誤的觀念,就是覺得花錢請了誰,就想要一步登天,可事實上根本沒有那種一步登天,任何一個事業的成功,都需要無數的歲月累積而來,大家看到的是成功的那一刻,沒有看到的是成功之前,歷經了無數次失敗的日子!
而在台灣多數人並不了解什麼是顧問業,顧問是一個職稱,對某些範圍知識有專業的認識,他們可以提供顧問服務,例如法律顧問、政治顧問、投資顧問、軍事顧問、國策顧問、工程顧問或國家安全顧問等。
商業顧問或是企業顧問則是企業的教練,能有效理解客戶需求、協助企業進行改善,並給予最適當建議與解決方法的人。因此顧問會以最公正、客觀的角度分析企業優劣勢,找出問題的痛點。
所以,很多人都不懂顧問就如同醫生一樣,是為了找出病因,並提出解決辦法的人,而實際的執行者並非顧問,而是企業公司整體的員工或是相關部門須配合顧問進行調整改善,以利公司未來的發展,公司有辦法發展才有辦法更賺錢,問題不解決該怎麼賺錢?
因此,在實際案例中,我並沒有不做事,也沒有偷懶,更沒有拿錢而沒有產出,但我們所做的事不是當業務開發、不是請我來就會立馬賺錢,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做調查、研究分析,找出適合的策略作法,並告訴業主怎麼做就是為了找出更大的營利模式,增加業主的收入管道與整體收入,所以前期的資金投資是必要,試問有可能要使用顧問的知識與經驗時,卻不花錢的? 請顧問來,顧問還必須校長兼撞鐘的充當員工? 那這樣根本都曲解了顧問的價值。
而我也因一路走來,遇到了許多問題,深深的對這些老闆感到失望,自己也曾經是老闆,知道創業維艱,相當辛苦,任何一毛錢都必須花在刀口上,而我並非賺不到錢,在這之前我至少兩次年淨收破百,而且兩次也都僅用一年的時間就達到了,一次是剛創業、一次是剛退伍,在這兩次前我幾乎都是狀況不佳的時候,甚至是沒有任何創業資本的,可我卻為何做得到? 你可以認為是運氣使然,但至少我能看到機會,也會創造機會,透過策略與佈局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到,最後卻因為家庭因素,蠶食鯨吞,最後失敗收場,我並非是自己的眼光與策略錯誤,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而聽從主神的建議,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成幫助一些企業主、老闆的做法,而成為顧問。
多年後,老爹也曾偷偷的觀察過這間店的業主生異狀況,只能說做了很多行銷,但至於生意如何我不予多說,只能說每個人的生意好壞只能自己承擔!因為一個不賺錢的事業,往往都是因為思維上的問題,甚至是眼光與眼界、格局的問題,人人都想學成功者,但如果成功者這麼好當,那滿街都是身價上億的創業家了。













